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資訊 / 來源:Citahub
火鳥財經是杭州日報報業集團旗下專業財經類媒體,由杭報集團旗下主板上市公司華媒控股(股票代碼000607)和泛城控股、了得資本共同發起設立。專業報道區塊鏈技術和產業應用,通過峰會、論壇、沙龍、創業大賽打造線下社群活動,推進并落地產業孵化器,設立專項基金進行項目孵化,形成產業閉環。本次火鳥財經對秘猿科技 CITA Hub 負責人孔慶陽進行了專訪
隨著國家、各地政府對區塊鏈的認知度和認可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政府機構、企業開始“嘗鮮”區塊鏈。“區塊鏈+”項目層出不窮,相關概念股也收獲了一定層面的股價正反饋。
已經落地的項目,其實際效用到底如何?尋求區塊鏈解決方案的企業,到底如何看待區塊鏈?火鳥財經與區塊鏈基礎服務提供商——秘猿科技CITA Hub負責人孔慶陽進行了對話。
業務結合是難點
火鳥財經:聯盟鏈和公鏈的主要區別是什么?秘猿現在更專注哪一塊?您認為哪一塊更有發展前景,未來創造的價值更大?
孔慶陽: 公鏈和聯盟鏈的定義每個人理解都會有些偏差,其實我們可以 以許可鏈和非許可鏈的方式進行區分。 像以太坊和比特幣都屬于非許可鏈,因為不管你是成為一個記賬節點參與共識,還是僅僅作為一個用戶使用區塊鏈網絡來發送交易,都不需要任何中心機制的許可。但是在許可鏈網絡中,是有身份準入機制的,并不是每一個用戶都可以自由加入其中記賬、使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講, 公鏈屬于非許可鏈而聯盟鏈屬于許可鏈。 秘猿科技現在在這兩方面都有積極的探索,既有公鏈的技術儲備,也通過聯盟鏈技術在產業端做項目的落地,我認為這兩個方向上都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火鳥財經:能不能說現在的聯盟鏈方案已經非常成熟?
孔慶陽: 還不能說非常成熟。在聯盟鏈方面,我們技術上的基礎設施已經比較完善,但是對于一個方案或者產品,技術還需要和具體的產業結合。在結合的時候需要大量的業務人員,他們既需要熟悉傳統產業的具體業務和運轉方式,又要了解區塊鏈技術。我認為只有在結合層面做好了,才有可能做出很有價值的產品。現在這種人員非常缺乏。
我們現在正在做的開源社區生態 CITAHub,就是想發現這樣的企業和人才并促進區塊鏈技術和具體產業的結合。項目落地難不是難在技術,而是難在如何去尋找一個好的結合點。我相信大部分企業都會存在這個難點。我們不僅需要對區塊鏈熟悉,更需要懂產業端的應用。
火鳥財經:您認為區塊鏈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是否可以適用于任何場景?
孔慶陽: 在企業應用的方面來說,區塊鏈主要解決的是信任問題,如果在一個場景中需要多方共同維護一個可信的賬本,區塊鏈技術會有很多的應用空間。場景中各方對區塊鏈的需求的強弱和對賬本的可信程度要求的高低成正比。
舉個例子,現在的一些投票系統是中心化的,投票的數據都是由中心化機構給出的,這個中心機構是沒有辦法自證數據絕對可信的。這時候如果投票人對于投票數據的透明度要求很高的話,加入區塊鏈技術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但是并不是所有場景都對數據可信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區塊鏈肯定不會是和任何的場景。
CITA:開源也有商業模式
火鳥財經:據介紹,CITA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引入并實現微服務與邏輯節點的區塊鏈架構,在提高性能的同時還具有高度的可擴展性與可定制性,CITA是如何做到的呢?
孔慶陽: 微服務架構是指將區塊鏈的功能分為不同的模塊,各模塊之間通過消息總線進行通訊,實現可插拔的功能。比如,如果你想更換共識模塊,只需要把共識模塊重寫再按照標準接即可,提升了系統的靈活性。
秘猿科技在 2016 年成立之初,就考慮到許可鏈會有很多不同的使用場景。而不同場景對共識算法、執行、驗證等功能有不同的要求,固定的標準很難滿足不同的要求。因此,我們一開始就決定微服務架構,將我們的區塊鏈內核CITA高度解耦,模塊化。
憑借微服務架構,CITA具備了高性能、高可擴展性、可定制三方面特點。在我們這套標準之上,其他開發者和合作企業能夠開發個性化的系統,二次開發的成本也相對較低。
火鳥財經:CITA的源代碼在2017年就開源出來了,當時為什么會選擇開源?如何實現盈利?
