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zixun / 來源:資訊
POW的比原鏈為何要做Staking?長鋏或解鎖你認知“資產”新姿勢 |
6月28日,Bystack火石計劃——共識節點招募全球行(北京站)舉辦,巴比特、比原鏈創始人長鋏,比原鏈CFO李宗乘,資深區塊鏈架構師、BBFT共識發明人王煒,分別從Bystack發展愿景、Staking方案、技術架構等角度進行了介紹。除此之外,比原鏈還邀請到長期以來的生態合作伙伴們,包括比特派、cobo錢包、火幣錢包,比特大陸、火幣礦池、OK、節點資本、想象力基金、共識實驗室的嘉賓們,共話Staking生態建設與投資機會。
如果你的腦海里閃現了以下疑問,可能會在活動中得到解答:
Bytom和Bystack是什么關系?有了Bytom,為什么還要做Bystack?
作為POW的代表項目,比原鏈怎么會有POS的staking?
如何參與Bystack staking中?共識節點的要求和獎勵如何?
比原鏈的近期大事與長遠規劃是怎樣的?
生態伙伴如何理解Staking?如何看待Bystack?
如果未能到場也沒有關系,筆者整理了現場嘉賓分享的核心要點,供大家回顧。
一切資產皆矩陣,
眾所周知,比原鏈的定位是資產上鏈,創造多樣資產和可編程經濟,并以此為目標開發了POW共識機制的Bytom公鏈。今年5月15日,比原鏈團隊推出首創的一主多側鏈BUTXO模型,發布了BaaS平臺Bystack白皮書,而這一切的核心依然圍繞著“資產”這個關鍵詞。
巴比特、比原鏈創始人長鋏提出了一個核心觀點,即“一切資產皆數據,一切數據皆矩陣”,怎么理解這句話呢?實際上,我們通常以為的資產是單一維度的向量,但實際上它更接近于二維的矩陣,UTXO的本質是向量,而BUTXO的本質就是矩陣。這個矩陣包含什么?橫軸是我們熟悉的資產對象本身,縱軸則是針對該資產的操作規則。
“一切資產皆數據,數據實際上包含兩個含義,一是資產(對象),二是對資產的操作(規則)。在Bytom上,只有一種對象,就是資產。下一步在Bystack上,會有兩種對象,既包含資產,也包含規則,因為規則本身也是一種資產對象。我們不僅要把資產上鏈,還要讓規則上鏈,把規則的使用者和開發者分開。”長鋏解答到。
既然
如果說上文簡單回答了比原鏈對于“資產”的深刻理解,那么接下來要回應的關鍵就在于對于“公鏈”的理解。
“區塊鏈不可能三角”是區塊鏈行業廣泛引用和討論的理論,最初由長鋏在2014年提出。具體是指,在區塊鏈世界,去中心化、安全、環保構成一個不可能三角形。
5年后,長鋏終于對他自己提出的命題,給出了可行路徑。對于單一公鏈來講,不可能三角依舊無解,于是比原鏈團隊首創了一主多側鏈的BUTXO模型,主鏈就是Bytom,側鏈之一就是Bystack。
“單一公鏈很難解決去中心化和效率的二元悖論,只能一條鏈取去中心化,一條鏈取效率。非計算共識公鏈進行Layer2擴容無意義,在layer1做到安全,在layer2提高效率可能是未來的方向。”
因此可以這樣理解Bystack:從底層來來講,Bystack=Bytom操作系統;從后臺來講,Bystack=BaaS/開發者平臺;從前臺來看,Bystack=DAPP商店;從商業來看,Bystack=Bytom商用版。
創造性提出POS+
長鋏指引了Bystack世界觀,架構師就要為此提供方法論。比原鏈資深區塊鏈架構師王煒創造性的發明了BBFT共識機制,以POS+BBFT讓Bystack離商業落地更進一步。
王煒表示:“很多人錯誤的以商用環境要求POW,實際上作為公鏈的共識,沒有比POW更安全的方式,TPS的提升會增加分叉的可能性,我們認為,POS+BBFT的模式就更適合商用環境,而這正是Bystack采取的方式。目前根據我們的測試數據,驗證2萬每秒,確認時間0.6秒,分叉率0.27%。”
預計在今年10月世界區塊鏈大會(烏鎮)上,比原鏈團隊將發布基于Bystack的第一個落地應用,在下半年落地一個殺手級應用。提前透露下,這個應用可能是商業積分、去中心化交易、區塊鏈游戲,或者DeFi中的一種。
選擇與誰同行,比選擇遠方更重要
秉承著區塊鏈的社區精神,目前的第一條側鏈雖然由比原鏈團隊開發,但比原鏈歡迎更多的開發者加入這個生態,共建適合各自業務場景的其他側鏈,或者基于Bystack,開發豐富的DAPP。
在會上,長鋏的最后一張PPT寫著這樣一句話“選擇與誰同行,比選擇遠方更重要。”這也是比原鏈想要對外發出的聲音。
為此,比原鏈當下有兩件大事,誠待社區成員加入其中。
一是
,該計劃6月4日啟動,比原鏈 CFO李宗乘介紹了3個核心事項:
1.節點數量:Bystack將招募10個正式共識節點,32個備選共識節點;
2.分配獎勵:我們一年拿出1000萬個BTM獎勵給參與者,60.96%分配給10個正式共識節點,也就是每家60多萬BTM,按照時價是70-80萬RMB,這10名正式共識節點的收益是相同的。39.02%分配給32個備選節點,按照投票數進行分配,收益不是平均的。
3.時間節點,Bystack共識節點7月5日將開啟早鳥投票,7月20日正式啟動主網。
二是比原鏈2019年度開發者大賽
,目前處于火熱招募階段,并將于8月3日開啟初審。比原鏈技術運營總監鐘立飛表示:
對于參賽隊伍,比原鏈將拿出200萬BTM作為大賽獎金池,不僅為優秀開發者提供孵化、投融支持,還將提供多個開源社區傳播支持,以及區塊鏈媒體的超強曝光。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參賽隊伍,不懂技術的我們也可以參與其中。每推薦一支有效參賽隊伍,個人推薦者和機構推薦者將獲得價值300美金至800美金不等的BTM獎勵。
社區聲音:如何看待Bystack?率先落地什么應用?
