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路 / 來源:白話區塊鏈

我原先是做市場營銷的,今年經濟不景氣,工作不太好找……簡歷投出去,很快就有了回音:通了電話、加了微信、約了時間地點面試。我一看發過來的地址,是一個 CBD 商務集中區,不像是騙子。
我面試的那天,辦公場所其實還沒有布置好,老板就拖了兩張椅子和我在空曠的辦公室里面試。來之前我準備了一下,畢竟我也算是從 2017 年 1CO 火熱的時候開始關注市場的。面試就是聊天,老板 40 多歲,皮膚黝黑,口音聽不出是哪里人。
他直截了當地說開這個公司是要做交易平臺的,問我知不知道比特幣?我雖然自己從沒炒幣,但之前也有不少炒股、炒黃金的經驗,對頭部的交易平臺火幣、幣安也有耳聞,因此整個聊天過程還算是賓主盡歡,老板就讓我下周過去上班。我真有點不太相信,雖然聽說過“幣圈一日,人間十年”的說法,也不由得暗暗佩服這幣圈的效率太高了吧,這樣就面上 CEO 了?
雖然我心里懷疑,但還是認真地對待這個工作機會,把家里一些積了灰的書籍都翻出來看了一遍。第一天去上班,辦公室已經布置好了,除了老板之外,還有一個小女生,剛畢業的,算是老板的助理。這就算開張了,于是老板就操著不甚標準的普通話對著我們兩個員工闡述了一番自己的情懷,算是正式進軍幣圈的宣言吧。
和所有老板的開場白一樣,先是描述了自己的發家史。說自己之前一直待在北京,是開工廠的,前幾年偶然接觸到數字貨幣,自己挖過礦也炒過幣,炒幣一炒就停不下來,深受 OK 平臺的插針和拔電源之苦,還慘到去 OK 總部上門維權,認識了不少幣友,就這樣萌生了開交易平臺的想法,因為與其被別人割韭菜,不如自己割。
接著他話鋒一轉,說到:我們要做的是會員制交易平臺,不割韭菜,會員在我們這里交易,終身免費。聽到這里,我仿佛看到他眼里閃出了崇高的光芒,于是也對他報以欽佩的目光,微微點頭,表達我的景仰之情。
“好了,你們今天先注冊一下我們的交易平臺,我教你們操作”。接著打開一臺電腦,輸入網址,跳出一個頁面,我一看非常粗糙,大部分的超鏈接無法點擊,說這是交易平臺確實有點勉強。
老板看出了我們的心思,說這個就是先讓你們熟悉一下,這兩天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招聘,重點是招客服人員。說著掏出一把手機,這上面這個微信是專門招聘用的,有人過來你們就跟他聊一下,我打開一看,畫風是這樣的:

招聘雖然難,好歹還招了幾個員工。但這個交易系統,從我上任到離職,就從來沒有啟用過一天。照理來說,這種現買的系統,不應該是即插即用嗎?
既然要做交易平臺,而系統又遲遲不能上線。我自然就趁這段時間好好了解了一下交易平臺的現狀,有幾個數據還是挺讓我吃驚的。
首先,頭部交易平臺平臺的利潤,前 3 家的年利潤都在 4 億美元左右。不要小看這個數字,大 A 股能達到這個水平的也是頂尖的公司了。
其次,因為交易平臺是這個行業里為數不多被證明可行的商業模式。因此,從去年開始大家就一擁而上,仿佛混幣圈的,沒有一個自己的交易平臺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似的。
全世界現在有 1 萬 5 千家以上的交易平臺,但是全球加密貨幣才 2000 余種。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敢情這游戲還沒開篇,一上來就已經是 hard 模式了。
老板也表達過他的困惑,針對未來的流量問題開過幾次會——婉轉地表達了該割老韭菜還是新韭菜的疑慮。我分析了一下,眼下這樣的熊市,獲客成本其實是很高的,行業平均值在 800-1000 之間,燒錢就不用說了,光燒錢能不能燒出流量還是個未知數。
訪問量、日活、轉化率和留存率都需要大量的資源做支撐,雖然說潛伏和炒群這些戰術層面的東西我已經駕輕就熟,可難點不在這里,有心開交易平臺的人都能想到這些,怎么才能殺出一條血路?
真正的問題是我們有沒有理解市場,市場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并不知道。如果能仔細觀察那些最原始的自發市場,妓院、賭場,也許能窺見其中的一些秘密,交易平臺什么時候都可以開,也不用害怕競爭,害怕也沒用。我大約用了一個禮拜的時間,把這些想法整理成了一篇萬字方案交給老板,于是第二天我就被開了。這是老板助理的截圖:
你別問我原因,我也不知道原因,在幣圈,就要習慣這樣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你在區塊鏈行業有什么比較特殊的經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