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白 / 來源:白話區塊鏈
星級:★★★★
作者:[美]艾琳·奧爾德里奇(Irene Aldridge)史蒂夫·克拉維奇(Steve Krawciw)
譯者:熊振華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上市時間:2020年5月
編輯推薦
在金融科技與對沖技術泛濫的時代面對經歷了5次熔斷歷史的華爾街如何應對無法預期的系統性風險。
√當硅谷技術走進華爾街交易室
√金融技術將徹底顛覆交易形態
√5G時代的投資手冊
名人推薦
如何在追求發展的同時,防范量化金融帶來的風險?我們需要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勢,加強監管體系的頂層設計,包括使用更合理、更有效的監管手段,把高頻和程序化交易的門檻、信息披露和集中統計監測等納入到監管范圍之內等。除此之外,也需要有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對量化金融產品和交易的研究中來,加強對風險的識別和分析,才能更好地做到防患于未然。這也是翻譯本書的意義所在了。
——聶慶平
內容簡介
智能投顧、高頻交易、大數據,這些金融科技為交易帶來了新的對沖策略與避險手段,也讓我們的市場越來越脆弱。
僅僅在21世紀的頭20年,我們就經歷了過去百年少有的黑天鵝事件與系統風險,而新的交易手段讓這個過程變得更為復雜,也更為劇烈。
“在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而在市場崩潰時,每一筆交易背后都有復雜的機理。
在面對大起大落的市場時,作為市場參與者的我們如何應對技術的變革?
本書會給你答案。
本書討論了:
面對微秒級別的交易,什么樣的風險管理策略才是有效的;量化交易時代,閃崩產生的機制,如何避免類似的黑天鵝事件;輿情系統如何大數據化;暗池、交易平臺與市場結構;社交媒體如何影響金融市場。
FinTech已經影響了我們商業的方方面面,而本書則偏重于交易與系統風險。
它探索了微觀市場結構、閃電崩盤與高頻交易這些量化交易領域的前沿課題。
不同于看著K線圖與財務報表的前輩,千禧一代的交易員在用數學與編程語言改變著金融世界的規則,傳統的交易者如果不懂這個世界就很難在FinTech主導的世界生存。
作者簡介
艾琳·奧爾德里奇
(Irene Aldridge)
艾琳·奧爾德里奇是為資本市場提供大數據服務的AbleMarkets公司的總裁兼研究主管。她是公認的市場微觀結構和高頻交易專家,有20多年的華爾街從業經驗。在創立AbleMarkets之前,艾琳是量化投資組合經理和量化交易員。此前,艾琳曾在量化風險管理、大型系統集成、軟硬件架構和企業互聯網安全方面擔任高級和執行職務,她的職業生涯是從軟件開發領域起步的。
她是《高頻交易》(High-Frequency Trading)一書的作者。
史蒂夫·克拉維奇
(Steve Krawciw)
史蒂夫是AbleMarkets的首席執行官和業務發展主管。他是金融服務領域的資深人士,在行業戰略,金融產品的開發和發行,業務的拓展、集成和運營等方面擁有20多年的經驗。史蒂夫在知名機構工作時與量化投資組合經理、電子執行交易員和風險經理等建立了良好的渠道關系。在進入AbleMarkets之前,史蒂夫在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發行了40多億美元的產品,并主導了企業戰略、財務咨詢、公司重組和收購、組織調整和流程改進等項目,涉及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的資產管理業務、麥肯錫公司和摩立特集團。
推薦序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和全球爆發,成為影響世界經濟社會發展格局和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武漢封城、百姓居家隔離、人人戴口罩、社區網格化管理,成為抗擊疫情的中國方案,這是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下,全國人民團結一致,舉國上下抗擊疫情的中國篇章。反觀西方國家面對疫情,采取群體免疫,崇尚個人自由,事實證明這對于及時防控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于事無補,從而釀成新型冠狀病毒的大流行。這次疫情給世界人民帶來了痛苦和挑戰,人們已開始反思,疫情導致全球出現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世界格局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究竟消費主義、成功主義是生活本來的面目嗎?如何讓靈魂跟上前進的腳步和追求人的全面發展?“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這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辯證思維,也是我們需要牢記的智慧。
熊振華同志是一位勤奮好學的年輕同志,喜歡研究股票市場交易,也有幸與我共同經歷了我國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的應對,具有非常豐富的市場經驗和理論知識。這次他利用工作之余,將這本介紹美國金融科技發展及其風險的書譯成了中文。在我們國家要打造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的大背景下,研究美國資本市場的運行情況,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量化金融尤其是一個好的切入方向。
