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atrina Wang
翻譯:白話區塊鏈
比特幣(BTC)作為機構級資產、全球匯款系統,并即將成為可編程的區塊鏈網絡,其身份已成激烈辯論的焦點。雖然BTC一直是價值儲存的首選,但有許多技術、機構和市場推動因素使其朝著比“懶散”的數字黃金更具生產力的方向發展。本文探討了比特幣創新歷史、爭議、最新倡議,以及Portal公司旨在使比特幣更“資本高效”而非“可編程”的觀點。
這篇文章旨在解答我們對比特幣論點經常收到的“為什么”問題。注意:文章中討論的主題不構成財務建議。
我們都喜歡熊貓,它們可愛又因遺傳繁殖問題數量有限,因此它們也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動物(每只熊貓每年租金費用高達100萬美元)。
如今,我們將熊貓放在動物園里,主要是為了觀賞它們的可愛。但由于它們的生物特性,它們不能做太多事情:吃竹子、睡覺、排泄,然后重復。有一天,有人提出一個想法:訓練或基因修改熊貓,使它們對我們的社會更有用。這個想法很有趣,因為如果熊貓能為勞動力做出更多貢獻,這將能增加世界GDP。
到目前為止,大概大部分讀者都能看出我的意思了:熊貓 = 比特幣。
讓熊貓對社會更“有用” = 讓比特幣更像以太坊虛擬機(EVM)一樣可編程
這篇文章將探討比特幣和熊貓之間的意外相似之處,展示我們對比特幣生態系統的濃厚興趣,并討論以下議題:
- “為什么”問題,以及比特幣生態系統中的最新推動因素
- 我們的論點:資本高效 vs. 可編程
- 對比特幣提高生產力的不同方法的分析
- 總結
1、“為什么”問題,以及比特幣生態系統中的最新推動因素
試圖讓比特幣變得更有用,而不僅僅是冷冰冰地存放在硬件錢包中,并非新鮮事物。它顯著的主導地位引發了一波波的好奇和努力,有些努力更為強烈,而我們目前正處于迄今為止最強烈的嘗試之中。
首先,讓我們重新審視一些反對讓比特幣具有生產力的流行論點:
- BTC應該是價值存儲,這是一種最廣泛被某些喧囂而固執的“BTC原始持有者”所認同的信念,但最近由于后面將討論的推動因素,社區情緒發生了顯著變化。
- 封裝的比特幣(WBTC)的產品市場契合度一般般:WBTC是以太坊區塊鏈上的一種ERC-20Token,代表著以比特幣為后盾的1:1Token,由中央托管機構BitGo持有。WBTC的市值目前約為50億美元,并曾達到150億美元,但與比特幣相比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然而,我們認為WBTC活動水平的低迷遠非意味著公眾對讓比特幣更具生產力不感興趣,而只是表明了以中心化+EVM為中心的方法可能不夠。
- 比特幣鏈并非為可編程性而設計。比特幣的智能合約是使用腳本(Script)實現的,這是一種非圖靈完備的編程語言,這是出于最大限度地提高網絡安全性的設計選擇(例如,使用Script語言不存在遞歸攻擊)。
與普遍看法相反,比特幣鏈確實支持智能合約,盡管相比以太坊或Solana等其他區塊鏈,其形式更為基礎。目前比特幣上可用的智能合約類型包括:
- 公鑰哈希支付(P2PKH):這是最基本的比特幣智能合約,允許將BTC發送到地址,只有對應私鑰的所有者才能使用這些BTC。
- 多重簽名腳本(Multi-Signature Scripts):允許多方共同持有資金。例如,我們可以有3個人共同持有一個錢包,只有其中2個人使用其公鑰簽署交易,錢包中的資金才能交易。
- 鎖定時間的比特幣交易(Time-Locked BTC Transactions):這使我們能夠在設定的時間過后才能使用BTC。例如,一個腳本可能要求在特定時間之前需要3個簽名來花費BTC,之后只需要1個簽名。
