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險提示:防范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的非法集資風險。 ——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跨鏈雙雄市值突破20億美金,未來的投資機會在哪里?

    白話區塊鏈 2019-07-03 15:11:56
    微信分享

    掃碼分享

    在6月30日由ChainNode(鏈節點)和Chainge舉辦的主題為《跨鏈:技術與新機遇》Chainge技術沙龍上,GDEX創始人、比特股理事巨蟹,SNZ holding CTO NEO,Random Capital 合伙人劉毅,NGC StakeX負責人蔡彥,DFG Crypto合伙人倪愷灝等嘉賓分享了各自的觀點。

    作者:邱祥宇 / 來源:8BTC

      談到跨鏈投資,Cosmos和Polkadot是繞不開的話題,二者一起被稱為“跨鏈雙雄”,深受投資人追捧。已經上線交易平臺的Cosmos最新市值達到10億美元。Polkadot雖還未上線交易平臺,但根據項目方最近一輪token銷售情況看,估值接近12億美元,相比2017年首次Token銷售的估值提升了300%。

      估值的快速提升,一方面是市場對跨鏈的認可,另一方面也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如下問題:項目的熱度是否會透支未來的發展空間?哪個項目會在最終的比拼中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基于跨鏈會衍生出哪些投資機會?跨鏈技術的成熟是否會讓去中心化交易平臺迎來第二春?跨鏈是否會成為下一輪牛市的引爆點?

      針對以上問題,在6月30日由ChainNode(鏈節點)和Chainge舉辦的主題為《跨鏈:技術與新機遇》Chainge技術沙龍上,GDEX創始人、比特股理事巨蟹,SNZ holding CTO NEO,Random Capital 合伙人劉毅,NGC StakeX負責人蔡彥,DFG Crypto合伙人倪愷灝等嘉賓分享了各自的觀點。

      要點如下:1)跨鏈變成一個可以實現的業務,還需要挺長一段時間。 2)雖然價格可能稍微有點貴,但值得長期持有。 3)Polkadot的市值未來會遠遠超過Cosmos的市值。 4)相比一家獨大,Cosmos和Polkadot兩個體系競爭是好事,資本也會互相促進雙方發展。 5)目前很多去中心化交易平臺只能做本鏈的資產交易,無法進行跨鏈。 6)制約去中心化交易平臺發展的性能和安全瓶頸,可以通過跨鏈技術得以解決。 7)未來的區塊鏈世界會是少數幾條公鏈+多個應用型的鏈的格局,雙方之間通過跨鏈協議連接。

    crosschain-invest

      (左起:主持人倪愷灝,對話嘉賓巨蟹、NEO、蔡彥、劉毅)

      以下為對話節選,巴比特整理:

      主持人:

      我們知道,跨鏈雙雄Cosmos和polkadot最近非常火,ATOM上交易平臺之后表現不錯,Polkadot最近又完成新一輪融資。結合應用場景,cosmos和polkadot各有什么側重?現在這兩個項目的熱度已經很高了,是不是已經過熱? 未來這兩個項目哪一個會是上限更高+市值更大的那一個?

      巨蟹:

      這些項目我都是很早開始關注,但我沒有一個確定答案。

      在過去的兩年里,跨鏈的概念越來越越熱了,大家確實感到了跨鏈的必要性以及它在技術上的一定的可能性。但是不管從哪方面講,我覺得跨鏈最后變成一個可以實現的業務,可能還需要挺長的一段時間。跨鏈項目在跟社區溝通的過程中也會不斷展現自身的價值。

      NEO:

      隨著Polkadot和Cosmos的落地,會帶來新的資金和機會。目前看這兩個項目應該是一個熱點,雖然價格可能稍微有點貴,但我覺得長期還是值得持有。

      蔡彥:

      從基金的角度來看,我們對這兩個項目都很看好。我們做了Cosmos的節點,近期也參與了Polkadot的籌得。我們認為,如果你把這兩個項目當成是對標的話,其實Polkadot在這一輪的90到100美金的價格還是很劃算的。

      劉毅:

      Cosmos和Polkadot是第三代公鏈架構,能夠讓你以非常低的成本很容易的定制出一條自己的PoS鏈,這條鏈可以達到1000TPS,解決了第二代公鏈的性能瓶頸,而且它是獨立的鏈,每一條鏈可以做單獨的去中心化治理,解除了原來去中心化應用發展的兩個瓶頸,所以可以帶來去中心化應用的繁榮。