美國的量化金融淵源可追溯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在個人計算機和互聯網誕生并得到普及后,華爾街很快將科技發展的前沿成果與金融產品交易結合起來,率先用電腦程序來實時計算股價變動,推演買賣策略,提高了金融產品的交易效率。但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味地追求個體效率,而忽視了宏觀的穩定性,最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量化金融最初帶來的教訓就是美國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
回溯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和兩次石油危機沖擊為時代背景,西方各國經濟動蕩、通脹加劇。美國共同基金、養老基金等對風險有要求的機構,通過采用投資組合保險策略來減少系統性風險。在這種策略下,投資者先根據自身能忍受的最大損失額來確定一個保底額,然后通過持續調整資產組合中風險資產和無風險資產的配置比例,對股票和期貨等風險資產主要采取追漲殺跌的方式,確保資產凈值不會觸及保底額,同時又能享受風險資產價格上漲的收益。剛剛嶄露頭角的程序化交易保障了策略的執行效率,促進了該策略的廣泛運用,但這也帶來了風險的積累。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美國股市突然暴跌。起初,股票市場出現了一定跌幅,電腦程序監測到股價下跌后,按照組合保險策略設定的機制,賣出股指期貨與現貨等風險資產,降低組合風險。當大量策略采取同樣的操作時,加劇了股價下跌的壓力,導致市場流動性匱乏的惡性循環。最終,當日道瓊斯工業指數跌幅超20%,美國股票市值損失高達6000多億美元,并引發了全球性的股市暴跌。這就是美國資本市場“黑色星期一”的由來。風險暴露后,1988年美國在紐約股票交易平臺和芝加哥商業交易平臺引入了熔斷機制,給市場交易提供了一個“減震器”,希望以此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漲助跌效應,也為應對技術或操作風險提供了應急處置時間。
在今年美國金融市場震蕩中,量化金融產品有關鍵性的影響。
三十多年前設置熔斷機制的契機,今年又重新打上了注腳。受新冠疫情蔓延和石油價格戰沖擊,2020年3月9~18日,十天內,道瓊斯指數、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分別暴跌23%、19%和18%,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蕩,通常為避險資產的黃金與股票和債券市場同步暴跌。注定要載入資本市場史冊的是,美股十天內出現了四次向下熔斷和一次向上熔斷。 本次美股出現如此劇烈震蕩,很多人認為對沖基金、指數化基金與量化金融的廣泛結合是有重要影響。由橋水基金最早采用的風險平價策略(Risk Parity)在今年美股暴跌中成為輿論焦點。風險平價策略的原理是通過在各類資產上平均分配風險,達到更好的風險分散效果,從而實現給定風險水平下的收益最大化。2008年以來,由于該策略運行情況良好,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可和運用。據測算,2018年美國風險平價類基金總規模達到1.5萬億美元。該策略在正常金融環境下可以良好地運行。但在今年出現的金融市場震蕩中,當風險資產和無風險資產同步下跌,所有金融產品的波動率都快速上升時,大量具有相同行為模式的“風險平價策略”都啟動程序化賣出交易和平倉,加劇了股票、債券和黃金等所有類別資產的下跌,形成惡性循環。風險平價策略的重點投資對象正是ETF,如橋水基金在2019年年底的前五大重倉標的均為指數ETF。據統計,2018年年底,美國ETF持有美股市值規模達到2.7萬億美元、占比6%。在這次美股震動期間,ETF交易量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占到美國所有股票交易的37%,比2019年的平均水平增加了10個百分點。
中國應加強監管和研究,防范量化金融發展帶來的風險。
今年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調低到了0~0.25%,將無風險收益率幾乎壓縮至最低水平,這將給養老金、保險等投資機構的收益率帶來很大壓力。大量資金迫切需要找到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機會,這可能促進對量化金融創新產品的需求。在我國,量化金融產品和交易的發展歷史并不長。但隨著近年來我國金融產品多樣化和衍生化的發展,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向金融領域的不斷滲透,我國量化金融產品供給有望取得進一步發展。
總的來看,量化金融發展是客觀的需要。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伴隨著金融創新活動的發展,風險也在積累。量化金融產品從微觀層面只是金融產品的創新,如果該產品風險關聯性強,規模增速過快,疊加起來到宏觀層面則可能產生系統性金融風險。2015年股市出現異常波動,正是場外高杠桿配資使用的HOMS系統,以及股指期貨市場的量化套利交易等量化金融產品帶來風險的集中爆發。
如何在追求發展的同時,防范量化金融帶來的風險?我們需要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勢,加強監管體系的頂層設計,包括使用更合理、更有效的監管手段,把高頻和程序化交易的門檻、信息披露和集中統計監測等納入到監管范圍之內等。除此之外,也需要有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對量化金融產品和交易的研究中來,加強對風險的識別和分析,才能更好地做到防患于未然。這也是翻譯本書的意義所在了。
以此作為推薦本書的序。
2020年4月9日
聶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