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內打開
    風險提示:防范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的非法集資風險。 ——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區塊鏈行業最后終將是技術的battle!

    白話區塊鏈 2018-10-03 17:52:03
    微信分享

    掃碼分享

    2018年9月29日,由嗶嗶News主辦,冉道資本、LinkVC以及巴比特加速器聯合主辦的BIT BANG系列活動第二期“區塊鏈底層技術發展”在西溪親橙里一代宗師茶館順利舉行。

    作者:活動 / 來源:投稿

    1538441022510805.png

      2009年比特幣的出現,14年以太坊把智能合約引入區塊鏈世界,區塊鏈進入2.0。區塊鏈在爭議以及質疑中起起伏伏,不斷行進。當泡沫散去,區塊鏈行業的競爭最終是技術的硬碰硬。

      本次活動我們邀請了三位行業技術大牛TAS首席架構師戴佳、INT首席架構師項若飛以及云象科技聯合創始人鄧旭為大家講解區塊鏈技術。

      以下是嘉賓的演講內容整理。

    戴佳:公鏈關鍵在于不可能三角的設計以及智能合約引擎

      公鏈的底層技術主要包括到區塊鏈本身的技術以及智能合約引擎。目前區塊鏈的重點關注技術主要有共識機制、分片技術、狀態通道以及P2P網絡。

      鏈與鏈之間最大的區分是共識。共識機制更新換代,POW、POS以及DPOS等共識機制本質上都是圍繞去中心化、安全以及性能這個不可能三角做改變。Dfinity以及最近的Algorand采用的VRF是比較優秀的一種共識機制,而TAS在此基礎上采用VRF真隨機數來保證安全性,用BLS的橫線簽名來保證比Algorand的拜占庭更高效。

      分片的本質就是分而治之,分為三個層次:網絡分片、交易分片、狀態分片。

      網絡分片是分片機制的基礎,主要通過VBF可驗證的隨機數或者傳統共識算法進行分組。交易分片是把單鏈擴展成多條,把交易量分到其他鏈上達到交易吞吐量的擴展,交易分片的方式取決于系統的賬戶體系。狀態分片除了吞吐量的提升之外,還對存儲做了區分。

      狀態通道作為提高性能的方案之一,效果并不完美。從存儲更大狀態體積的角度考慮,它無法給原來的區塊鏈可擴展性上帶來多少改善,只增加了實際上的交易吞吐量。但是在狀態通道中看不到中間的支付或合約信息,同時兩方之間的通道更新幾乎是即時的,狀態通道可以作為一個解決延時問題和隱私保護的方案。

      P2P最重要的是點對點的通信,即網絡之間的穿透,國內的網絡相比國外開放性的網絡穿透性不是很好。P2P網絡除了穿透率之外,我們也會做網絡流量的優化。

      智能合約的引進無疑是區塊鏈的一大革命。區塊鏈中DApp要落地,VM的重要性不亞于共識。當前比較成熟的VM有四類:以太坊 solidity、EOS WASM、NEO LLVM以及星云鏈的V8。智能合約引擎核心三要素是穩定、安全、性能高效,其功能主要是解釋器、靜態語言、常駐內存式的VM、VM在工業界的成熟度、沙箱安全等。智能合約語言需要考慮學習成本語言是否好用、開發環境以及語言的關鍵詞的可擴展性。

      公鏈項目都要涉及DApp如何落地,性能的瓶頸隨著共識機制的升級、分片等方式在逐步解決,之后智能合約的挑戰會越來越大。當前DApp的方向還不是很明確,最成功的功能還是發token。游戲DAPP日活基本都是個位數,這也是公鏈開發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項若飛:物聯網和區塊鏈的結合有很多坑

    1538441251242485.png

      今年的創新熱已經成了全民共識,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都是技術的集合。今年物聯網大熱,區塊鏈也很熱門,兩種熱門技術碰到一起會怎樣的效果呢?《孫子兵法》里面有提到,當一些人說什么東西大熱或者是趨勢的時候,他們其實都是職業挖坑人,讓那些一腔熱血的人往里跳。實際上,這兩個領域在技術、業務模型、創業模型各方面的坑都很多。

