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副社長 / 來源:白話區塊鏈
在一次公開活動中,V神宣稱IBM的各種企業級區塊鏈應用“沒抓到重點”、“浪費時間”。
其實,無論是IBM本身還是其區塊鏈業務,都非常符合人們對于神話故事中龐然大物的想象。今天,白話區塊鏈(ID:hellobtc)就和大家講講IBM在區塊鏈領域究竟做了什么,才會引來V神的嘲諷。
01
命運路口的百年巨頭:第三次轉型抉擇
雖然IBM經常會與英特爾、微軟等這樣的老牌IT公司相提并論,但如果要快速說出它的爆款產品是什么,大多數人估計都要卡殼。但是,如果我們以時間為緯度便會發現,IBM實際上是科技領域當之無愧的老牌巨頭。
早在1911年時,這家公司便已注冊成立(當時的名字還不叫IBM),其生產的產品從最初的制表機、打字機、機關槍,再到后來的服務器、超級計算機、行業解決方案,可以說是見證了人類社會從機械社會過渡到電子社會的整個過程。
在科技發展狂放不羈、連很多傳統領域的企業都站不住腳的20世紀,IBM不僅未曾落伍,而且始終保持了領跑地位,無論是大蕭條時代的全球經濟危機、烽煙四起的二戰時期,還是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幾乎都沒有對IBM的發展造成特別大的影響。也正因為如此,IBM被人稱為是世界上“唯一一家能夠抹平經濟周期的公司”。
IBM為何能在“各領風騷三五年”的科技領域當上常青樹?總體來看可歸結于兩點,一是技術領域上敏銳的嗅覺、二是資本市場上巧妙的操作,簡而言之,就是敢想和會做。
縱觀IBM的發展歷史,轉型這件事不能說家常便飯稀松平常,也是比較頻繁。具體來看,其迄今為止經歷了三次比較大的轉型:
目前的第三次轉型正在經歷當中,其目標是“數字化”,按照官方的說法,IBM本階段的轉型目標暫定為人工智能與云計算。
與其他公司將AI更多地定位成為提高用戶主營業務體驗而推出的增值業務不同,IBM將其作為了核心業務來經營,不僅在業務上配備了大量資源,在營銷上也十分給力。以至于很多人都忘了,IBM云平臺這個前端界面的背后,不僅僅只有AI這一種產品,還有另外一種我們即將提到的技術——區塊鏈。
02
技術與落地雙線狂飆的IBM
大概是被IBM在AI板塊過于耀眼的的營銷轉移了注意力,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它的區塊鏈業務并沒有比AI業務的正式啟動晚多久:
2015年,IBM與包括英特爾和SAP在內的諸多國際互聯網巨頭,支持Linux基金會發起了世界上第一個區塊鏈聯盟——超級賬本(Hyperledger),并于2016年2月將自己先前完成的Open Blockchain項目代碼捐給了超級賬本。
以此為主體,Hyperledger搭建出了目前最主要的產品之一,也就是人所熟知的Fabric聯盟鏈,在業內過去幾年間不斷變化的“N大聯盟鏈”中無可爭議地占據了一席之地。
直到現在,包括騰訊TBaaS、以及前京東金融在內的諸多互聯網巨頭的BaaS解決方案,實際上都是基于Fabric的開源代碼來實現的。
在區塊鏈的技術水平上,IBM有著頗為深厚的積累:在其Open Blockchain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Fabric,無論是代碼規模、開發者數量,還是代碼貢獻機構,都足以令多數公鏈難以企及。
IBM在2015~2018年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保持了全球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第一的位置,直到最近才被阿里以微弱優勢超越。
▲ 2018年全球區塊鏈專利企業排行榜,來源:IPRdaily
此外,IBM在區塊鏈領域的合作伙伴,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堪稱業內超一流水平,這些合作伙伴包括了德銀、花旗、匯豐、巴克萊、金佰利、聯合利華、各國央行等等。
從相對領先的技術水平到廣泛的高端用戶群體,IBM在區塊鏈領域所擁有的成就,幾乎覆蓋了所有業內公司夢寐以求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IBM被V神嘲諷“沒抓住重點”、“浪費時間”。
那么,問題來了:IBM究竟做錯了什么?
03
以己之矛攻己之盾:V神的區塊鏈應用假說
區塊鏈怎樣使用才算是“不浪費時間,且能夠抓到重點”的問題上,V神給出的解決方案是什么呢?