- 腳本哈希支付(P2SH):允許創建能夠接收或發送交易的地址,必須按照一系列指令解鎖這些地址中的余額。
- Taproot支付(P2TR):利用Taproot的隱私升級,并提供更靈活的機制來授權交易。
- 部分簽名比特幣交易(PSBT):這是比特幣的一種標準,方便未簽名交易的移植,解鎖了離線簽名、多重簽名、多方交易等用例。
- 隱秘日志合約(DLC):這是一種利用預言機在比特幣區塊鏈上執行智能合約的比特幣交易類型,使兩方能夠在鏈下創建和執行私密協議,并以比特幣區塊鏈作為協議的最終結算。
1)吸引來自BTC的流動性進入DeFi
BTC在過去五年一直在加密貨幣市場中保持著40%-70%的市場份額。相比之下,即使以太坊在頂層擁有繁榮的L2和DApps,其市場份額也僅達到了20%的歷史最高點。簡單來說:只要釋放BTC潛在流動性的三分之一,理論上我們就可以將當今DeFi的流動性規模翻倍。當然,不能假設流動性注入DeFi將與BTC的市場規模相稱——畢竟,大多數BTC持有者是機構,他們永遠不會“冒險”其資產。這些細微差別將在文章后面討論。
2)對抗每次比特幣減半所帶來的網絡安全削弱
比特幣減半指的是網絡上每四年一次減少給予礦工的交易驗證獎勵。目前,每個區塊的獎勵是6.25個BTC,下一次減半將在2024年4月進行。雖然減半是比特幣設計中控制供應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可能從兩個方面影響安全性:
- 礦工數量減少:減半直接降低了挖礦的盈利性,導致一些礦工關閉運營,如果挖礦成本超過了收益的話。
- 降低了51%攻擊的成本:每次減半都會將賄賂礦工實施51%攻擊的成本減半。這意味著如果有人想大規模做空BTC,每次減半會使攻擊“更容易”,因為算力下降,礦工數量減少,而賄賂礦工的成本(相當于礦工的區塊獎勵金額)變得更便宜。
- 第一手段(不太可靠):BTC總供應量的稀缺推高了Token價格。然而,BTC的最大供應約為2100萬枚是眾所周知且價格已被考慮在內的——BTC的實時價格更多地受宏觀和加密市場情緒驅動。
- 第二手段(本次討論的重點):假設隨著比特幣網絡的增加活動/鏈上活動,交易費用將隨時間增長,以補償減少的區塊獎勵。除了今年早些時候的Ordinal銘文熱潮外,這個手段并未被利用——但這很可能會改變。
3)宏觀推動因素
12個現貨BTC ETF申請: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BlackRock Inc.于6月份提交了現貨BTC ETF的申請。緊隨其后的是來自Fidelity Investments、Invesco和WisdomTree等發行商的一系列類似ETF的申請。其意義多重:
- 市場可訪問性:美國80-90%的財富由金融顧問或機構控制,而他們今天主要通過ETF進入市場。批準現貨ETF將對市場需求產生重大影響,遠遠超過簡單的翻倍效果。
- 價格影響:現貨ETF實際上要求金融機構購買并持有基礎資產,而不是基于合約的BTC期貨ETF。
- 監管舒適度:ETF將受到SEC監管,潛在地增加投資者信心和市場穩定性。
- 行業信號:推出現貨BTC ETF標志著將加密貨幣合法化和整合到傳統金融中的重要一步。

4)比特幣的UTXO模型在特定用例中的優點
零知識證明(ZKP)的并行性:UTXO模型自然而然地更適合運行ZKP,而不是賬戶模型。UTXO的顯式依賴跟蹤使其在ZKP方面具有優勢,通過啟用并行性。與賬戶模型的順序執行相比,UTXO允許更小、更易管理的計算并行執行。想進一步了解這個話題,請查看Zorp,一個使用UTXO模型實現高ZKP性能的zkVM。隱私:UTXO模型通過確保每個UTXO的唯一性來提高隱私性。與以太坊賬戶模型相比,這使得追蹤交易歷史變得更加困難,后者透明度明顯更高。
