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ackyLHH / 來源:白話區塊鏈
對一些極其注重隱私的人來說,比特幣的匿名性并不出眾。目前,已有一些機構(比如:Elliptic)通過跟蹤、監測比特幣鏈上交易數據來給用戶畫像以及資金的往來情況。
2018 年 11 月 28 日,美國財政部發公告稱,華盛頓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已經確定了與伊朗公民 Ali Khorashadizadeh 和 Mohammad Ghorbaniyan 有關的兩個比特幣地址。這兩個比特幣地址已被列入制裁名單之中,任何試圖與這兩個地址進行交易的機構或個人都將受到二次制裁。
消息一出,業內一片嘩然,不少人紛紛將目光轉向隱私性更好的匿名幣。在匿名幣中,既有“老三樣”門羅幣、大零幣、達世幣,也有“新三甲”德羅幣、古靈幣以及 Beam。
如果以市值論英雄的話,門羅幣毫無疑問是目前匿名幣中的王者。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下門羅幣這個匿名幣之王。
01
門羅幣的誕生
每一個幣種的誕生都肩負著一個“使命”,比如“比特金、萊特銀”,萊特幣(LTC)致力于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小額支付工具。門羅幣(Monero)的使命,是做一個安全、隱私和不可追蹤的加密貨幣。
如果往前追溯,萊特幣的誕生離不開比特幣(核心源代碼來自比特幣),門羅幣的誕生則離不開 Bytecoin。一位化名為“N1C0las van Saberhagen”的人發布了 CryptoNote 協議,旨在改進比特幣的匿名性,第一個基于 CryptoNote 協議誕生的加密貨幣就是 Bytecoin。所以,相比于比特幣,Bytecoin 的匿名性更好,其創始人也同中本聰一樣,選擇了匿名。
然而,Bytecoin 后來負面消息纏身,有人發現開發人員正在從該網絡中竊取代幣,且 80% 的代幣已經產出。于是,一位昵稱為“thankful_for_today”的用戶,硬分叉了 Bytecoin,創建了門羅,并于 2014 年 4 月上線。
門羅幣最早名為 BitMonero,其中“Bit”是“比特”的意思,“Monero”在世界語中意為“幣”,合在一起就是“比特幣”。顧名思義,門羅幣想做世界范圍內通用的匿名幣。后來,在社區投票決議下,門羅幣將名稱改成了 Monero 并一直沿用至今。
02
門羅幣是什么
同比特幣一樣,門羅幣也采用了 PoW 共識機制,但采用的算法不是 SHA-256,而是 CryptoNight 算法。CryptoNight 算法對專業的 ASIC 礦機并不友好,而且門羅幣也在一直升級,對抗來自 ASIC 礦機的威脅,這就意味著依靠 CPU、GPU,普通的電腦也能進行門羅幣挖礦。
當然,這也帶來了負面影響,比如一些黑客會通過病毒植入惡意挖礦腳本,利用普通用戶的電腦進行暗中挖礦。
不同于比特幣有總量上限(2100 萬),門羅幣會一直通脹下去,但每區塊的挖礦獎勵會逐漸降低直至 0.6 門羅幣(預計發生在 2022 年下半年,當前的每區塊挖礦獎勵約 2.5 門羅幣 )。
比特幣平均每 10 分鐘一個區塊,門羅幣平均每 2 分鐘一個區塊,區塊沒有固定的大小限制。為了防止礦工通過超大區塊堵塞系統,門羅幣設置了一個挖礦獎勵懲罰機制(Reward Penalty):
每一個新生成的區塊,如果超過了 300000Bytes,而且還超過了最新的 10 萬個區塊大小的中位數(今年 3 月份分叉之前,是最新的 100 個區塊大小的中位數),就會受到區塊獎勵減少的懲罰。
比特幣有自己的核心開發團隊 Bitcoin Core,門羅幣目前由一個 7 人組成的開發者團隊領導,其中 5 人匿名,這和門羅幣主打“匿名”的特性很符合。
作為一個專注于安全、隱私和不可追蹤的加密貨幣,門羅幣的最大特點就是保護隱私,所有的交易不可關聯、不可追溯。不可關聯,意味著向外發送的兩筆交易,其他人無法證明其是否發給同一個收款人;不可追蹤,意味著對于任何交易,無法追蹤其付款方是誰。
為了保證交易不可關聯、不可追蹤,門羅幣通過環簽名技術(Ring Signature)來隱藏發送人的地址,保護發送人的隱私;通過隱地址(Stealth Address)隱藏收款人地址,保護接收方的隱私;通過環機密交易(RCT)來隱藏交易的金額。
下面,我們用白話逐一介紹門羅幣這三大保護隱私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