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險提示:防范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的非法集資風險。 ——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Web3風投:風往哪吹

    白話區塊鏈 2023-09-19 16:06:54
    微信分享

    掃碼分享

    過去區塊鏈圈對創新性項目reward是非常好的,第一個項目是千倍回報,第二個fork是10倍回報,第三個項目可能是虧錢。

    作者:萬向峰會 / 來源:

    主持人:剛剛提了日本的游戲,以及手游市場。游戲行業對新技術的感知,不僅僅來自于Web3.0,還有軟件端和硬件端的革新。未來新技術的應用,也是一塊非常好的實驗田,是非常好的應用場景,可以做很多思維拓展和技術訓練。

    下面是一個圓桌討論環節,在這個環節中,來自創投機構的投資專家們將就《Web3創投:風往哪吹》展開討論。

    下面讓我們掌聲有請圓桌主持人Foresight News 副主編周舟,

    以及嘉賓:

    遠望資本創始合伙人 田鴻飛,

    Longhash Ventures聯合創始人兼管理伙伴 Emma CUI:

    SevenX Ventures創始合伙人劉琪

    上臺為我們分享,有請,期待各位精彩的討論。

     

    周舟:我們邀請了三位頂級投資人分享《Web3投資的風:往哪吹》,先請三位嘉賓介紹一下自己,和自己所在的機構。

    田鴻飛:大家好,我叫田鴻飛,來自遠望資本,資金成立于2016年,在中國有人民幣基金,在海外有美元基金。我自己從事Crypto更早,2012年開始進入在之前有一段時間,我在甲骨文公司做數據安全的公密鑰管理,當時做錢包,接觸到比特幣一模一樣的技術,只不過應用了區塊鏈。這是我們基金的背景。

    回答一下問題,下一個風口是什么?回顧比特幣過去十年的發展歷史,每一個周期都有不同的敘事,而且每一個周期的敘事都出乎大家的意料。但有一個確定性的趨勢,就是去中心化的趨勢。從2015年之前的交易比特幣、萊特幣,到2017年除了Uniswap,再到Defi,去中心化是很確定的趨勢。在這個前提下,產生了應用。因為我們基金的背景,三個合伙人都是來自硅谷的工程師。有一個合伙人是迅雷創始人,對P2P技術很了解,我們還專注于做Layer的投資。

    Emma CUI:大家好,我是Longhash Ventures的創始合伙人,我們現在布局在新加坡、硅谷、馬來西亞、印度都有團隊小伙伴。我們從2017年開始做加密貨幣行業的投資與孵化,業務分兩塊,一塊是加速器,和Web3頂尖的協議都有所合作,比如Cosmos,我們還有ZK加速器。我們做第二支基金,之前投了很多Defi方面的項目,現在是投基礎設施相關的項目。我們在全球視野,只要符合我們的投資主題,都可以去投。投的階段是種子輪到C輪階段。回答一下剛剛主持人的問題,風口在哪里?

    從我入圈2017年到現在,有一個很明顯的趨勢,就是基礎建設已經進行得差不多了,很多東西已經可以用。。在這個上面應用層有點呼之欲出,在接下來的三年,我們也會重點看一些應用的投資機會。

    幫很多基礎建設做一些亞洲地區的推廣和孵化,這也是我們的重點。

    劉琪:我是SevenX Ventures創始合伙人,相當以2015年第一屆萬向區塊鏈峰會時加入這個行業,當時買了比特幣,投了一個中國比較知名的公鏈叫小蟻,到現在峰會第九屆了,進入行業八年時間。在此之前一直在支付和金融行業,見證了這個行業三個周期的發展。SevenX Ventures是2020年成立,是比較新的基金,目前我們三個基金,三個直投基金和1個FOF基金,規模在2.4億美金。去年完成第三支基金1億美金的募資,主要基金是第三支基金。我們團隊一開始沒有設立辦公室,是一個分布式的組織。我個人在新加坡,在全球參加各種會議,昨天剛從新加坡回到上海參加本次會議。

    我們團隊有五到六個同事,在國外住酒店200多天,看了全球的各種基礎設施項目。坦白地說,現在進入到基礎設施發展的瓶頸階段,從基金成立時就開始關注兩個主題。第一個叫擴容,第二個叫應用。整個行業的發展也是周期的迭代,也是基礎設施和應用向交替迭代的過程。我們認為這個階段是這個行業的冰點,未來會關注在應用,也是我們接下來一年的投資重點。一會兒再詳細講講我們的投資方向。

    周舟:感謝三位嘉賓!聽到三位嘉賓的分享,發現三支基金各有不同,大家背景也不一樣,Emma CUI有孵化器,劉總有支付背景,現在看應用項目多一些。

    問三位嘉賓一個問題。你們在投資策略或傾向上有什么不同呢?在當前的市場上,你們覺得還有哪些投資機會存在呢?

