首頁 > 資訊 > 加密資產 > 這6大類公鏈市值占比超80%,其核心價值到底源自何處?
這6大類公鏈市值占比超80%,其核心價值到底源自何處?
2019-10-26 11:51:49作者:五火球教主來源:白話區塊鏈
在很多投資者眼里,區塊鏈項目的技術絕不是唯一重要的,甚至很多時候,連最重要的那個都算不上,不然比特幣和以太坊早就不是老大、老二的位置了。
出場時間的早晚、網絡規模效應、宣傳手段、群體共識等等,無不左右著一個區塊鏈項目,尤其是公鏈的發展。其中的一個重中之重,可以說是除了技術之外最為重要,或者說并駕齊驅的因素,便是經濟模型。
區塊鏈的核心是去信任,而去信任需要經濟激勵,經濟激勵則需要好的經濟模型。
經濟模型里又有許多因素,PoW 還是 PoS,初始 Token 如何分配,釋放速度多快,有沒有通貨膨脹,若有的話通脹率是多少……而其中最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Token 的價值捕獲模型!換句話說,價值是如何注入這個 Token 的,說的更直白一些,就是這個 Token 有啥用?
下面,以公鏈為主,我們來看一下當前市面上一些常見的價值捕獲模型。
01
無通脹交易手續費:BTC/BCH/BSV

這也是區塊鏈最為原始的形態,每次轉賬,只需要付給礦工手續費作為礦工打包的獎勵。雖說當前的礦工獎勵依舊是以區塊獎勵為主,但再過 2-3 次減半之后,手續費會變成主導整個網絡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屆時的比特幣三兄弟,和今日相比,一定會是完全不同的狀況。
當然,比特幣的價值,當前并非通過這種手續費模型注入,但當區塊獎勵消失殆盡之后,手續費模型將會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且將是維持整個比特幣網絡運轉,尤其是安全方面的最重要因素。畢竟,比特幣的安全,并非靠技術,而是靠經濟來維持。
三兄弟屆時的經濟模型,雖說都是交易手續費,但將會有巨大差異。
1、BTC
BTC 主打價值存儲和結算網絡,價值注入來源于大額鏈上轉賬手續費和閃電網絡結算層通道打開、關閉時產生的手續費 。
這就要求 BTC 達到很高的價格,且閃電網絡攻克技術難題并得到大規模普及。目前來看,前者可能只是個時間的問題,后者是時間加技術難題,畢竟在年初那次紅紅火火的“閃電網絡火炬傳遞”之后,閃電網絡的發展遠不如預想的那么好用。
2、BCH
BCH 主打電子現金,價值注入來源于高頻鏈上轉賬。
BCH 是最需要普及率的一個,因為其價值的主要注入模式,是作為“現金”的流動性,從而拿費雪公式 MV=PQ 可以計算出 BCH 的大體價格。這就要求:1、有很多商家支持 BCH 支付;2、C2C 有較強的轉賬需求;3、比 BTC 好得多的支付體驗。
目前來看,1 進展不錯,2 很難說,3 大概率。
3、BSV
BSV 主打全球賬本和底層公鏈,價值注入來源于 DApp 交互所產生的高頻鏈上交易。
BSV 從表面上來看,競爭對手是 BCH,但其實際的競爭對手反而是 ETH、EOS 這些底層公鏈。
雖說都是底層公鏈,但 BSV 對于整個鏈的底層邏輯,或者說”操作范式“是完全不同的。ETH 與 EOS 等智能合約平臺,是把鏈當做計算機來用,或者更詳細來說,是當 CPU 來用;BSV 則是把鏈當成操作系統與數據庫來用,所有交互均由交易產生并完成,且數據和腳本在鏈上,而運算在鏈下,這是與 ETH 合約平臺最大的不同。
這就要求 BSV:1、有著豐富的開發者生態和大量的 DApp;2、要證明自己的這種鏈上運算模型在安全性以及可擴展性上,等同于甚至好過以太坊等智能合約平臺。
目前來看,1 進展不錯,鏈上 DApp 數量以及交易都在穩步增長,2 則需要時間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