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ob / 來源:白話區塊鏈

DeFi如日中天,部分被熱捧的DEX更是直接成為攪動加密交易平臺賽道的“鯰魚”,毫不夸張地說中心化交易平臺將首先被“洗牌”,交易平臺之間的角逐也將會變得更加激烈。是三大衛冕寶座還是二線彎道超車?一切皆有可能。
01
搶占DeFi熱潮的CEX,平臺幣已先行

近幾個月以來,一些DeFi新項目帶來了一波又一波令人瞠目結舌的造富熱潮。各大交易平臺也開始借助流動性挖礦的概念賦能自己的平臺幣。幣安、火幣和OKex紛紛推出“新幣挖礦”,質押平臺幣從而獲得新幣的挖礦獎勵,這也推升了平臺幣的需求。
下表為截止9月10日的各平臺幣30日階段漲幅:

可以看出近期平臺幣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而庫幣平臺幣KCS的漲幅最高的,這也恰恰說明庫幣在搶占DeFi熱潮方面有不俗的成績。
各大頭部平臺的“新幣挖礦”異常火熱,但最早推出“新幣挖礦”的平臺,不是幣安也不是火幣,而是庫幣。早在去年11月,庫幣就通過LockDrop這種“新幣挖礦”的模式完成了POL的代幣首次分發,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而近期庫幣三周年慶典月期間,庫幣又開啟了新幣挖礦的升級玩法BurningDrop,庫幣公鏈測試網Kratos測試代幣KTSt將通過BurningDrop的形式進行首次代幣分發,質押KCS、BTC、ETH和ATOM即可以參與KTSt的創世挖礦,還可以通過燃燒POL提升創世挖礦算力。
此外,庫幣平臺幣KCS的漲幅最高的另一原因是庫幣Spotlight平臺首發項目的優質表現。
今年以來,庫幣Spotlight平臺分別于5月上線了LUKSO、7月上線了印度三大交易平臺之一Bitbns的平臺幣BNS。LUKSO上線后最高漲幅超800%,BNS的最高漲幅約400%。這兩個幣種強勁的表現,也反映出庫幣在挑選項目的能力和眼光。
據悉,庫幣將在三周年慶典月上線新一期Spotlight項目Velo。Velo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金融協議,通過使用智能合約系統實現數字信用的發行和資產的跨境支付。
02
DeFi的瓶頸,平臺公鏈的機會

一面是熱火朝天的流動性挖礦,一面卻是以太坊居高不下的轉賬手續費。近期,以太坊的gas費用一度突破500wei。甚至有投資者調侃:流動性挖礦的收益全部貢獻給了以太坊礦工。
DeFi的主戰場以太坊公鏈因為拓展性的“老毛病”已經是老生常談了。而專注于金融領域的交易平臺公鏈似乎迎來了機會,前文提及的平臺幣表現最好的庫幣自然也沒有錯過這一浪潮,已經開發了自家的公鏈KuChain及其測試網Kratos。
Kratos是如何解決DeFi困境的呢?據庫幣公鏈項目官方資料顯示,庫幣公鏈有兩個方面的考量:第一,庫幣起步于金融科技,一直被稱為“基建狂魔”,希望用技術邏輯去服務金融活動。第二,以“Fintech on Chain”作為執行宗旨,致力于成為全球第一家金融科技服務平臺。
庫幣公鏈團隊在設計Kratos時就從DeFi和DEX等應用的主要困境出發,來反推要怎么做公鏈大家用著才方便、安全、盡興,由此去確保鏈的實用性和適用性。Kratos的首要任務就是解決DeFi的燃眉之急,因此它滿足一切金融活動中的角色和事物的效率、安全性、靈活度、自由度。同時,Kratos為了服務需求不同的金融業務巧妙的設計了“四層網絡”的技術邏輯。(如下圖)
據悉, Kratos已經在8月初完成了第1階段的公測活動。Kratos即將開啟第二次公測活動,持有KTSt的用戶可以直接參與庫幣公鏈第二次公測活動中,見證和體驗Kratos經濟模型的實際運作。
從KuChain的測試網Kratos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庫幣的未來“風貌”:解決拓展性問題的跨鏈互操作、突破應用場景缺失、性能、安全性和靈活性薄弱的瓶頸技術、可持續發展的去中心化治理、無增發無通脹的通證經濟模型等最前沿的解決方案。基于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路子”,它的推出不是最早的,但它卻可以從前面許多失敗、有缺陷的公鏈案例中吸取大量經驗和教訓避免踩坑,以設計出更好的公鏈,服務更多人,推動行業的發展。
03
CEX行業洗牌在即,誰更有可能勝出

