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棵楊樹 / 來源:白話區塊鏈

2020年某種程度已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DeFi元年”,整個DeFi生態一路突飛猛進,就在8月30日,Uniswap 也再次達到一個新的里程碑——24小時交易量有史以來首次高于Coinbase,Uniswap 24小時交易量超過4.26億美元,同期Coinbase Pro 24小時交易量則為3.48億美元。

并且當下Uniswap的交易量也基本保持在4億美元上下,成為AMM類DEX的標桿,這對于相信DeFi并一直關注DeFi發展的信仰者而言,無疑極其振奮人心,曾經看起來不可撼動的中心化交易平臺們,似乎在這場轟轟烈烈的DeFi浪潮中正在逐步掉隊,甚至一度有人驚呼”DEX取而代之”似乎就在眼前。
那么,取代DEX,“DeFi革命”真的只差臨門一腳么?
01
悶聲布局的交易平臺們
其實看似有掉隊風險的交易平臺們,在DeFi領域一般都早有布局,只不過浪潮之中新秀的迭代速度幾乎到了讓人眼花繚亂的地步,所以看起來才“反應遲鈍”。
不過在OKex CEO Jay看來,所謂的“反應遲鈍”也很片面,因為“其實上幣僅僅是CEX與DEX發展融合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交易平臺更多地是致力于生態層面的合作與布局。
早在2019年12月,OKEx就與MakerDAO 達成深度合作,成為全球第一家集成Dai存款利率的交易平臺,現在金融業務板塊的賺幣功能還能幫助用戶進行Compound、uniswap、Curve、YFI、YFII等熱門幣種免Gas費一鍵挖礦,讓普通用戶可以輕松在CeFi入口使用DeFi。
幣安同樣如此,無論是早在17年底就上線的LEND,還是19年初就上線的LINK,亦或近期的網紅Compound、MakerDAO,它不僅是最早布局優質DeFi項目的頭部交易平臺之一,而且除了精準判斷與上架DeFi優質代幣項目,還持續為有發展潛力的、創新性的DeFi 項目提供資金的支持,并會同優質項目方探討如何設計更優化的交易、流動性模型,代幣經濟等,幫助他們更好地定義產品的市場定位與未來發展規劃。
也即主流交易平臺的龐大觸角其實早就以更深度的方式伸及到了DeFi之中,遠不止簡單的上幣。庫幣交易平臺除了上線了多個優質的DeFi項目外,還推出了DeFi專區,并且在其Pool-X平臺推出了DeFi挖礦功能,支持部分項目一鍵挖礦,方便用戶更快捷的參與DeFi的投資。
不過由于行情的火爆,近段時間來主流交易平臺在“上幣”層面也開始動作頻頻,社群中開始不乏“CEX后知后覺跟隨上幣、使得DEX挖CEX賣、變相讓自己接盤”的質疑。
對此火幣七爺坦承,對于上線DeFi幣他們其實都是有些顧慮的,主要擔心這些模式未來會不會有價值。不過作為交易平臺,最主要的一個功能和使命就是幫助用戶連接資產,因為這些資產中有些是有機會成為有價值的資產的,所以對于CEX來說有義務把未來有可能成長的價值資產連接用戶。
而庫幣在選擇DeFi項目時保持了一貫嚴格的作風。庫幣國際CEO Johnny Lyu就曾表示,“相比于項目的熱度,我們更看重項目的技術創新和應用場景等。”庫幣認為越是資金集中的地方越容易成為黑客攻擊的目標,沒有通過代碼審計的項目,或者被代碼審計公司點名指出有代碼漏洞的項目,對用戶資產安全而言都是定時炸彈,出于對用戶資產安全的考慮,即使項目再火熱,庫幣也堅決不上線高風險項目。
此前CZ曾表示認為DeFi雖然存在很多泡沫,而且可能隨時破裂,但是一些基本的創新機制將會保留,所以對于幣安而言,“我們不會被動應對這些改變,而是希望主動迎接這些改變”。
不過雖然近半年來DeFi生態迎來了史無前例的大爆炸,并且鎖倉資產不斷攀升并且玩法日趨多樣化,但談“顛覆”恐怕還言之尚早。即便各類DeFi協議正在覆蓋抵押借貸、交易、衍生品、支付等金融場景,但在各個場景中的協議數量還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