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火華 / 來源:白話區塊鏈
此案的最終審判將在明年 3 月份進行,如果澳本聰敗訴,他需要將其聲稱在 2009~2011 年與 Dave Kleiman 共同挖出的 110 萬比特幣中的 50% 給 Ira Kleiman。
左:澳本聰(CSW);右:David Kleiman
按照規定,Ira Kleiman 繼承這 55 萬比特幣時需要先支付高達 40% 的遺產稅(約 20 億美元),如果沒有這么多現金,Ira Kleiman 可能會向市場拋售價值 20 億美元的比特幣。
很多人在感慨比特幣數量之大時,也開始擔心會不會對加密貨幣市場產生致命性的沖擊。其實,在比特幣的歷史上,還真發生過一次致命性事件,這件事差點毀了比特幣。
時間要回到 2010 年 8 月 15 日,一名黑客利用了比特幣軟件中的一個 Bug,在區塊高度 74638 上憑空生成了 1844.67 億比特幣。
比較幸運的是,這名黑客并沒有進行任何后續攻擊,畢竟當時的比特幣不怎么值錢。因為約 3 個月前(2010 年 5 月 22 日),才有一名程序員用了 1 萬比特幣換取了 2 塊披薩,成為歷史上第一個通過比特幣來購買商品的人。
憑空生成 1844.67 億比特幣的事情很快被人在中本聰創建的 Bitcointalk 論壇上爆出。中本聰和前比特幣核心開發者加文·安德烈森( Gavin Andresen )等人立馬修復了漏洞,并發布了新版本的比特幣,通過回滾和硬分叉清除了被黑客憑空生成的這 1844.67 億比特幣。
BitcoinTalk 論壇上的相關討論
由于硬分叉,當時出現了兩條比特幣區塊鏈,中本聰親自號召其他礦工不要在憑空生成了 1844.67 億比特幣的“原鏈”上挖,而是在硬分叉后的新鏈上挖,以便盡快讓新鏈稱為最長合法鏈。
大約 19 個小時后,新鏈成了最長合法鏈,比特幣成功渡過一劫。如果當時中本聰等人沒有及時通過硬分叉修正,任何人都可以憑空生成海量的比特幣,毫無疑問比特幣會失去所有人的信任,直接價值歸零。
歷史不會簡單的重復,但總是驚人的相似。
2016 年 6 月 17 日,黑客利用漏洞攻擊了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約 The DAO,轉走了約 360 萬以太幣。
考慮到被盜的以太幣數量之大,以太坊創始人 V 神和社區的一部分人商議后,決定通過回滾和硬分叉來拯救危機。然而,社區的另一部分人卻不贊成回滾,認為這違背了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性,況且這次是 The DAO 的漏洞,以太坊不應該背這個“鍋”。
所以,以太坊原鏈并沒有被完全拋棄,而是一直存活了下來,現在被稱為以太經典(ETC);硬分叉出去的鏈,現在被稱為以太坊(ETH)。詳情請參見白話區塊鏈之前的推文《“大姨太”、“小姨太”的愛恨情仇》。
回到文章開頭,假如屆時 Ira Kleiman 為了繳納遺產稅向市場拋售價值 20 億美元的比特幣,你認為會對加密貨幣市場造成致命一擊嗎?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