孔慶陽: 首先我們希望推動CITA成為一個標準,讓合作企業和個人開發者更容易使用,降低使用門檻。其次,區塊鏈技術的本質是創造信任,開源是實現信任的先決條件。如果不開源,很難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來創造信任,實現區塊鏈的價值。
開源意味著自由使用的權利,但并不是每一個企業都有足夠的技術儲備去使用開源代碼。而這個時候,會有很多企業提供基于CITA的服務,包括測試、運維、安全方面,同時也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對CITA定制化開發,這其實是在開源社區中孵化出來的一個可估值的商業模式。
因此, 開源并不僅僅是免費的代碼,它會成為一個社區甚至是一個標準, 基于這個標準通過提供服務會有很多的盈利空間。
火鳥財經:目前CITA有很多落地案例,請分享幾個您認為最具代表性的案例。
孔慶陽: 目前,供應鏈金融以及場外交易是很具代表性的兩個案例。關于供應鏈金融,我們和你好現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搭建了一個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平臺——九盈。該業務是把應收賬款和憑證通證化,通過電子簽名的方式,將信任從核心企業向上游的供應商傳遞,這個流轉過程比過去更加順暢,在降低摩擦成本的同時還能把更多的數據納入銀行的風控系統。
關于場外交易,我們和國泰君安合作過場外證券交易系統。主要是解決股東和機構在場外交易后,沒有辦法及時把股權同步到交易平臺內這個難題。他們需要用區塊鏈技術來維護一套公共賬本,把信息放到鏈上。我們通過可信執行環境實現了數據隱私和區塊鏈,在生產環節上的結合。**我們還和招行共同合作搭建了開放許可鏈平臺,項目名稱是標準分平臺。該平臺由招行牽頭,準許別的機構參與,節點也是由招行和別的機構共同維護。**該平臺面向所有的開發人員,運營人員以及DApp用戶開放,同時還提供了豐富的組件包括加密服務,存儲服務,傳輸服務等。現在在平臺上已經有大量的企業進行區塊鏈項目嘗試,應用有存證類,防偽溯源類和多方磋商類。
節約企業成本
火鳥財經:部署一套CITA的成本大概是多少?企業的接受程度如何?
孔慶陽: 因為我們接觸到的行業類型較為廣泛,所以不可能制定出一套適用于所有場景的解決方案。每一個項目都需要有大量的技術和業務人員進行溝通、設計產品、部署節點,直到最終將業務部署在區塊鏈上。每個項目的成本是根據工作量來定的,而工作量根據項目不同差異也很大。
以前,我們主要接觸的客戶是國央企以及大型金融機構,今年我們也開始在接觸一些中小企業。
火鳥財經:根據你們合作項目的反饋,實際效果如何?
孔慶陽: 我們也想了解,企業能從中得到什么樣的價值。所以每做完一個項目,我們的項目經理會在后期跟他們保持聯系。據企業的反饋,確實會節約一些內部摩擦成本。這個方面最明顯的案例就是清結算領域,還有投票和供應鏈金融等領域也有一定的幫助。
傳統企業對區塊鏈的態度
火鳥財經:傳統企業的對區塊鏈的態度如何?
孔慶陽: 從我們接觸到的企業來看,很多都有意愿嘗試新的技術,甚至會主動向我們尋求基于區塊鏈的產品方案和技術支持。因為區塊鏈技術更適合在數字化已經很完善的產業中使用,所以對某些傳統企業來說,暫時不能夠直接通過應用區塊鏈獲得利益,只能作為一種技術儲備。那些數字化做得很完善的企業,如銀行等金融機構,非常擁抱技術并且很有動力去做新的嘗試,他們也確實找到了區塊鏈和自身業務的結合點。
火鳥財經:秘猿的合作企業中,是熟悉區塊鏈并積極尋求解決方案的人多,還是對區塊鏈不熟,但是害怕錯過,所以一定要部署區塊鏈的人多?
孔慶陽: 在去年和前年,后者明顯多一些。今年,逐漸由 “區塊鏈+” 的模式走向了“+區塊鏈”,布局較早的團隊,已經比較了解區塊鏈技術。結合點最多的金融機構一般會設有專門的團隊來做相應的區塊鏈技術開發,扎根于區塊鏈技術研發,并且能夠理解區塊鏈技術應該如何走向應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