    田鴻飛:從我們的基金策略來說,一方面中國企業出海,開拓國際市場是一個很好的方向。我接觸出海也比較早,從2006年的IOS出來的Iphone,再到2008年的安卓,再到Facebook。就會看到由于這幾個巨頭帶來標準化平臺,帶來了流量優勢,讓創業公司在海外更容易獲得流量,就會看到中國公司從第一批的APP出海,再到游戲出海、手游出海,再到跨境電商出海,2019年以后區塊鏈出海。中國的人才優勢在全球也很明顯,也有很多中國企業在全球獲得了競爭性優勢。我們也在香港成立了人工智能孵化器。

    對于具體的投資方向,DID和鏈上資產部分,有具體的機會。再說一下,我們和幣圈有點不同,我們更專注于做Web3投資。在過去十年里,我覺得幣圈過度金融化和過度資產化。對于去中心化和用戶應用開發比較少,這次看到一些去中心化的協議,我認為有指導性意義,在去中心化道路上做了一些事,沒有過度的資產化和Token化,我們基金這方面考慮得更多。

    Emma CUI:我們團隊的基因比較國際化一些,我們有三位合伙人。我在中國長大,在新加坡讀大學,之前在麥肯錫讀咨詢和銀行業。一位合伙人是斯坦福畢業,在亞馬遜做項目經理,做過AI創業,有很強的技術背景。我們之前投的項目,基本上不投中心化平臺和業務,想做加密原生的商業模式,要用去中心化的方式和加密的方式,并且必須用它去實現,才能更好地體現它的價值,這是我們愿意去投的企業。

    目前我們投的項目,一部分是去中心化金融,還有一部分是基礎建設,像剛剛劉總講的擴容、多鏈,以及讓用戶的體驗更加好。因為目前要去用去中心化錢包,如何寄私鑰、恢復丟失的密鑰,都有很多障礙,我們喜歡投這樣的項目,讓用戶的體驗更加順暢,使更大規模的用戶進來。

    再往前看的話,接下來我們更想看一看一些應用層,比如像社交,最近出了一些社交方面有意思的應用。我個人是做金融出身的,對Defi抱有很大的期望。上一波Defi是從0到1,下一波是從1到無限的放大過程。如果咱們能解決很多技術應用層的挑戰的話。

    劉琪:我在2010年、2012年幫助海外一些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會發現政策的壁壘、金融管制的壁壘相對比較高。在這個行業里,我們最近幾年在海外待得比較多,慢慢穩定的賽道是穩定幣支付。我現在就是一張加密信用卡在全球消費,我回國了,是通過銀聯國際,辦一張銀聯的卡,在海外有VISA和Master。底層是充值數字貨幣,跟VISA和Master銀行,連接合規銀行的法幣團隊做支付和消費。目前穩定幣的使用在全球的使用量越來越大,支付的場景從之前的相對灰產變成了商鋪、電商、跨境貿易,滲透越來越多,還有我們的日常消費。我這張信用卡除了不能在新加坡買房子,基本其他消費都能做到,大額支付也能做到。這個賽道是未來這個行業里比較大的基建。我更看好的是去中心化資產錨定的穩定幣或算法穩定幣,我認為在未來有機會。因為資產的去中心化信任成本比較低,使用場景會越來越大。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個人看到很多游戲團隊,從騰訊、網易出來的游戲制作人,我跟他們有很多接觸,也是我們目前著重投的賽道。本質是用一個更好的內容,去承載未來資產的多樣性或用戶的可擴展性,帶來更多的用戶,帶來更新的資產,帶來可以消費的資產,帶來可以娛樂或交易的資產。這是我們目前比較關注的賽道,這是從應用端來講。

    周舟:剛剛三位嘉賓都提到了應用端的產品,會看DID賽道。Emma CUI提到SocialFi的內容,劉總提到了穩定幣與基礎設施的結合。我們看到國外的滴滴和穩定幣的結合,已經慢慢向大眾開始普及了,這是我們非常期待的一個事情。我們常常聽到投資人突然錯過項目,拍斷大腿。不知道三位是否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是否有關注到某個賽道或風口或某一家公司,因為一直持續關注沒有投上的經理呢,可以分享一下有關注沒去投的經歷。

