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應用 > CITA:面向企業級應用高性能區塊鏈內核

    CITA區塊鏈的運維:部署節點和配置

    2019-11-01 14:04:10作者:CITA來源:CITA
    CITA( Cryptape Inter-enterprise Trust Automation )是一個面向企業級應用的支持智能合約的高性能區塊鏈內核

    運維

    部署
    部署維護一個節點所需配置及成本?

    實際成本視運行節點的服務器配置而定(eg. CPU:4 核心 、內存:8G、硬盤:100G 帶寬:5MB ,658元/月) 最低配置:阿里云上 CPU:2 核心、內存:4G、硬盤:100G,377元/月

    對 docker 的支持到什么程度?

    編譯環境:目前有個封裝了 Ubuntu 18.04 和依賴的運行環境的 docker image 叫 cita-build,用于編譯 CITA 二進制文件; 運行環境:目前有個封裝了 Ubuntu 18.04 和依賴的運行環境的 docker image 叫 cita-run,需要把編譯好的 CITA 二進制文件和數據存儲目錄 mount 進去才能執行,不是很“正統”的 docker 化服務支持(如不能直接使用 docker run cita:vx.y.z)

    CITA 是否有完整的 Docker 鏡像?

    目前沒有

    配置

    CITA 對于機器配置是內存關鍵還是 CPU 關鍵?

    CPU 關鍵

    微服務架構如何搭建擴容,例如:Network 如何擴容,在不同的服務器上如何協同。

    CITA 目前由 6 個微服務組成。因為微服務之間通過消息總線通信,所以 RabbitMQ 以及這 6 個微服務可以部署在不同的服務器上,形成集群。但是進一步的擴容,比如每個微服務運行多個實例,這個目前還在我們的開發計劃中。

    想要在已經運行的一條鏈上增加對國密的支持,現在一條鏈上不支持多種加密算法,有什么建議?

    目前不支持。

    節點操作

    如何獲取節點的地址?

    https://docs.citahub.com/zh-CN/cita/operation/chain-config#%E5%88%9D%E5%A7%8B%E5%8C%96%E9%85%8D%E7%BD%AE%E5%90%8E%E7%94%9F%E6%88%90%E7%9A%84%E7%9B%AE%E5%BD%95%E7%BB%93%E6%9E%84

    請問現在 CITA 的節點數量有上限嗎?

    CITA 的初始化的時候共識節點的最大數量是 256,在鏈運行之后可以增加和刪除,這個沒有限制。我們推薦共識節點不超過 100 個。

    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同步是怎么同步的?全量同步還是增量同步?使用的是什么技術,如何保障一致性。

    節點間是以塊為單位,按塊高度增量同步的。節點塊高度變化之后會廣播自己的高度。其他節點收到之后跟自己的高度比較。如果自己的高度低,就會主動發起同步請求。收到同步過來的塊會進行詳細的hash和簽名的驗證,發現有問題就直接丟棄。

    監控 CITA 采用消息總線?如何保證它的穩定性,如何監控。有沒有消息監控平臺。

    CITA 采用的微服務架構,微服務之間通過消息總線通信。消息總線采用的是成熟的消息中間件產品 RabbitMQ。RabbitMQ 自身就有監控系統。CITA 本身也有監控系統,但是目前還在開發過程中。就穩定性來說,RabbitMQ是得到廣泛驗證的穩定性很高的成熟產品,而 CITA 其實并不完全依賴消息總線的可靠性,本身也有很多可靠性上的保證,所以是雙重保險。

    如何監控節點1337端口是否處于監聽(服務)狀態?

    如果只是做 1337 端口檢查,這個很簡單,寫個腳本定期發送一個請求查塊高度就行了。工具的話最簡單的直接用 curl 就可以了。

    監控節點是否同步到最新區塊,這一點我們現在有什么方案或者建議嗎?

    這個最粗糙的做法就是獲取所有節點的高度,跟自己的對比,所有節點都查,比較一下高度是否有差異。高度差在 5 以上的話就告警。

    應用連接的節點可能存在區塊高度與最新區塊差異較大的不健康情況,應用應該怎么處理會更好?

    一個方案是客戶端記錄所有節點的 ip,自己去用 RPC 接口獲取所有節點的鏈接網絡速度、節點高度等關鍵信息,自己去做最優選擇策略。問題就跟下載軟件選擇鏡像網站一樣,可以配置多個,根據響應時間等情況選擇最優的.這個切換是無狀態的,因為所有節點都是一樣的.

    ?合作聯系/投稿/糾錯

    標簽

      熱文推薦

    毛片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