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內打開
    風險提示:防范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的非法集資風險。 ——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共識與非共識:熊市中的逆周期方向

    白話區塊鏈 2023-07-27 11:15:30
    微信分享

    掃碼分享

    兩種主要投資思路:1)金融類的回歸本質打法 2)應用層的巨大機會

    作者:Jims Young / 來源:https://medium.com/@jimsyoung/%E5%85%B1%E8%AF%86%E4%B8%8E%E9

    一級市場冷清太久了,已經很久沒有看到新東西出現了。但理論上,對于VC來說,熊市正是逆周期啟動的時間點。基于這個判斷,6月我去了新加坡一趟,和很多老朋友和新朋友們在熊市里的方向討論了,發現了很多行業里形成的共識與非共識,也沉淀了一些思考。在內部分享后撰文供探討,也歡迎項目方和VC朋友們多交流限制。囿于篇幅寬度(就是要寫不完的意思:P),這次以框架為主,后續有時間可以寫更多詳盡的觀察與判斷。

    1. 共識:大家普遍認可什么

    2.非共識:巨大的成交量也是機會

    3.思考:輿論中窺見的非輿論機會

    1. 共識:大家普遍認可什么

    1.1 兩種主要投資思路:1)金融類的回歸本質打法 2)應用層的巨大機會

    目前看主流的投資思路有兩種,一種是回歸區塊鏈初心屬性——金融的打法,投RWA,保險,支付通道,類銀行項目,衍生品,穩定幣等等。其實這個風向從香港萬向會議之后已逐漸恢復,但最近出現的日益封閉。這里的投資有兩個角度,一個是行業內的創新有限,而金融相關板塊已經驗證過的方向,穩妥又值得謹慎,另一個合規敘述帶來了大規模采用的可能爆發,本質上是未來大金流進入的收入預期。

    另一種押注應用層。最近越來越多的基金開始更關注應用層,甚至在投基礎設施主導的基金之前也經歷著范式轉變。的原因很多,一個我認為的原因是,加密行業本身的技術不存在大壁壘,當某家的技術跑出來時,其他競品也能快速樞軸,鏈的核心競爭在生態而不是技術,流量仍然是行業的核心驅動力。在基礎設施的高頻完善之后,吸引用戶進入的最終將是真實的應用,而真正有價值的粒子沉淀就在這一層。最終,超級應用會選擇 Infra,擁有最終的主導權,這也是在 Dydx 上發生過的故事。(關于應用層的機會之后文章里會繼續討論。)

    1.2行業發展速度在變慢、流動性收緊的動作是所有VC要回答的問題

    放水是軟科技發展的源動力,泡沫是新行業興起的推動力。話雖有點絕對,但不可否認的是,過去幾十年的科技行業日新月異極大收益于戰后的資本盈余。這樣一個小市場,最有洞察力的案例就是Defi Summer的出現來自于美聯儲放水。而站在當今今日的流動性收緊時刻,無論是傳統VC還是加密VC都要回答的問題是,浪沒了,潮怎么弄?

    1)對于投資:大部分的策略可能是:少投,想不投可以不投,可投可不投也可以不投,而如果要投則可以多投,夠條就應該下注,熊市就應該多屯糧(所以創業者們沖,我們還有流動性)。除此之外,加密貨幣開始關注其他的行業比如AI,芯片甚至生物醫藥也多了。

    2)對于投后:當投前的工作轉少了,投后的工作其實可以做更多。而對于加密這樣一個頂級關系緊密的行業,對于項目和資產的精細化運營被越來越多的基金提上議程。

    2.非共識:巨大的成交量也是巨大的機會

    2.1 加密投資在回歸傳統美元邏輯

    加密貨幣作為一個新興科技行業,曾經的投資邏輯是技術驅動,認知深刻,先看懂技術才可以投資,賺的本質是效率的錢。但隨著行業日益完善以及逐漸進入應用投資邏輯上,美元基金的一般投法可能會變得更有效,那么投人投商業模??式。技術將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方向,但形式是唯一因素,相比于技術本身,更會決定被關注的是技術突破帶來了新的商業模式。

    2.2 L2與性能L1

    這可能是目前最大的非輿論。在L2快成為政治正確的今天,還是有很多新的公鏈在虎視眈眈,還是有新的公鏈提倡新的融資披露。確實,通過長L2的方式長以太坊是看起來最穩妥的選擇,因為老生常談的開發者,社區,資金都集中在以太坊上,以太坊也是目前看起來最合適的去中心化的存在……只是前提在,外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旦新的資金,新的開發者進入,故事也可能走向另一個方向。

