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五火球教主 / 來源:白話區塊鏈
無論怎么發展,整個區塊鏈的技術源頭和代表,都是公鏈。幾乎所有的應用場景,也都基于公鏈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拓展的。
2017暴露出的公鏈性能問題,在2018有所緩解,但離我們的期待依舊有著不小的差距。2019,公鏈的創新與升級,依舊是區塊鏈發展的重中之重。
一、新的共識機制
前不就白話推文《前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區塊鏈技術前瞻之八大方向》里,對此有所提及:
目前來看,共識協議最大的難題在于,如何實現安全性與高效性的平衡。
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大概有四種提高性能的思路,其中之一就是采用新型的共識協議:研究者們提出PoW機制的Thunderella算法、PoS機制的Algorand協議和Ouroboros算法、基于Sleepy Model的PoS共識、空間證明機制(Proof of Space)等新型算法。
以上說得這些新的共識機制,若是展開細講,恐怕要奔著萬字長文而去,在此就不展開細講,有興趣的老鐵,可以會看白話之前的文章《2018下半年十大天王級項目(上)》與《2018下半年十大天王級項目-(下)》,里面有詳細介紹。
還有一些不能忽視的新共識,或者說數據結構,叫做邏輯鐘,白話的老讀者一定不陌生,在《未來公鏈技術哪家強?下一站“公鏈2.0”(下)》中有詳細介紹。
二、 鏈上擴容
分片可能對于公鏈的擴容是最為直接有效的方法,然而這也是個復雜的方法。
若是把公鏈比作一條公路的話,分片就像是把原先一個車道的車分流到了多個車道,并行前進,這樣能緩解路上的擁堵問題。
然而要實現分片是項復雜的工程,因為需要直接在路面上動工,阻力很大。
雖然以Zilliqa為代表的分片公鏈目前已經實現了交易分片的功能。
然而當前以以太坊為首的公鏈,全部支持智能合約。要提升這些公鏈的性能,就要進行合約分片,或者說狀態分片是分片技術下一個要攻克的難題,目前有多個項目都在向著這個方向努力。
看到這,你可能知道為什么以太坊升級與擴容一再延期了,實現分片的難度確實很大,同樣,如果分片成功,區塊鏈性能會有一個大的提升,值得期待。
三、Layer2鏈下擴容
如果說分片是在路面上動作,分出多個車道的話,那么鏈下擴容技術,以狀態通道與側鏈為例,就像是挖地鐵與建高架橋。
狀態通道最出名的應用,便是比特幣的閃電網絡,這個網絡的增長速度最近比較快。
而側鏈技術,可以拿以太坊的Plasma作為代表,然而它在2018的進展不甚理想,2019或許值得期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以太坊上的雷電網絡(對標BTC的閃電網絡)最近主網也上線了,雷電網絡作為以太坊的一條側鏈,想要和閃電網絡做類似的事情,也許在Plasma徹底完成之前,會是對以太坊一個不錯的補充。
還有幾個鏈下的擴容項目,如Celer Network,Liquidity Network,Truebit等也在緊鑼密鼓的開發之中,相信2019,在鏈下擴容的領域,會是一場“百家爭鳴”+技術走向成熟之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