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秋天的童話 / 來源:白話區塊鏈
時間回到 2017 年 5 月,那時的我剛畢業不久,在英國找了一份還算不錯的工作。某天下午,我和當時的女朋友,一名有著愛爾蘭血統的英國女孩,一起坐在公園的長凳上曬著太陽。我在翻看剛從報刊上買來的報紙,上面轉載了一篇來自路透社的關于比特幣的報道文章。我看了一眼,直接跳過去了。
現在想起來,那算是我與比特幣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見面”。
我真正開始關注并研究比特幣,是一年前的 2 月 17 日。那天,也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翻開了從大學起一直訂閱的《經濟學人》雜志。畢業后,我就很少一篇一篇地看上面的文章,基本上只仔細閱讀關于中國的報道。那天,不知道什么原因,我竟然一頁一頁地翻看,看到了其中一篇文章大篇幅提到了比特幣。
《經濟學人》的所有文章都是匿名的,但透過文字,我能感受到那篇文章的作者有非常深厚的傳統金融背景。他對比特幣的觀點雖然談不上特別正面,但他也驚嘆于過去一年比特幣 10 倍多的價格漲幅。
《經濟學人》這本雜志在很多留學生的心里地位非常高,因為雅思、托福的很多閱讀理解文章都取材于它。再加上這篇文章對比特幣價格漲幅的報道,我一下被吸引了過去。
從那以后,我開始正式地去深入了解比特幣。
面對人性的貪婪,絕大部分人都無法抗拒。
在了解了比特幣的基礎知識之后,雖然我也對它的精妙設計贊嘆不已,但更加吸引我的是它巨大的漲幅。在貪婪之心的驅使下,我也成為了一名炒作者。

比特幣全天候交易,沒有漲跌幅限制,所以每天只要一有空隙,我就會看幾眼行情,時刻關注著相關的行業資訊。后來,為了擴大自己的盈利,我開始使用合約交易和杠桿交易。
合約交易和杠桿交易,就像洪水猛獸,一旦染上,就很難全身而退。
由于過分沉迷于合約交易和杠桿交易,我整個人的精神面貌開始變差。白天上班時,經常忘記手中的工作,經常出錯,也因此經常被老板訓話。下班回到家,我成迷于行情軟件上的價格波動,經常為了盯行情而熬夜到凌晨 3、4 點,和女朋友相處的時間也越來越少,經常對她不聞不問。
去年農歷新年,因為合約交易和杠桿交易虧損太嚴重,我不敢回國和家人過新年,只能借口說英國的工作太忙了,實在無法請假回來。不過好在春節過后,萊特幣打響了上漲的第一槍,后來主流幣以及比特幣行情回暖,讓我度過了難關。
一切看起來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然而,對于一個沉迷于合約交易和杠桿交易的“賭徒”而言,輸光籌碼、鎩羽而歸似乎是命中注定。
今年的 9 月 24 日 20 時左右(北京時間 25 日凌晨 3 點左右),發生了著名的“925 大暴跌”。那個時間點,我正在參加朋友舉辦的派對,觥籌交錯,熱鬧的背景音樂讓我錯過了所有的追加保證金的短信提醒。比特幣的價格從 9600 多斷崖式下跌到 7500 附近,短短幾分鐘內,我所有的合約交易和杠桿交易全部爆倉。
派對結束后,拿出手機準備打車回家時,我看到了十幾條爆倉短信通知。
那一刻,萬籟俱寂,萬念俱灰。
因為爆倉,我欠下了一筆不小的債務。因為爆倉,我越來越沒心思工作,經常上班遲到,工作經常出錯,后來不幸地被老板勸退。女朋友后來也因為我的狀態而選擇了離開。在英國留學、工作的那些快樂時光,如夢幻泡影,彈指間飛灰煙滅,一切都不復存在。
消沉了一個多月后,痛定思痛,我訂了一張回國的機票,準備離開英國這個傷心之地。
上飛機前,我在機場的報刊亭買了一本《經濟學人》、幾份報紙,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會下意識地在離開之前要買它們,我也記不清上次這么認真地讀這些雜志、報紙是在什么時候了。
或許,買下那本雜志和那幾份報紙,只是因為我懷念過去的那些時光,那些我還沒認識比特幣的時光。如果沒有合約與杠桿,我的人生或許是另外一番模樣......
大白溫馨提示:
投資是一件非常專業、成功率非常低的事情,尤其是在魚龍混雜、亂象重生的區塊鏈行業。合約交易和杠桿交易,更是火中取栗,不斷放大已經非常高的風險。
對于普通人來說,和大白一起認真學習區塊鏈知識,提高自己的認知,才能抓住區塊鏈的行業紅利。推薦閱讀《國家倡導的區塊鏈無幣可炒,但這4大紅利或十年一遇》。
你和區塊鏈的第一次“見面”發生在哪一年?有什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