簡化驗證:對于UTXO,驗證交易更加簡單。每筆交易都涉及特定的UTXO作為輸入和輸出,這使得節點在無需計算網絡整體狀態的情況下更容易驗證交易。
安全性:UTXO模型提供了一定的安全優勢。在網絡受損或遭受攻擊的情況下,UTXO模型可能僅受限于特定的UTXO造成的損害,而基于賬戶的模型可能會暴露更廣泛的賬戶及其相關資產。
原子交換和智能合約:UTXO模型也適用于原子交換,不同區塊鏈上的交易可以同時執行。此外,盡管以太坊的基于賬戶的模型更適合復雜智能合約,因為其具備圖靈完備的語言,但比特幣的UTXO模型更擅長執行更簡單、更確定性的智能合約。
5)比特幣區塊空間存在著無法滿足的需求,現行狀態無法支持。
在Ordinal鑄造熱潮期間,幣安不得不與閃電網絡進行整合以降低轉賬成本。像薩爾瓦多這樣的地方的用戶在加密貨幣Twitter上報告稱,100美元的交易費用接近20美元。就我的經驗而言,幾個月前我進行的實驗性BRC-20鑄造的燃氣費用是800美元——這必須改變。
6)比特幣的品牌資產
自唐代以來,“熊貓外交”概念一直盛行,作為與接收國友好的象征,盡管熊貓在“適者生存”標準中可以說排名較低。同樣地,盡管比特幣(BTC)吞吐量低且可編程性有限,但仍因其品牌而成為首選的區塊鏈。雖然這種預測可能需要多年時間才能實現,在未來,當各大一級區塊鏈最終都達到性能的冪律狀態——從每秒處理10萬個交易到5百萬個交易的增量速度改善不再對大多數客戶產生影響時——最大、最高端的客戶將如何選擇呢?就像消費者選擇購買Gucci太陽鏡而不是Target的普通太陽鏡一樣,品牌資產更被人們看好。
2、我們的論點:資本高效 vs. 可編程
以太坊有明確的使命成為可編程的互聯網計算機,而比特幣的解讀一直是引發激烈爭論的話題。比特幣未來的身份將是什么:作為價值儲存的“惰性”數字黃金,作為新興市場特別是支付貨幣,還是作為可編程且高效的一級鏈?在我們看來,這種模糊性更像是一種特性,而非錯誤。關于比特幣應該是什么的缺乏共識恰恰是我們建立多樣化和充滿活力的比特幣生態系統所需的催化劑。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我們看到兩種不同的創新思路:使比特幣更“可編程”與更“資本高效”。
使比特幣更“可編程”涉及將比特幣發展為類似以太坊的生態系統。這包括解決比特幣本身智能合約和擴展能力(速度和成本效益)的限制。這個發展的范圍涵蓋了各種領域,包括:
- 與其他鏈的互操作性,如橋接和EVM集成。
- 復雜的DeFi和交易功能,包括兌換、各種DEX平臺、合成資產和LSD。
- 支持Ordinal、BRC-20和其他未來的通證標準。
- 使用特定通證標準在比特幣鏈上發行新資產。
- 將比特幣作為數據可用性層的第二層解決方案,例如VM、Rollup和其他擴展解決方案。
使BTC更“資本高效”主要涉及將BTC視為價值儲存,并在其上創建基本的金融產品。資本高效論不優先考慮比特幣鏈的可擴展性或多樣性。相反,它專注于將BTC金融化,以實現可持續的收益和類似的基礎金融產品,從而提高BTC的資本效率并平衡風險。這種方法是對“BTC作為價值儲存”思想的進一步延伸。這一論點的范圍包括:
- 無信任的BTC質押和收益。
- 在比特幣上的本地穩定幣,或以BTC為后盾的穩定幣。
- 比特幣的保險,無論是在鏈上還是鏈下(這可能有許多方向——如果你有想法,請私信我)。
- 解決比特幣上MEV(礦工可提取價值)的方案(目前,如果礦工費用低,交易經常會被困在內存池中,在Ordinal鑄幣狂潮中已經出現MEV搶先行為)。
- 第二層解決方案,在這個上下文中定義為任何加速比特幣網絡交易并降低費用的擴展解決方案(可能包括虛擬機、Rollup、以比特幣為DA等)。
