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與Solana之爭,如何在區塊鏈投資中尋求多元平衡?
作者:IGNAS | DEFI RESEARCH
翻譯:白話區塊鏈
從X上的討論來看,很多人似乎忽略了以太坊 vs Solana那種宗教式爭斗背后的核心爭論。
這里的基礎討論不僅僅是以太坊 vs 澤拉拉,而是我們如何為大規模采用來擴容區塊鏈。在提出結論時,我認為目前還沒有定論,選擇哪一方問題并不像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這很好,因為我們仍處在早期!

1、以太坊以外的L1的意義是什么?
為了更好地理解以太坊 VS Solana的辯論背景,我想簡單回顧其他主要L1的價值主張,幫助我們劃出L1在擴容方案上的地圖。最近,我與主要L1以及zkSync進行了6場AMA,討論L1在L2時代的作用。
主要討論的問題是,當以太坊的L2可以帶來快速交易和低費用的擴容能力同時保有以太坊安全性優勢時,Alt L1的目的在哪里?
不出所料,最具爭議的問題是是否認為以太坊已經贏得L1競爭。Polygon的Sanket和zkSync的Alex認為以太坊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贏得L1競爭,而Solana、Avalanche和BNB Chain的團隊則沒有同意。
Near的立場較為復雜:以太坊將繼續主導,但其他L1方案將在以太坊設計不擅長的領域中蓬勃發展。Near的價值主張之前較為不明朗,但它最近與Polygon合作來在數據可用性層面擴容以太坊,這一立場是符合前述觀點的。
在Podcast中,Bankless稱Near將遷移至以太坊L2解決方案,但這是不準確的。Near作為獨立系統存在的同時,也通過Near的數據可用性和存儲能力來助力以太坊的擴容。
實際上,Near也可以為L2提供快速最終確認,比如Arbitrum首先結算到Near,然后再結算到以太坊,同時保有以太坊 + Eigenlayer的安全保證以及為L2提供去中心化的Sequencer功能。

Eigenlayer 的再結算者們會重新執行交易,以確保 Sequencer 的誠實
Avalanche鏈的核心主張是采用模塊化設計進行擴容,任何人都可以無縫構建自己的子鏈。在結構上,Avalanche鏈處于Cosmos和波卡之間,它包含P鏈(進行驗證)、C鏈(智能合約)和X資產(用于發送和接收資金)。
當談到BNB鏈時,它最初是為了解決以太坊高昂的gas費用而推出的。但是,即使gas費用低至0.5美元以下(這已經犧牲了一定程度的去中心化),BSC 的成本對許多用例,比如高頻交易,但仍然不夠低。為此,BNB推出了在BSC 上的opBNB L2和Greenfield的數據可用層,以解決這個問題。

這些擴容解決方案是否聽起來很復雜?這就是模塊化區塊鏈世界的常態。這也是以太坊與Solana辯論的核心。

這里的假設是,單一區塊鏈在區塊鏈技術的三個關鍵方面——安全性、可擴展性和去中心化中必須作出權衡。一個區塊鏈只能實現其中兩個。以太坊側重于安全性和分布式,導致gas費高昂和交易速度慢。因此,它將擴容外包給執行層和數據可用層。

然而,Solana有很大的野心,想通過一個單一的模塊化設計來解決區塊鏈三難的問題,這是否能實現?
2、為Solana辯護
Solana的理念是將所有優點,如廉價快速的交易、快速最終確認和低延遲,集成在一起。實際上,這可以消除繁瑣的跨鏈橋接的需求,成本也遠低于目前最好的L2解決方案可以提供的費用。以當前寫作時Arbitrum單筆交換的0.69美元費用來看,還不夠優秀...我們迫切需要L3!

現在,所有這些優點需要強大的硬件,這使得運行驗證節點變得很昂貴(這里有一個計算器)。實際上,因高開發成本,Lido已經退出了Solana網絡上的stSOL質押業務。
此外,還有關于SOL分配的批評,其中48%分配給內部人員/風投。最后,Solana缺乏第二個產品客戶(Solana僅有一個區塊鏈軟件客戶端,意味著需要修改一個程序即可剝奪財產權)。
主要就因上述特點,以太坊社區(注意,我的大部分資產持有以太幣)聲稱Solana比以太坊不夠去中心化。這是一個敏感話題,但我目前站中立態度:
- 以太坊L2也沒有真正實現分布式(Sequencer中心化);
- 硬件價格總會下降,長期利好Solana;
- Solana將推出Firedancer,第二個驗證節點以分散網絡;
- 也可以稱以太坊擴容未來取決于風投資金支持L2和DA等協議。