在全球行活動上,各位生態合作伙伴也對比原鏈Bystack發表了自己的理解與看法。
火幣礦池全球商務負責人Alina以《賦能公鏈生態洞見Staking挖礦》為題進行了分享,她表示Staking有6大優點:
1.Staking能夠獲得staking獎勵而不會被通貨膨脹所稀釋;
2.PoW的門檻更高,有設備要求;
3.Staking平均可擴展性更高;
4.大型投資者和基礎設施提供商的規模經濟減少,可能導致隨著時間的推移Staking中心化程度降低;
5.Staking對比PoW,針對51%攻擊的更高程度的安全性;
6.Staking共識管理者(例如驗證者)與整個社區形成激勵共識。
Alina還表示,火幣礦池愿意全力支持比原鏈Bystack staking,也許未來會為比原鏈提供鎖倉投票平臺。
在Staking生態建設圓桌上,OK品牌運營VP艾米作為主持人,提問到:如何看待比原主鏈POW,側鏈POS的設計,對于其未來有怎樣的預期?
Cobo聯合創始人兼CEO神魚
“其實我們看到有很多POW項目,遭遇了女巫攻擊,有一些轉成了POS,也出現了一些POW+POS社區治理模式的好項目。比原鏈采取了一種很好的創新方式,在主網上使用POW共識機制保證安全性,在側鏈上使用POS共識機制更好的發揮社區共識力量,這是在治理方式上的一種探索。我們也期待比原鏈未來能夠在治理方式上有進一步的迭代,取得不錯的成績。 ”
BigONE COO程君:
“從2011年開始,就出現了一些有關POS方案的討論,2012-2014年牛市期間,也出現了很多POS,以及POW+POS的項目,但是我們會發現,很多項目逐漸就消失了。我認為在現在這個階段,POW+POS,尤其是主鏈POW,側鏈POS,是既保證安全性,又能商用落地的有效解決方案。至于它是不是發展方向,還要看和市場的未來需求是否契合,個人更看好比原鏈的未來。”
比特派COO王超:
“POW和POS之爭,實際上是幣圈歷史最悠久的爭論,其實我覺得現在已經有了結論,POW具有很強的安全性,POS能夠把交易速度提高。目前來講最好的方式就是Layer1用POW保證安全性,然后在上層致力于解決性能,這是很好的方式。我認為這會是主流之一,可以看到很多主流項目都在采用這樣一種方式來擴展它的商用層,包括比特幣的閃電網絡我們都可以勉強歸到這個類別。”
火幣錢包運營負責人李成才:
“我先說結論,我們認為這次比原鏈的改革是非常成功的,POW和POS各有優勢,在主鏈用POW保證安全性的同時,在側鏈使用POS,未來在DAPP應用方面,以比原鏈在社區的影響力來看,是值得期待的事情。”
在Staking投資機會圓桌上,比原鏈CFO李宗乘作為主持人向幾位嘉賓提問到:在側鏈上,大家看好率先落地什么應用呢?
比特大陸葛越晟:
“我相信在金融領域會有真正意義上的區塊鏈落地,雖然之前也看到了很多諸如醫療+區塊鏈等產業端的項目,但我覺得都不是特別可行。如果講側鏈的話,我認為有一個類別是比較有意思的,就是去中心化交易平臺,因為去中心化交易平臺之前面臨的問題是效率不夠高,以及不能支持其他公鏈上的資產,側鏈應該是有機會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
節點資本李碩淼:
“現在跨鏈的難點在于如何保證資產能夠安全從一條鏈轉移到另一鏈,如果側鏈能夠提供解決方案的話是非常好的。跨鏈發展之后,就是高性能的應用,現在基本上都卡在這里了,因為gas費率的波動實際上對應用是不太友好的。如果能有很多側鏈,就可以根據商業邏輯設計各個垂直細分的側鏈,當然最終的落地,我覺得還需要業務層面深入的探索。”
想象力基金合伙人岳祥:
“我覺得是金融和游戲,如果讓我選擇的話,我反而覺得游戲會率先在側鏈上落地,因為金融對于安全性的要求更高。”
共識實驗室聯合創始人任錚:
“比原鏈一主多側的架構,主鏈Bytom與側鏈Bystack,天然適合金融屬性資產的交互與價值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