L2的擴展解決方案屬于這兩個類別,因為它作為基礎架構使得比特幣更具可編程性和資本高效性成為可能。
在上述兩種論點中,我們相信后者,并正在尋找可以使BTC作為數字資產更具資本效率的產品,而不是使其更可編程/通用。我們已經在下面列出了支持這種立場的原因。
- BTC作為價值儲存的顯而易見的產品市場適應性
- 從高度抽象的角度來看,在整個加密行業中,誰具有最明確的產品市場適應性?對于本地DeFi用戶來說,答案可能是以太坊。但對于非本地加密用戶群體來說,作為價值儲存的BTC是首選。
- 為什么不利用并擴大已被證明的產品市場適應性,將其作為唯一的數字黃金,而不是利用其他的優勢?畢竟,在比特幣生態系統之外,有大量針對特定用途的解決方案(Solana、以太坊的L2、像Monad這樣的新的EVM擴展),“遺傳上”設計得更適合于速度和可擴展性。
- 新需求的來源:Defi中的“非degen”
- 當我們對釋放來自BTC的流動性充滿期待時,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這筆新的流動性來自何處?在我們看來,機構持有者和非本地加密零售持有者是主要貢獻者。與熟練的DeFi用戶或俗稱的“degen”不同,機構和零售投資者都具有同樣低的風險偏好和對復雜性的容忍度。
- 對這些新客戶群體有吸引力的是使其BTC更“資本高效”的產品的簡單性,它們可以實現可持續和可靠的收益,而無需復雜的操作和交易對手方風險。
- BTC轉移的心理狀態和風險
- 由于其各自的認知和特征,比特幣的轉移心理與以太坊有很大的不同。實際上,要使某人從硬件錢包中轉移其BTC,安全和風險高于一切。增強的可編程性伴隨著漏洞的擴展表面,這可能會阻止風險厭惡的機構礦工和持有者參與其中。

總結來說,用熊貓類比,我們關注的重點是尋找能夠促進更多熊貓寶寶繁衍的項目,而不是改變熊貓的基因。在這方面,我們特別看好以下領域:
- 比特幣的擴展解決方案(Rollups/L2s)
- 以比特幣為后盾的穩定幣
- 比特幣上的保險產品
- 解決比特幣上MEV的解決方案
在上述領域中,有幾個項目值得一提:
- 比特幣的信任最小化質押
- Babylon:一家無橋梁和信任最小化的BTC質押平臺。BTC質押者可以在其選擇的PoS鏈上賺取相應貨幣Token的收益。類似于Eigenlayer針對比特幣的,但多了一層密碼創新,使得在無法被抵消的比特幣鏈上進行“slash”成為可能。
- Papaya:利用STX和sBTC的基礎架構實現BTC質押的平臺。
- Atomic Finance:利用DLC讓用戶在比特幣上自主保管地賺取收益。
- ACRE:使用Threshold Network側鏈的另一個“BTC的Lido”。
- 以比特幣為后盾的穩定幣:eBTC(BadgerDAO創始團隊在EVM上推出的以比特幣為后盾的穩定幣)
- 比特幣的第二層解決方案和Rollups:詳見下面的部分
3、對比特幣提高生產力的不同方法的分析
Taproot于2021年11月在鏈上激活,Taproot升級通過Schnorr簽名(BIP 340)使比特幣網絡更加私密和安全;今年的Taproot升級是重要的技術推動因素。通過引入BIP341-Pay-to-Taproot(P2TR)和Merkleized Alternative Script Trees(MAST)提高了可擴展性;并通過修改比特幣的腳本語言以讀取Schnorr簽名使其更具可編程性。在Taproot升級的啟用下,各種開發者團隊出現了,他們對比特幣的未來有著各自的理念。這些新倡議與更加成熟和長期存在的創新者(如STX和閃電實驗室)的最新進展并存。我們將比特幣生態系統中的八大主要“派別”分為以下幾類:
1)Stacks生態系統