      阿里想要做芯片去構建公共物聯網,我覺得幾年內都是不太靠譜的。物聯網到目前為止連定義都還沒有定論。其中有一個定義是說物聯網是萬物的互聯,包括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互聯,其實物聯網最重要的是聯網之后形成的一個智能網絡經濟服務系統。

      物聯網的技術,從微鏈到云計算,再到應用端,涉及的東西特別多。物聯網到現在依然解決不了一個問題,異構性非常嚴重。同時物聯網的激勵特別突出,以至于做物聯網的操作系統(OS)特別多,做物聯網的企業也特別多。

      關于物聯網,大家比較關注兩個問題:硬件設備的安全問題以及數據安全問題。區塊鏈與物聯網的融合。物聯網的預算、預算趨勢、預算機制和區塊鏈分布式的特征有天然的共性。物聯網安全也是一大問題。物聯網原有的加密技術很難應對黑客攻擊。區塊鏈加密技術跟物聯網可以進行比較好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安全性需求。

      區塊鏈和物聯網結合是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做融合。如果你從物理世界向信息世界或者信息世界向物理世界做映射,肯定要犧牲很多維度,溯源對物聯網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區塊鏈和物聯網結合如何突破,比較熱門的是基于有向無環圖(DAG)的項目IOTA,它實際上是在數學的層面上做突破。一開始我們想通過聯盟鏈來讓DAG落地,但是其中滲透的都是實驗室性質的事物,工程方面有所欠缺。HashGraph也存在相同的問題。區塊鏈下一步可能需要往這些方向去做突破。

    鄧旭:實物資產上鏈是偽命題

      不可能三角理論對于貨幣政策來說是獨立性、匯率穩定性和自由流通性,對于區塊鏈技術來講就是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擴展性。區塊鏈底層技術在這三方面力求完美,但事實上現階段能提高兩個方面的要求,力求第三個方面平衡已經是很不錯了,所以技術還處在早期階段。

      行業現狀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技術層面不完善,性能,共識算法,密碼學都有待完善。其次應用場景稀少,真正有用的場景不多。應用生態,也就是通證經濟在場景中的有效融合,是整個行業在探索的問題,目前沒有將兩者成功融合的先例。

      在落地應用的過程中,我們把區塊鏈應用大致分成三類:存證類,電子合同,發票,交易憑證等等,區塊鏈作為數據庫最普遍的功能是存儲;支付類,其中一類是基金會為主體發行的數字貨幣或穩定幣,另一類是法定數字貨幣,我覺得應該大力支持法定數字貨幣研究,否則國際化可能會落后一步;通證類,利用區塊鏈網路激勵屬性,發揮token權益的屬性,把Token經濟和特定場景進行有效融合。

      我們認為區塊鏈技術發展趨勢有四個方面:共識算法應該從低頻低效到高頻高效;服務分片從全局知曉到局部知曉,有些交易只需要局部知曉;處理方式從鏈上處理到鏈上鏈下協同;組織層面從單鏈形式到多鏈融合。

      通信系統通過傳輸網和數據網實現信息流,依靠金融機構實現資金流。區塊鏈技術應該把信息流和資金流合二為一,我們不鼓吹“幣”,但是幣卻是具備了這個屬性,這才是區塊鏈技術最有用的價值之一。

      在云象落地的諸多場景中,我非常看好未來收益權的資產證券化的應用。我認為實物資產上鏈是個偽命題,更認可能夠數字化的資產上鏈,如票券類、酒店訂單、景區門票和信貸資產等等,這類收益權資產可以進行數字化和交易轉讓。

    下載白話區塊鏈APP

    區塊鏈世界入口第一站,人人都能看懂的區塊鏈;24 小時熱點實時追蹤。

    毛片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