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白話解讀 > 大多數公鏈停留在“空氣”階段,聯盟鏈是落地應用大殺器嗎?

    區塊鏈是加強信任而非去信任?

    2019-11-01 23:11:05作者:白話區塊鏈來源:白話區塊鏈
    看似完全不符合傳統區塊鏈精神的“無幣聯盟區塊鏈”,到底厲害在哪?能在哪些場景下應用呢?

     02 
    “加強信任”,而非“去信任”

    要搞清楚沒有 Token 的聯盟鏈和分布式數據庫的區別,其實想清楚最重要的一個點即可——沒有 Token,也能博弈。

    在一個分布式數據庫的系統里,主節點數據做出修改,支節點通常來講會同步,所以一個有權限的人,比如主節點的 IT 人員、位高權重的高管,或是黑客,理論上都可以對數據做出更改。

    但如果把系統改成聯盟鏈,想要修改數據,就必須上面牽頭,51% 節點一起改,難度和透明度都大了很多。

    打個比方,假設一所知名高校,有個學生犯了錯被記了大過,要跟著檔案很多年,但恰好他爸是這所學校的校長,亦或他有個親戚是個很牛的黑客,于是乎,畢業的時候這個原本留在學校數據庫里的處分,可能就這么神不知鬼不覺的沒有了。

    但如果哪天國家決定把個人檔案、學歷、高考錄取這些信息都扔到一個聯盟鏈里去呢?然后節點由教育部牽頭,985、211 高校做節點,沒有 Token,你覺得會發生什么?

    首先,他爸即便是這個學校的校長,也沒戲,他改不了這系統,得超過半數節點一塊兒改才行。其次,黑客手段也不好使了。再者,哪怕他爸是教育部長,有權力“發動 51% 攻擊”,把檔案改了,那是不是所有節點都知道了這事兒?你覺得他爸還能下得去這個手?

    所以,以前耍耍手段,或許能修改數據;但在聯盟鏈模式下,就得 51% 的節點聯合起來。

    上面直接負責的人或部門,權力也同樣被限制了不少。以前想改下面人一個數據,找到負責人,威逼利誘,就改了。現在同樣得擺平超過51%的節點才行。所以這條鏈理論上來說,是把原先社會里很多的灰色地帶,給擠壓了,讓這個系統更多的暴露在陽光之下,節點內部的人,因為這個博弈模型,誰都不敢輕舉妄動,弄虛作假,畢竟,牽一發而動全身。

    那對與這個系統之外的人呢?因為這條聯盟鏈的存在,這個原本就“相對可信”的系統,現在因為數據難更改,更透明,變的“更加可信”,甚至說“非常可信”。聯盟鏈本身,變成了一個“信任放大器”。

    當然,這種“信任放大器”在筆者看來,可能只有兩種模式可以成功,一種是強國政府牽頭的聯盟鏈,比如國內將來可能出現的高校聯盟鏈,商業銀行聯盟鏈(DCEP本質上來看就可以劃做這一類),法院聯盟鏈之類。一種是跨國超級公司的聯盟鏈,比如Libra. 即– 要么有一個原本公信力就很強的中心化組織,比如政府,通過使用“信任放大器”把下面的公信力較強機構和部門拔高一個臺階,要么原本公信力就比較強的全球化大機構或是企業,比如Facebook,Paypal等,強強聯合,使用信任放大器彼此疊加信任。

    而其他一些原本公信力不強的機構或是組織,則很難通過這種方式放大信任,在聯盟鏈信任放大器這個角度上,筆者認為存在馬太效應。正如POW公鏈里,絕大多數的POW,都無法復制比特幣網絡的安全與健壯。

    ?合作聯系/投稿/糾錯

    標簽

      熱文推薦

    毛片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