(STX) STX生態系統是我們過去一年多一直在關注的。這個項目有著多重優點,尤其是STX能夠賺取BTC的收益,使其成為一種獨特而有價值的資產。此外,Stacks項目始于2017年,由普林斯頓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Ryan Shea和Muneeb Ali發起,一直在穩步推進,成為建立在BTC上最大的生態系統之一。
STX是首個SEC認可的Token,2021年發布了去中心化框架,使其不必與SEC打官司。相較其他Token,STX已達到足夠的去中心化,類似2017年以太坊情況。
2)“NFT”及其他新標準:Ordinals、BRC-20等
2023年11月7日,幣安列出了Ordinals(ORDI)BRC-20Token,24小時成交額超過1億美元。這是什么,有何背景?Ordinals是基于比特幣協議的兩次更新而產生的:2017年的隔離見證(SegWit)和2021年的Taproot。這些更新擴展了區塊鏈中的數據,可存儲圖像、視頻和其他媒體,從而創造了Ordinals。接著,DOMO利用JSON刻在Ordinals上,發明了BRC-20Token標準——這純粹是一個思想實驗(沒錯,真的)。
BRC-20基本上沒有實質價值:缺乏智能合約功能、可編程性或與以太坊的ERC-20對應物所具備的互操作性。社區中正在探索新的Token標準,例如:
BRC-721E:由比特幣美女、Ordinals Market和比特幣錢包Xverse合作開發,BRC-721E允許用戶將ERC721 NFT從以太坊橋接到比特幣網絡上進行跨鏈互動。

SRC-20:支持比特幣郵票的安全可交易藝術的Token標準。它能夠在比特幣交易中嵌入數據,類似于BRC-20,但采用不同的方法。
RUNES(不同于Thorchain,僅同名):可能是BRC-20Token標準的潛在替代品,更輕量化并減少對比特幣網絡的擁堵。不過,這是來自創建者Cacey Rodarmor的非常初期和不確定的嘗試。
ORC-Cash:一種本地于UTXO/Ordinals的現金Token系統,由100%算力保護。
不過BRC-20和Ordinals在2023年初迅速崛起,將比特幣網絡的礦工費用增加了12800%,總額高達4,450萬美元。
Galaxy發布的研究預測到2025年比特幣銘文和Ordinals市場規模將達到50億美元。有人或許認為Ordinals風潮只是一時的熱潮,但同樣的論調也適用于以太坊的NFT。至少Ordinals帶來的增量改進是,買家不必擔心圖像存儲中出現“地毯被拉”的問題。

批評者擔心Ordinals會導致區塊空間膨脹,可能長期造成中心化。自從Ordinals出現以來,礦工運行完整比特幣節點所需的數據存儲需求急劇增加。但Galaxy的報告指出,銘文確立了區塊鏈的最低空間需求,實際上對比特幣的安全和費用市場有所幫助。
總的來說,我們認為Ordinals對比特幣社區是一項積極的發展。該領域涉及一些項目,如Ordinals借代協議Liquidium;Ordinals錢包,如Hiro/Leather、Xverse和Oyl;以及領先的市場平臺,如Ordinal Wallet、Magic Eden、Unisat和OKX。

3)側鏈
RSK是比特幣的側鏈,引入了以太坊虛擬機(EVM)兼容的智能合約。與閃電網絡不同,RSK通過雙向掛鉤將BTC連接到衍生資產smartBTC(或RBTC)。RBTC與BTC保持1:1的錨定,但安全性依賴于合并挖礦,不具去中心化信任。Threshold Network使用閾值ECDSA簽名橋接以太坊和比特幣網絡,鑄造ERC-20 tBTC,并通過多簽名驗證者將BTC-tBTC錨定,假設具備誠實多數。