然而,去中心化是一個范圍概念。如果你真的關心去中心化,應該持有并保存比特幣。我也持有它,作為以太坊、法幣或其他不利事件失敗的保險。
在實踐中,我覺得DeFi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自己控制資產。我希望無論是Solana基金會還是政府都無法凍結或把我的資金充公。實際上,我更信任持有Solana網絡上的SOL,比在Coinbase Base持有以太幣(它與價格無關)。不幸的是,以太坊高gas費把人推向L2,但L2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就受到影響。
比特幣在比特幣網絡>以太幣在以太坊網絡>SOL在Solana網絡>以太幣在Coinbase Base
此外,去中心化討論主導者是西方英語國家。但是,像Tron和BSC在非西方國家,以及Farcaster社交網絡在西方的成功情況表明,有些場景需要適度去中心化的區塊鏈。非每個人都能承受18美元的簡單換幣費用,以太坊和L2目前網絡目前是富人階層的網絡。
總之,我期待看到區塊鏈應用場景的多樣化。

盡管我更信任使用以太坊主網上的DeFi進行大額借代質押,或持有昂貴的NFT,但我比較樂意在Solana交易合約和進行微金額或非金融交易。
Solana似乎適用于大多數GameFi、元宇宙、P2E、衍生品、期權等dApp。這恰恰是Solana開發Solana手機和dApp商店的原因。STEPN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期待看到更多面向消費者的應用在Solana上上線,來驗證我對Solana的看法。
所以TVL也不是衡量Solana生態系統的完美指標。以太坊持有最多資產,因為它是價值存儲區塊鏈。但這些資產僅僅被動地保存在智能合約中產生收益,而Solana強調資本流通率——單位TVL額度的交易量。
憑借其高擴容能力和低交易費,Solana可以實現資金快速流通和循環。這種資本流通率證明了Solana基礎設施對用戶和投資者的效率和吸引力。
3、模塊化與單體化的未來:為什么不兩者兼得?
公平地說,Solana不盡然是唯一的單體式區塊鏈。Near和Algorand(據我所知)也是這樣的例子,Fantom也在朝單體式擴容設計邁進。
然而,事情在這里變得更有趣,因為NEAR是一個既是單體化又是模塊化的區塊鏈,為以太坊的Layer 2提供了數據可用性。而Algorand則為私有許可的區塊鏈提供了聯合鏈(Co-chains)。
上述的雙極框架過于簡化了,我建議關注Justin,他在這個問題上分享了很棒(而且常常引起爭議)的見解。他更傾向于采用執行分片(execution sharding)或正式的Roll-ups來進行擴展。

像Tyler Reynolds這樣的人則轉變了觀念,認為單體化的區塊鏈才是正確的答案。

但正如你所看到的,有多種擴展區塊鏈的解決方案,社區對哪種解決方案將占主導地位仍存在分歧。因此,我的主要觀點是:
- 擴展區塊鏈有各種不同的方法,每種方法都有其自身的權衡取舍。然而,作為一個務實的人,我希望通過投資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占據主導地位并具有更高增長潛力的解決方案來最大化回報。
- 尤其是在當前環境下,以太坊在繁忙時期的交易費用過高,Layer 2解決方案的使用也不便宜,并且對用戶體驗帶來一些不利因素。我希望以太坊社區能夠在不久的將來改善和簡化用戶體驗,但我們還沒有達到這一點。
如果你讀過我的博客,你就會知道我關注的生態系統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技術創新;
2)貨幣發行機會;
3)引人入勝的故事。
Solana滿足了這三個條件。它提供了獨特的擴展愿景,成功吸引了一大群信仰者和批評者。批評是一個有用的關注度衡量標準,因為它表明即使懷疑者也關心Solana。
最后,Solana的生態系統在熊市中遭受了重創,甚至包括DeGods和yOOts等NFT項目也離開了Solana。這就像一個被戰爭摧毀并正在重建的國家。這提供了機會,因為只有少數dApps能夠吸引用戶的關注和資金流入。
在一個我們經常討論Windows vs Mac和Android vs iOS的世界中,很容易陷入這種兩極分化的討論中。但作為投資者,問題不應該是選擇其中之一,而是在投資組合中分配一部分資金,以找到一種舒適的平衡,其中還包括其他的L1解決方案。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Solana的愿景足夠吸引人,值得一定的投資分配。持極端立場與我堅持開放思維和在新信息出現時不斷重新評估自己的觀點的信念相悖。
也許我的觀點是錯誤的,所以請在評論中指出。
我也重視實踐探索,并相信在僅僅基于那些不喜歡Solana的人的意見而對其進行否定之前,應該先嘗試一下Solana。
另外我對以太坊非常看好,你們大多數人可能也是如此。這就是為什么我甚至跳過了“為以太坊辯護”的博客部分,因為以太坊的價值主張是強大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我不會考慮投資其他Layer 1解決方案。
來源:https://www.ignasdefi.com/p/ethereum-vs-solana-my-person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