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白話解讀 > 因為一個空投就陷入了“堵塞”的 EOS,還能稱為“區塊鏈3.0”嗎?
以太坊2.0的方向萬一是錯的呢?
2019-11-09 10:00:11作者:五火球教主來源:白話區塊鏈
03
萬一以太坊的方向就是錯的呢?
2017-2019 年出現的絕大多數公鏈,目的都是打敗以太坊,他們號稱解決了以太坊的種種缺陷,更加完美。
然而,你會發現,他們也許只是換了一個思路,或是犧牲了“不可能三角”里面的其中一角來換取另一角。在大方向上,EOS 或是其他以太坊的競品,與以太坊思路依舊一樣的,即:
代碼通過一筆交易提交到鏈上,就成了一份所謂的“智能合約”。這份合約被執行 (礦工將其寫入區塊) 時,所有的節點都需要執行并驗證這份合約 (來確保有效性及一致性)。
不難發現,這種模型框架本身就存在著可擴展性的天然難題。整個網絡的處理能力取決于網絡中最弱的節點(非單一節點,可以是一部分比例的節點),且整個區塊鏈上堆積著主網上線之后所有的運算,任何新加入網絡的節點都需要從頭同步,并 (僅出于歷史原因) 完整地執行所有的這些運算。這兩大因素導致性能擴展極其困難。

智能合約從一開始并未引起太多人的重視,而當多數人開始重視之時,以太坊早已是當之無愧的“公鏈之王”,有了巨大的生態和開發者社區,至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已然 Too Big To Fall(大而不倒)了。
而后來出現的多數類似 EOS 的競品,或是 Layer 2 等擴展方案,都像是在給這個天生不利于擴展的模型做修修補補,或是加載一個輔助工具。像 EOS,就是試著通過 DPoS 把節點數大幅減少,以獲得更好的性能和更低的延遲。
2019 年,我們開始看到了一些新的思路,或者說范式:一些跳開所有節點同步執行智能合約、運算和驗證一致性的思路,以及彌補以太坊幾乎沒有數據層的思路。
等哪天這些代表“區塊鏈新范式”的項目八字有了一瞥的時候,我們再拿來跟以太坊做個詳細對比,希望屆時 ETH 2.0 能夠取得一定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