    田鴻飛:因為在幣圈待得時間比較久,錯過項目挺多的。第一個就是以太坊,我接觸比特幣比較早,當時我們看重的是側鏈方案,也是硅谷的明星團隊,融資輪2100萬美金。當時覺得比特幣的擴容方案就應該是側鏈或閃電網絡以太坊出來說要做圖靈完備時,我們覺得比特幣特意設計的圖靈不完備,你做個圖靈完備,就要犧牲去中心化,覺得不靠譜。作為比特幣原交易注意者,就錯過了以太,沒有賺到大錢。Uniswap出來時,創始人出來就推廣,Uniswap是V神寫的idea,我有一個共同投票的想法,創始人就寫了個程序實現了。他不會寫網站,還找的我們被投的網站寫的,我們也感覺投資價值并不大。現在Uniswap成了Defi的龍頭企業,成了Defi最牛逼的企業。當然我們做投資,錯過大于被投中。有時候真的錯的錯過一個難得的機會,覺得很可惜的。

     

    Emma CUI:拍斷大腿的故事太多了,心酸!

    區塊鏈本來就是很新興的行業,在新興的行業里沒有人能夠大而全都去看,我相信你問所有的投資人都有拍斷大腿的時候。

    比如說像YGG當時算是我個人投了,但是基金錯過了,它的Founder我們從2019年就開始,他之前的兩個項目我都有參與,但到了YGG當時市場太火爆了,同時我覺得價值有點高估了,就不要追風,當時就沒有用基金投,錯過了很好的回報。

    總結下來,

    第一,投早期最后還是投founder,因為市場走向會變,創業方向也有可能一直隨著市場變化,但founder caliber如果一直在這個行業做下去的話,堅持初心,并且有毅力和能力,成功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在新興行業、范式轉移的行業有很多機會。

    第二,如果你很看好的項目,有時候價格是相對的東西,不能完全說因為這個點你覺得價格很高我就不要進了。

    因為這兩點,除了基金還有加速器,可以通過加速器把很厲害的人才帶入到網絡里來,不管以后做什么項目,都能用visibility。

     

    劉琪:我們基金剛好投了YGG,但不巧的是錯過了XVZ(音),當時合伙人在越南,住的很近,一起喝啤酒喝了很多次,一直能看到他們的畫面demo,游戲的趣味性、可玩性確實難以理解,就算喝了十幾次啤酒,天天一起聊區塊鏈游戲發展的未來,最后還是會比較容易miss掉。

    很容易讓人陷入到游戲一定要追求《王者榮耀》、《夢幻西游》《CSQ》(音),非常好玩,但當時的基礎設施和用戶基礎沒有辦法支撐區塊鏈游戲,傳統Web3游戲在可玩性上要求那么高。

    但我們為什么能發現YGG?因為在XVZ(音)剛剛起來的時候,工會在當時的打金模型有很多天時地利人和,當時很多東南亞窮人已經拿不到工資了,甚至吃不起飯了。YGG創始人是菲律賓人,早期的時候帶著這樣一幫當時受疫情影響比較嚴重的窮人在打金,這種商業模式起來我們是能追蹤到的。

    創業,特別是非常新行業的創業都是邊緣創業,創業點很難被發現。對于很多商業模式理解是需要持續了解和理解的,這是我們比較大的經驗。

    去年發生了兩個比較重要的壓力,Tary和FTX(音),這兩個案例我們都有投,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這兩個團隊在創業階段的時候都有非常好的愿景使命價值觀,FTX最早打的是產品創新,當時在衍生品賽道基本上大家都在圍繞比特幣、以太坊這種特別大的資產做衍生品設計和交易,還有一些交易平臺可能在用戶運營商做跟多內卷,只有FTX是圍繞產品創新做四新用戶拓展。

    Tary(音)也是,Tary之前的背景是韓國比較大的電商創始人,一開始出來的愿景是做支付,做到后面在支付賽道下加了一層穩定幣。

    這兩個案例給到我的經驗是這個行業創業對人性的要求還是非常高的,也是因為這兩個項目發展過于太快,對于之前初心、要改變的格局都會有很大的變化。

    在這個行業,有可能“慢就是快”,所以初心很重要,堅持很重要,對于自己做的事情要反復想最開始到底你想做什么,這很重要,往往機會是能夠沉淀出來的。

    很多人說要投原生區塊鏈從業者,比起原生區塊鏈從業者,更重要的是持續迭代自己的思維,持續做有意思的創新,并且不斷學習、不斷找行業新機會的創業者,哪怕他是從其他行業過來的,但只要他身上有這樣的品質,能接觸6-12個月都會花很大的力氣幫助他和投資他的。