DeFi熱潮對于交易平臺來說,就是一把雙刃劍。
面對層出不窮的DeFi項目,對交易平臺來說不僅蘊藏著巨大的機會,也隱藏著巨大的風險。前有YAM上線不到36小時就宣告失敗,后有Sushi創始人套現走人。
交易平臺們處在DeFi這場變革風暴中心,一個微小的變化將帶來行業的“洗牌”,而一些有“底氣”的交易平臺此時抓住機會,就有可能彎道超車,比如說以“全民的交易平臺”著稱的庫幣就抓住了DeFi熱潮的重心所在......
上線DeFi項目不在于多而貴于精。一味地“盲目”上線各種熱門項目等于是把風險拋給自己的用戶。只有篩選出高質量的項目才是對用戶的負責,才能讓用戶最大化的受益。
關于上線DeFi熱門項目這件事,庫幣顯得謹慎,但足夠認真!
7月中旬,庫幣開啟投票上幣DeFi專場活動;8月庫幣又推出了DeFi項目專區;近期,庫幣又設立了DeFi項目觀察區,持續在全球范圍內甄選優質資產,為用戶提供更多投資選擇。
庫幣國際的CEO Johnny在接受Cointelegraph采訪時也談到,庫幣曾兩次審核Sushi這個熱門的DeFi項目,但兩次都沒有通過。第一次是因為庫幣認為,Sushi并不能為社區帶來真正的價值。后來庫幣注意到很多交易平臺已經上線Sushi,所以又再一次審核了這個項目。而這一次庫幣沒有上線Sushi的原因是這個項目被認為是一個騙局。
近期,還發生了一件讓許多庫幣用戶欣喜的事。庫幣早在2017年就上線了目前市值最高的DeFi項目LEND,并成為了LEND最大的交易市場,后來由于LEND的流動性下降,庫幣在2018年下線了LEND。大部分用戶完全忘記了自己在庫幣交易平臺還有LEND代幣。而最近,庫幣交易平臺又重新上線了LEND,這些用戶再次登陸庫幣交易平臺時可以發現這筆資產,而且相比于買入時的價格,收益幾乎已經超過了270倍。本可以自由處置這筆資產,庫幣卻選擇退還用戶,這也突顯出庫幣的擔當和格局。
盡管有些人可能不太熟悉曾獲得IDG資本和經緯創投的2000萬美元A輪融資的庫幣,低調的庫幣卻在幾年來通常只用過硬的產品和成績“說話”。作為最全球化的交易平臺,庫幣已經為全球207個國家和地區超過600萬用戶提供一站式的加密金融服務,同時它提供了18個語種的網站語言版本,在韓國、日本、西班牙、意大利、越南、土耳其、俄羅斯、印度等地建立了本地化社群,為各地用戶提供最本地化的服務。
據早前公開的數據顯示,庫幣通過KCS鼓勵金、杠桿借出和Pool-X,累計為用戶創造500萬USDT的收益,幫助更多人認識并發現加密貨幣的價值。庫幣也是行業內唯一一家現貨和合約交易均支持Level 3數據推送的平臺。
此前,白話區塊鏈就對庫幣有過相關報道,可見文章《“后浪”庫幣:迎接下輪大行情,加密基建是關鍵》,就如庫幣的CEO Johnny所說,庫幣一直扮演著行業“基建推動者”的角色,這些工作也許不夠顯性,也無法讓用戶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一座大樓能修多高,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技術“地基”打得有多穩。
庫幣不但有技術團隊自研兼顧交易效率及穩定性的交易系統、提供業內最高等級的數據推送,特別是具有團隊自研的“熔斷”及防火墻機制、Pool-X等廣受好評的創新產品。多年來,庫幣一直在努力給行業添磚加瓦,推動行業的發展。
如果DeFi促進了CEX行業的洗牌,更有可能勝出的,大概率是那些團隊務實、有扎實的自主研發技術實力、產品過硬,用時間一點一點沉淀下來的十足“底氣”的平臺。
你使用過庫幣交易平臺嗎?體驗如何?歡迎來留言區寫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