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區塊鏈有泡沫。啤酒有泡沫,不是很好喝嗎?回看互聯網發展史,泡沫有時候就是技術發展的一條必經之路,并不可怕。
作者:環球鏈 / 來源:區塊鏈Truth
可怕或者值得警惕的是,泡沫有時候會扭曲甚至掩蓋一些對人、對企業甚至對人類文明進程極為重要的東西。
比如區塊鏈浪潮下的token。
《環球鏈》第3集
什么是Token?
在沒有區塊鏈之前,token最早應用于網絡通訊中,是一個計算機術語,本意是“令牌”。IBM曾經推過一個局域網協議,叫做Token Ring Network令牌環網。網絡中的每一個節點輪流傳遞一個令牌,只有拿到令牌的節點才能實現通訊。這個令牌,就是一種權益證明。
Token所代表的,可以是一切權益證明,比如股權、債權、版權、投票權、專利權等一切有價值的東西。
傳統的人與人之間價值交換,如現金、電子貨幣等,已經不能滿足這個時代的要求。
有人把token翻譯為“Token”,其實不是很準確。因為token代表的不僅僅是貨幣,還有諸多權益證明。很顯然,“通證”這個翻譯更加準確。
“通”,強調流通;“證”強調的是一個憑證或者證明。
而這個證明,遠遠超出于傳統意義上的貨幣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