    這兩個方向的案例都是比較有意思的分享。

     

    周舟:感謝三位嘉賓,我們正在對之前Web3投資考古,田總錯過了以太坊和Uniswap,Emma是YGG,劉總是關于FTX及Web3游戲。

    不管是怎樣的企業及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可能是估值很高,有的可能是因為當比特幣原教旨主義,主流的想法和未來預期不一樣的,變化都不一樣。非常感謝三位對于之前投資經歷的分享。

    還有一個問題,現在出入深熊中,急需催化劑讓更多Web2用戶進入Web3,請問三位,你們覺得催化劑是怎樣的東西和怎樣的事件。

     

    田鴻飛:第一,不算是深熊,我自己感覺如今Web3圈要比2017、2016年之前好玩多了,2016、2017年之前所有交易平臺只能交易兩個幣種,當然還有一些特別好的outcoin小幣種,現在至少每個月都有mini幣出來,不同的mini幣出來每半年都會有創新性的產品概念出來。

    當然,展開到整個行業沒有賺錢效應,但從產品角度來說區塊鏈行業還是我所看到所有投資行業里最具有活力的行業,我不認為是熊市。

    沒有賺錢效應,也沒有新的用戶增長,沒有新的資金流入都是現在存在的問題。我回答不了你怎么引入的問題,但從我們關注的Web3行業,從所謂的數據治理權、擁有所有權方面,擁有自己隱私意識的用戶越來越多,2016、2017年我寫過一篇文章,中國人不太關注隱私,國外非常關注隱私。2018、2019年歐盟出來GPDR之前用戶對自己的所有權不太重視,但現在用戶對自己的所有權非常重視。可以看到擁有家庭存儲設備、社區用戶在reddit上的活躍量已經超過了比特幣reddit的社區,用戶擁有自己數據的社區越來越活躍,有點像比特幣早期的活躍時候,Web3用戶可能會越來越在乎把自己的隱私和數據放在自己手上,這本身就有很明顯感覺到的趨勢。

    至于是賺錢效應什么時候來,我也沒有更多Insight,但是都在等著比特幣減半,可能會有共同的敘事產生,具體的我也不知道。

     

    Emma CUI:我挺同意田總說的,不算是深熊,像小狐貍錢包現在有3000萬用戶,研究報告說全世界可能有4億多人口都持有加密貨幣。大家一天到晚都在說一到底什么時候大規模應用才會來?搞不好大家在說的時候已經在悄悄發生,相比起兩三年前已經帶進來很多新用戶了,所以整個行業一直在往上走,只是有過程。

    什么能帶來下一輪應用、風口?兩方面:

    一方面是一定要有新應用,不管是DiFi還是SocialFi應用,可能帶來新用戶和新資金,資金有可能通過大機構、ETF、Sport ETF批準先帶入資金,在市場資金寬裕的情況下保守點進入比特幣的會慢慢向一些風險藝術更高一點的應用層走。

    兩點都要發生才可能帶來下一博風口。

     

    劉琪:大家現在都會相對比較關注宏觀經濟環境、貨幣政策,相對預測還是比較難的,像我們之前很多宏觀經濟分析師、私行給的政策都是隨著通脹數據、事業數據不斷調整的,所以預測是相對困難的。

    我們更關注的還是這個行業基本面的數據,以及創始人對行業的思考,這是我們平時每周都過數據以及和創始人交流的心得。

    雖然去年有些美國的加密數字貨幣銀行倒閉,但實際上美國依然還是有新的加密數字貨幣銀行出現的,大銀行在一些洲能開銀行賬戶。

    瑞士有Senba(音),Senba現在在香港開了分行,HashKey 在香港把合規又往前帶了一步,在新加坡投了銀行DCS,DCS有100多年的歷史,是全牌照銀行。之前在新加坡沒有DBS或者OCBC傳統銀行體量那么大,但新型銀行、小銀行都敢于做數字貨幣向上監管,以及向下和區塊鏈工具、國內支付公司、交易平臺合作方合作,一張加密貨幣信用卡背后代表的是協議和傳統銀行的打通。

    底層基建的能力不一定全都是去中心化的,會有中心化合規通道的打通,打通對于未來資產通道、用戶通道、用戶使用習慣的打通都會有非常大的幫助,所以我們會更看重在這塊的基金搭建到底完備程度有多高,同時會能用相對更符合目前基礎設施的能力和用戶行為習慣適應的用戶會從什么應用里進來,2020年確實Uniswap圍繞長尾資產的創新帶來了一波DeFi用戶,打通了去中心化借代、去中心化交易和DeFi的可組合性,這些都需要很多基礎設施、宏觀環境、用戶使用習慣和協議優化,在某一個時間點一起爆發的。目前到了這樣的階段了,在明年后年我們還是比較期待會有更大體量級的應用誕生,只是誕生的方式可能會有很多不同的側重點。