      從市值看,Cosmos和Polkadot都不算過熱,我認為Polkadot的市值會遠遠超過Cosmos的市值。

      原因是二者的網絡拓撲不一樣,Polkadot里有一個根的Relay,能夠接入幾十條平行鏈。我們知道PoS鏈的安全性是由PoS通證的流通總市值和它的質押比例決定的,用DOT(Polkadot的Token)質押在Relay上面,保證了所有接入的平行鏈的安全。就像一棵樹,樹冠越是茂盛,底下的根越是強壯。

      Cosmos的生態是靠SDK支撐,它是一個多Hub的結構,而且多個Hub之間是對等連接的,之間是沒有誰保證誰的問題。 就像高速公路的路網一樣,每一個Hub都是一個中心節點,所以它的通證的市值會被分散化。

      主持人:

      作為一個投資人,我最近看到基于cosmos和polkadot的衍生項目層出不窮,他們的角色是什么,未來這樣衍生項目的投資機會在哪里?

      劉毅:

      跨鏈的投資機會有三個,第一個是基礎設施,比如cosmos、polkadot和IRISnet這樣的底層基礎設施。第二個是中間件層,比如最近比較火的ChainLink,但有點提前透支了。第三個是應用層,比如去中心化交易,可以把所有的鏈上的資產打通成一個流動性的池,在這個基礎上可以開發出DEX應用。

      現在的焦點是在基礎設施,有可能在跨鏈上線一兩年后中間件協議會成為一個焦點。長期來看,我們當然希望有數量眾多的應用解決實用的問題,促成跨鏈成為百花齊放的大生態,同時也創造很多的投資機遇。

      蔡彥:

      我認為跨鏈的投資的邏輯和公鏈的投資邏輯是非常相近的,也是分為基礎層、中間層還有底層的應用,跨鏈更加體現在資產交易的這一特點。我們也投了一些基于Cosmos的SDK做的DeFi項目。

      NEO:

      大家覺得Cosmos和Polkadot可能是兩大陣營互相在競爭,但我覺得相比一家獨大,有兩個體系來競爭其實是好事。這樣,雙方會互相比較,資本也會互相促進雙方發展。Cosmos和Polkadot作為以太坊之后的擴容方案,可以讓優秀的開發者基于相同的底層和共識協議,開發Room或者是平行鏈來豐富生態。

      從生態的角度上看,Cosmos和Polkadot上面天生就是多資產,衍生出到Token抵押、穩定幣等。 另外,PoS項目上的Staking其實把流通性給去掉了,所以會衍生出一些專門做Staking的Token流動性的項目,也是一個方向。此外,ID系統、去中心化存儲也是跨鏈值得關注的方向。

      巨蟹:

      跨鏈還處在基礎建設的階段,那么等將來基礎設施準備好之后,不同鏈之間的資產可以自由流動之后,可以衍生出很多有意義的應用。

      就像剛才NEO提到的,PoS抵押可以產生出穩定幣。現在不管是DAI還是BTS上的BitCNY,都只是抵押本鏈的幣產生的。所以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是本鏈的幣市值不夠大,難以支撐穩定幣的應用。

      如果將來跨鏈真的成熟了,可以把比特幣轉移到鏈上進行抵押,直接抵押比特幣來產生這樣的一種穩定幣,穩定幣的供應量就會直接提高一個很大的數量級。僅僅是這些,就會對將來的生態的發展產生很大的想象的空間。

      主持人:

      階段性來看,隨著跨鏈技術的成熟,去中心化交易平臺是不是有機會迎來第二春?

      巨蟹:

      一定會迎來第二春,雖然去中心化交易平臺概念已經很久了,目前很多去中心化交易平臺只能做本鏈的資產交易,沒法進行跨鏈。我也是做去中心化交易平臺的,坦率講,我做的去中心化交易平臺GDEX只是部分去中心化,賬戶是用戶自己控制的,撮合引擎是基于區塊鏈上的共識來進行的。但是一個關鍵的點是用戶資產的充提必須經過GDEX,也就是說GDEX扮演了網關背書的功能,存在著和中心化交易平臺一樣的單點風險。

      跨鏈技術成熟到了某個階段,外鏈的資產可以方便地轉移到本鏈,在本鏈的交易環境里面去進行交易,那就不需要中心化的機構再去對某種資產進行背書了,交易平臺的單點風險就會降低到最少。

      NEO:

      現在去中心化交易的門檻太高了,小白用戶可能并不知道怎么操作,學習成本很高。中心化交易平臺雖然容易出現安全問題,但是用戶的密碼丟了很好找回,去中心化交易平臺反而沒有較好的解決方案。

      蔡彥:

      從技術角度來來講,跨鏈技術可能會對整個去中心化交易平臺的發展有所幫助。

      但是交易平臺的本質還是在交易,從交易平臺業務層次角度講,2018年下半年,去中心化交易平臺有一段時間業務是做的非常好的,主要是得益于當時的DAPP發展的很好,當時一些去中心化交易平臺的手續費日流水也收得非常高。當DAPP沒有那么火的時候,這些交易平臺也慢慢的沒有什么聲音了。

      劉毅:

      去中心化交易平臺的限制就在于它只能在本鏈上做,即便是ETH占全部加密貨幣資產量最大的時候,發生在ETH和ERC20之間的交易量也只占全市場的2%,而且每次交易都是鏈上交易,還要交GAS費用。

      現在有了跨鏈技術,我們可以用Cosmos的SDK或者Polkadot的Substrate開發去中心化交易平臺的鏈,像幣安鏈可以做到1秒出塊,能達到幾千TPS,交易體驗跟中心化交易也差不太多,但是整個過程中用戶可以控制自己的資產。

      未來有了跨鏈樞紐之后,我們可以把BTC、USDT這些高流動性資產用去中心化的方式映射到鏈上做交易,就是說制約DEX發展的幾個比較大的瓶頸,通過跨鏈技術都可以解決,我相信去中心化交易平臺會迎來第二春。

      主持人:

      長期來看,跨鏈的上限和市場的終局格局有很大的相關性。如果市場終局智能合約平臺是寡頭壟斷,那可能跨鏈的價值沒那么高。如果智能合約平臺多樣性很高,百花齊放那么跨鏈的價值就比較高。嘉賓們怎么判斷跨鏈未來的價值,跨鏈會不會是全村的希望,成為下一輪牛市的引爆點?

      劉毅:

      我認為智能合約混淆了可驗證應用和去中心化,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不該等同起來。智能合約是一種可驗證應用開發技術,去中心化應用是說一群參與者共同決定這個東西的未來。真正去中心化應用應該是一條鏈,因為只有這一條鏈你才能通過投票去改變它,甚至說產生不同意見的時候對它進行分叉。

      比特幣剛出現的時候,我們開發其他的東西是分叉比特幣的代碼做一條鏈,但是比特幣是一個擴展性非常低的架構,做來做去都是加密貨幣。后來以太坊出來之后,上面有了圖靈完備的虛擬機,就把大家都引到了可驗證應用的領域去。

      但是Cosmos和polkadot不一樣,Cosmos提供的SDK可以開發出一條鏈,這條鏈是PoS的,有自己的驗證節點和投票人,有自己的治理機制,這條鏈的規則和未來都是由這些參與者共同決定的,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去中心化應用。

      所以我認為真正的去中心化應用不會集中在少數的智能合約平臺,一定是多鏈應用。而且這些鏈要獲得巨大的網絡效應,一定要通過Cosmos的Hub或者Polkadot的Relay接在一起能夠互操作。

      蔡彥:

      我是在2017年牛市末尾進入這個市場,當時很相信去中心化的理念,就是說鏈是百花齊放的,每條鏈可能它有不同的特色。

      但是在近三個月BNB漲了這么多倍之后,我這個想法被打破了。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很多的幣為了上幣安的DEX擠破了頭,我個人覺得有寡頭壟斷的趨勢的,但是未來怎么發展還不明朗。

      雖然說跨鏈技術是一個很好的方向,從16年就已經開始提了,但是整個區塊鏈其實現在沒有新的東西出來。舊的東西總是在市場里面玩的話,就很容易被一些大的平臺壟斷掉。

      NEO:

      我更愿意將Cosmos和Polkadot定性為以太坊的一種擴容和補充,大家一起來構建現有的區塊鏈大生態。至于未來的話,80%以上的小的公鏈可能慢慢的就被淘汰掉,集中在幾條主鏈。

      巨蟹:

      將來的場景可能是少數的幾條公鏈鏈+多個應用型的鏈,大家通過跨鏈協議連接起來,成為一個整體的世界。

      有一些鏈,比如BTC它不是智能合約,大家都把它當成類似黃金一樣的儲備型的資產的鏈。它可能有最大的安全性,有最大的共識,那么它依然會在這個世界長久的存在下去。

      也有一些公鏈,它有各自的一些特定的偏向,比如說BTS就是做金融的,為了做金融,原來是不支持智能合約的。在智能合約興起之后,社區依然決定還是不要支持智能合約。類似這樣的定位也都會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定的生存的機會的。

    白話區塊鏈

    區塊鏈世界入口第一站,人人都能看懂的區塊鏈;24 小時熱點實時追蹤。

    毛片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