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資訊 / 來源:Nervos Network
數字藝術語言
數字繪畫的發展在 20 年間經歷了從鼠標繪畫,到專業硬件繪畫,再到今天的數字綜合造型。目前的發展階段已經非常成熟。絕大多數能夠被想象出來的效果,都可以用多種軟件和思路達成。
然而美術技術的突飛猛進并沒有轉化為當代藝術的充足營養。這讓人感到可惜。尤其是在當代藝術面對著感受創新和價值觀創新困境的歷史時期。
《數字巴別圖書館》中會大量使用架上繪畫無法使用的技術,而不只是用 PS 和手繪板替代畫筆畫布。這些技術包含但不限于數字拼貼、算法濾鏡、AI 輔助成像、3D 技術。視覺再造巴別圖書館的過程,即尋找數字造型獨特審美品位的過程。
—— 王興 《數字巴別圖書館白皮書》
加密藝術僅僅是「古典」藝術的形式更新嗎?還是為藝術引入了新的技術工具和可能性?我一直對這個問題感到好奇。除了王興在《巴別圖書館》中提到的那些「架上繪畫無法使用的技術」,還有什么東西是屬于加密藝術的獨特技法?
金色傳說上線后不久,有一位叫貓貓樂園的用戶創作了一個叫做隨機貓貓卡的 NFT:
https://explorer.jinse.cc/nft/c906fae0-f81b-4228-99e9-25419e79aff3
這個 NFT 和之前其他 NFT 的區別在于,NFT 的圖片鏈接指向一個隨機返回不同圖片的服務器地址,而不是一個特定圖片。如果你擁有這個 NFT,在每次打開貓貓卡欣賞的時候將會看到一只不同的貓貓。
雖然形式并沒有逃出「隨機播放的相冊」的窠臼,隨機貓貓卡卻是將圖片與技術結合的一次有意思的嘗試。web uri 鏈接加上能隨機返回圖片的服務器,與寫在區塊鏈上的 NFT 元信息共同構成了一個動態的作品。由此出發,我們似乎能創造出更有意思的作品。于是在隨機貓貓卡之后,還出現了 This Person Does Not Exist 和關于 NFTs 的一些想法:
https://explorer.jinse.cc/nft/953e17c4-5e83-4014-b814-eedae9fbaa7b
https://www.yuque.com/docs/share/2cca114b-2300-4e0f-8b2e-d7059fbebc88?#
或許還有更好玩的。
元胞自動機 [2]
區塊鏈(尤其是 PoW 鏈)本身是一枚時間之箭 [1],將時間與規則結合,我們可以創作出自行生長的作品。例如 就是這樣一種完全由初始規則和時間定義的游戲。我們可以先實現一個元胞自動機引擎,創作 NFT 時將特定的規則寫入,從 NFT 創建的區塊開始,每新增一個塊演化一步,持續觀賞作品,將會看到一個世界不停演化的樣子。
Game of Life 是 zero player game. 如果我們再將區塊鏈的隨機性(例如 block hash)引入作品,就可以把任意的 1-player game 變成一個作品。例如我們可以定義一個生成函數,輸入是 block hash,函數以 block hash 作為隨機種子,輸出 LOGO[3] 小海龜接下來 N 步的方向和長度,NFT 創建時的 block hash 就決定了這幅作品的模樣,每一個不同的生成函數和 NFT 創建時所在的區塊都會生成一幅不同的作品。也可以讓作品根據當前最高區塊的 block hash 來渲染,產生一幅不停變幻的作品。如果將區塊鏈隨機數與更復雜的 Algorithmic art[4] 引擎結合則可以生成更復雜的作品。
以上是完全由算法生成的作品。
我們也可以 ,產生一種動靜結合的 GIF。加密畫家可以為作品定下框架與基調,由算法和區塊鏈來填充細節。我們也可以將渲染引擎從視覺擴展到聽覺,產生由作曲家和區塊鏈共同創作的音樂。
(作品來自 James R. Eads & Chris Mcdaniel[5])
更進一步,我們還可以將智能合約引入,用戶可以藉由智能合約與創作者與作品產生交互,形成一個群體創作不停演變的作品。每一個人都可以在作品上留下痕跡,每一個人都可以是作品的一部分。作品是否會成為群體的意識或者無意識體現?
這些新的可能性在 CKB 上都可以實現。
渲染引擎可以放在單獨的 Cell 中由 NFT Cell 引用,NFT Cell 指明需要使用的引擎以及渲染算法,渲染引擎可以使用區塊鏈提供的隨機性和其他上下文信息。這樣的每一個 NFT Cell 都是一個包含所有作品信息的單元,任何能夠運行渲染引擎和理解 NFT 標準的客戶端都能夠將作品呈現出來。
這些新的表現技術,是否會成為加密藝術家的必修課?這些能夠永久流傳、擁有時間感和生命感的作品,是否會成為最有價值的加密藝術品?很期待它們出現的那一天。
如果你也有關于加密藝術的奇思妙想,歡迎前往 talk.nervos.org,期待在那里和你碰撞出更多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