Liquid Network是比特幣的側鏈,用戶可將BTC轉入Liquid Network,轉換為相應的Token(L-BTC),可實現更快速、更保密的交易。但與RSK類似,其也對“功能節點”具有信任假設,如知名的加密貨幣交易平臺和服務提供商。
其他提議的側鏈如Softchain、Drivechains、Federated Chains;以及互操作層如Interlay。
4)Rollups或基于比特幣鏈的L2
Urbit架構適用于比特幣的第二層解決方案:Urbit提供了一種引人注目的架構,可用于建立比特幣的第二層解決方案。它整合了身份和網絡系統,為節點提供了共享的身份系統,使應用程序可以在不同協議之間無縫交互,簡化了身份管理的復雜性。Botanix Spiderchain:使用多重簽名的分布式網絡,為比特幣提供PoS EVM第二層,實現與比特幣的雙向掛鉤(無需BIP)。
比特幣上的ZK rollups:
- Alpen Labs(需要BIP)
- Bison Labs(不需要BIP):使用DLC進行客戶端ZK驗證,實現無信任的橋接
- Chainway:開源數據可用性適配器,實現比特幣上的ZK rollups
- Kasar Labs:發布了適用于比特幣的DA適配器,可在比特幣上運行基于StarkWare創建的Starknet Rollup。
5)BitVM
目前,側鏈嘗試實現無需比特幣改進提案(BIP)批準的完全無信任的雙向掛鉤尚未成功。最新的BitVM解決方案由Robin Linus提出,盡管還處于初步階段,但具有潛力。BitVM是嘗試實現比特幣圖靈完備合約的初始步驟,無需修改運算碼。其主要創新:
- 引入Bit Commitments在不同UTXO或腳本之間引入狀態
- 邏輯門驗證:通過虛擬機解構并驗證執行的程序,確保執行的真實性
- 保持網絡輕量:BitVM最小化鏈上印記,僅用于證明執行錯誤,充當解算器和驗證器。目前只有一個Zero Checking函數可用。
潛在用途包括與側鏈進行雙向掛鉤以實現擴展性。若能在BitVM中構建ZK驗證器,就能在比特幣上實現Rollups而無需軟分叉。
6)閃電網絡
它是比特幣的第二層擴容方案,利用支付通道加速和降低交易成本。然而,這種鏈下處理也存在挑戰,如替代循環攻擊。網絡需求具有一定的在線性和流動性,否則可能出現通道關閉風險,導致資金被攔截。

7)BTC的數字資產保險
Taproot資產:利用Taproot技術在比特幣區塊鏈上發行資產,并與閃電網絡合作實現迅速低成本的交易。 RGB:在比特幣生態的第二、三層上操作的客戶端驗證狀態和智能合約系統。8)與其他生態系統的集成
Solana:SOLightning(Solana與閃電網絡的集成)CEXs和dapp的集成:幣安、Coinbase、Cash App等。
Osmosis:NomicBTC ICP
ckBTC:聲稱可以在比特幣鏈上無需線下中介或橋接地信任地固定ICP到比特幣鏈。
Urbit Volt:Urbit上的閃電實現。
此外,比特幣社區還涌現出許多旨在促進開發者生態系統和產生新想法的倡議,例如:比特幣初創實驗室、比特幣前沿基金、Outlier Venture的BTC基地營地、Wolf孵化器、比特幣建設者協會等。
4、小結
最后用之前的熊貓類比,我們更支持能讓比特幣更“資本高效”、培育更多“熊貓寶寶”的創新。我們不太贊成讓它們遠離核心優勢——稀缺和可愛,變成如今以太坊虛擬機那樣的社會角色。我們特別看好以下幾個方向:
- 比特幣的擴容方案(Rollups/L2s)
- 以比特幣為后盾的穩定幣
- 圍繞比特幣的保險產品
- 解決比特幣MEV問題的方案
來源:https://portal.vc/bitco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