    2.3 AI+Web3? 2.3 AI+Web3? 2.3 AI+Web3?

    關于AI,有一個很棘手的點是,AI這樣一個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出現的行業已經火了好幾撥了。沒記錯之后,去年中,AI構建成還是沒有建立一個在討論的話題,硅谷的投資人圈討論的應該還是AI這么個行業不是得先投企業上云沉一沉垂直數據,再ML最后AI的三步走,而今年GPT3.5一出現之后,所有的懷疑直接煙消云散,已經是so基金集體狂奔的軍備競賽了。:P

    而半年多之后,AI是模擬還是泡沫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回聲一下@老白的線程,除了又恢復了大模型和應用層的判斷,傳統方向已經開始討論到AGI發生在具身體智能(就是AI+機器人,你看Web2也很能造概念的)的方面了。但不管怎樣,肉眼可見的是這一次的AI對于熱C端用戶的使用出現了明顯的體驗提升,無論是New Bing還是Claude,PoeAI,都有不錯的這對(至少我)的直接體驗提升。而關于AI和Web3的結合點,我還是認為在長尾資源的利用上有潛在的空間。關于這一點,可以以后單篇文章撰述。

    3.思考:輿論中窺見的非輿論機會

    3.1 Infra作為一個“APP”?
    3.1 Infra作為一個“APP”?

    基礎設施經常完善會被我們比喻成水煤電,擔心在日后成為無法獲得高額收益的真正基礎設施。但回歸第一性原則,如果我們打賭最終的商業模式,基礎設施,或者說區塊鏈鏈作為一個工具的存在,仍然存在獨立產生應用場景的可能,比如AI鏈,支付等等鏈,其實一條鏈能做好一個屬性事情就很不錯了。雖然今天可能離得比較遠,但仍然如此有很大的可能出現。

    3.2行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我自己的答案是兩個,

    1)鏈上沒有足夠的優質資產。

    如果我們押注未來有大量資金入場,那么前提是鏈上至少有超過美債返還的生息資產且能夠讓大錢進入。目前的主要矛盾是,第一資產的流動性完全不夠,其次也沒有足夠多的超額回報資產。而對于長尾的錢來說,如果能找到合適的地緣套利資產,在中心化鏈上鏈下資產正確合適的地區實行,RWA倒也確實是一個方向。

    2)鏈上幾乎沒有消費。

    本質上,亞特蘭大幣圈用戶都是小B端,幾乎沒有C端。炒幣用戶的初衷一定是為了賺錢,而導致NFT持有者也都沸騰了看漲心態,只有極少數的NFT真愛玩家將會無論價格高價低都長期持有小圖片,成為最終的消費者。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真實消費,就永遠只有傳銷龐氏騙局。

    3.3 Web3的升級足夠嗎?

    蛙跳(Leapingfrog)理論:由于技術變遷的特點,發展中國家具有后發優勢,先進國家的技術水平可能會因為技術慣性而被鎖定在一定范圍內小幅度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后進國家就可能超過原來的先進國家,這就是“蛙跳”過程。

    最近聊了很多傳統行業的朋友,對于Web3所帶來的行業升級,很多人的感覺是:有點意思,意思不大。是的,這本質上是在人擁有信用卡的國家推掃支付碼,當范式轉移帶來的成果消除能力平轉換成本時,技術更迭就串聯起來。 由于過去幾個周期里的技術創新,發展中國家因為舊有的技術,因此新技術的創新優勢很明顯很容易就超越了轉換成本,從而創造了技術突破。從這個邏輯上來說,當Web3的創新有限時,顛覆轉變系統的可能性就小了許多,反而在發展中國家可能有很大的機會。

    3.4 做行業先驅機,跳出框框思考

    區塊鏈行業發展到今天,由于基礎設施的種族屬性,已經可以和各種包括物聯網、金融、甚至衣食住行等方面面產生新生兒或少的聯系,很多問題的解法可能就在圈外。思源一起聊過的,以太坊狀態爆炸的問題或許可以通過存儲這個物理實體的成本降低而實現,振動可能還是摩爾波動解決了軟件問題,而不是來自于Crypto Native的技術。

    當圈內沒有答案時,就應該放眼到圈外。做個定向機,后退一步,在更高的視角,在這個看不見Beta的時代,尋找Alpha。

    AI   應用

    下載白話區塊鏈APP

    區塊鏈世界入口第一站,人人都能看懂的區塊鏈;24 小時熱點實時追蹤。

    毛片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