對此,白話區塊鏈根據公開資料,將V神此前對于“區塊鏈應用”的觀點進行了收集與梳理:
1、金融業和博彩業是區塊鏈落地的先行者,而金融行業目前的痛點在于匯款不暢。(出自V神在王峰十問中的對話)
2、區塊鏈在非金融領域的應用包括驗證大學學位、驗證拍賣流程完整性等。由于在遭到攻擊時所帶來的損失會更少,因此在非金融領域、在快速部署區塊鏈方面就不會存在那么多擔憂,也就是說,區塊鏈比非金融領域的應用更具有優勢,所以(非金融領域)可能是區塊鏈第一批得以廣泛部署的領域。(出自V神最近推特)
相信你已經發現,在區塊鏈的應用落地場景上,V神的兩個觀點居然自相矛盾了。前一秒說“區塊鏈會率先在金融領域落地”,后一秒就變成了“還是非金融領域更具有優勢”。
從這點來看,IBM的區塊鏈應用在產業經濟一側沒什么太大的問題,畢竟客戶覆蓋了包括航運、銀行、醫療保健以及食品安全在內的N多行業,可以說金融和非金融行業都兼顧到了。
那么,難道是IBM的區塊鏈所用的技術流派不濟?我們再來看看V神對區塊鏈技術的看法:
1、相比中心化的服務器和聯盟鏈,公有鏈在可信的信號中立性方面具有真正的競爭優勢。 (出自V神最近推特)
2、非金融區塊鏈應用領域中根本不需要設計數字貨幣,只需要通用的區塊鏈技術就足夠了。(出自V神推特下方中其本人的回復)
你沒看錯,V神的觀點又一次自相矛盾了,前腳“聯盟鏈不夠中立”,后腳就“聯盟鏈用在非金融區塊鏈上足夠”。
不過,這也難不倒IBM,雖然它在很多非金融行業當中確實使用了Fabric的底層技術,但在金融領域——尤其是V神所重視的轉賬領域,IBM使用的是貨真價實的公有鏈:它所推出的、面向銀行的跨境支付解決方案,在PaaS層所使用的正是人們所熟悉的Stellar協議,通過環路撮合來實現快速國際轉賬。
由此來看,V神在這方面其實和大多數人一樣,是一個合格的解構者,但不是一個合格的建構者,換句話說,能夠憑借常識察覺到什么樣的區塊鏈應用是沒用的,但卻說不出來怎樣的區塊鏈應用是真正有用的。
04
IBM的應用局限,也是區塊鏈行業的困境
不可否認,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合作伙伴上,IBM的區塊鏈業務都是全球領先的,但仍然無法掩蓋一個事實:它們的實用意義不強。
就目前來講,區塊鏈對于企業與個人來說確實都比較有限。從這點上來看,V神的直覺沒有錯,而IBM沒有把區塊鏈與Waston(認知計算系統的杰出代表,也是一個技術平臺)做同等力度的宣傳,也有其道理,因為在IBM看來,現階段的區塊鏈應用,更像是一種不成熟的嘗試。
為什么這樣講?我們先來看一下IBM與幾個巨頭在區塊鏈的具體合作:
沃爾瑪+IBM:食品安全溯源
雀巢+IBM:食品安全溯源
馬士基+IBM:跨組織快速清結算
摩根大通+IBM:跨組織快速清結算
凱斯紐荷蘭+IBM:跨組織快速清結算
阿布扎比國家石油+IBM:油氣溯源、跨組織快速清結算
看到這,很多人的印象是IBM給客戶提供的區塊鏈服務太過單調了,翻來覆去就那么兩種:一是溯源,二是快速清結算。
但這并不是IBM自己的問題,放眼整個區塊鏈領域,此種現象是行業通病。比如說:“區塊鏈+農業”就是農產品溯源;“區塊鏈+工業”就是工業原料溯源,“區塊鏈+奢侈品”就是服務流程溯源……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溯源”與“快速清結算”這兩種應用,其實分別源自于區塊鏈發展的兩個階段:“溯源”利用的“信息不可篡改”特性,源自于主打“數字貨幣”的區塊鏈1.0;“快速清結算”利用的“自動交易”特性,則源自于主打“智能合約”的區塊鏈2.0。
區塊鏈是一項數字化技術,如果要讓其與實體經濟進行結合,大體上要分為兩個步驟:先把現實世界映射到數字世界,再用數字技術改善現實社會。
想要完成這一套流程,我們就需要那些能夠打通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設施(譬如物聯網)。目前,這種用來打通兩個世界的設施十分匱乏,而且在可預期的時間之內,也不太可能遍地開花,畢竟像物聯網設施這種重資產的投資與處理相當麻煩。
這就是目前包括IBM在內的諸多區塊鏈項目落地的最大痛點。
05
結語
作為“唯一一家能夠抹平經濟周期的公司”,IBM對區塊鏈技術的判斷和區塊鏈領域的布局,都值得稱贊。
至于打通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基礎設施何時遍地開花,IBM的這次“數字化”轉型能否成功,以及IBM能否在未來的區塊鏈浪潮中依然保持“巨頭”地位,一切都有待時間檢驗。讓我們拭目以待。
在未來的區塊鏈浪潮之中,你覺得IBM還能保持“巨頭”地位嗎?為什么?歡迎在留言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