     

    Emma CUI:補充一下,剛才田總和劉總都有講到Uniswap,也是現在DeFi的龍頭企業,有一種可能是Uniswap現在用的模式AMM有可能適用于之前基礎建設的模式和技術,但在Uniswap出來之前大家想的都是unchaniging orderbook(音),目前也有這方面的創新,它有可能是階段性的東西,下一階段有可能當你基礎建設達到一定程度以后,之前沒有辦法承載unchaniging orderbook,現在可以用unchaniging orderbook,就會replace代替之前已經是龍頭的模式,有可能的。

     

    周舟:感謝三位嘉賓,剛才三位嘉賓提到宏觀預測和催化劑是很難預測的,但我們也看到趨勢,加密金融機構和傳統金融機構之間的渠道正在被builder慢慢打開,不管是香港還是新加坡,還是其他一些比較發達的金融地區都看到這樣的趨勢正在發生。也看到一些原生的力量,代替Uniswap的機構正在誕生。

    最后一個問題是關于基因的,基因顯然對于一家公司有非常大的影響,我想問三位怎么看基因對投資人自身、投資結果、投資企業所帶來的影響。

     

    田鴻飛:第一,區塊鏈最大的區別是價值觀,你是相信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我覺得自己經歷過門頭溝,經歷過FTX自己沒有損失錢是因為我從來不相信中心化,我自己的觀點是如果是中心化的做法一定需要監管,因為中心化的方式和監管相當于是一個撲克牌的兩面,如果是中心化的就必須要監管,如果是去中心化的可以通過區塊鏈的透明性、可追溯性一定程度上省掉了監管的麻煩。但對我們來說,我們比較相信去中心化的方式,所以評價創始人的時候首先是你的價值觀是不是具有所謂的去中心化,你是不是相信于所謂的DeFi或者民主,把價值返回給社區、返回給用戶,在這點上具有以前Web2和成功創業player的最大問題,他們習慣了控制社區、控制產品集中化方式時,在去中心化方式下就會很難管理社區,這是很大的問題。

    第二,創新性。對于創新項目、企業來說,區塊鏈是報答reward很好的,區塊鏈所有都是開源透明的,一個創新性項目爆火之后一定會有無數種fork,比所謂的“千團大戰”來得更快一些,因為代碼都可以fork出來,拷貝完全是零門檻的。

    過去區塊鏈圈對創新性項目reward是非常好的,第一個項目是千倍回報,第二個fork是10倍回報,第三個項目可能是虧錢。

    所以我們主要看團隊的價值觀和創新性。

     

    Emma CUI:我們現在在看的更多是Web3理解精神+Web2培訓,這樣是比較理想的模式,更多希望創始人能長期當成事業去做,而不是短暫的項目,希望他抱著長期的理念做這件事。

     

    劉琪:我在Web3里更喜歡的單詞是permissionless。

    最近剛好聊了一個項目,是偏麻將、撲克的游戲類項目,我們問他需要什么樣的幫助,他說需要幫助我們拿牌照。但我們作為基金幫你拿牌照的能力確實比較差。

    反過來為什么要拿牌照?是不是有一種更好的方式用permissionless的方式做類協議層的項目,相對于監管會有套利。當然,協議出來后有渠道、合作方愿意做需要合規的市場,這些是可以用合規的方式做。但我更喜歡的還是最底層的permissionless的協議,上面可以搭建各種各樣的應用、各種各樣的渠道(合規渠道),這是未來基礎設施以太坊、比特幣,應用類似于Uniswap更底層協議的偉大和商業模式的無便捷性更有穿透力更強,比傳統需要靠政府、需要靠監管、需要靠各種各樣的數據壟斷競爭力更強,因為沒有邊界,所以我更喜歡的是這個基因。

     

    周舟:感謝三位嘉賓的精彩分享,剛剛經過40分鐘的分享也看到了三位嘉賓作為投資人分享了自己從業以來比較重要的投資經歷,包括最近他們在看的投資項目,也分享了自己對被投項目的投資人需要哪些品質。這場圓桌“Web3風投:風往哪吹”就結束了,感謝大家聆聽我們這場的圓桌,謝謝大家!

    白話區塊鏈

    區塊鏈世界入口第一站,人人都能看懂的區塊鏈;24 小時熱點實時追蹤。

    毛片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