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本聰十五年前發布的比特幣白皮書開創了去中心化加密貨幣的新時代,這引發了價值轉移和反專制主義的革命。
作者:JAMES CIRRONE
翻譯:白話區塊鏈

十五年前的今天,中本聰(其真實身份仍然是個謎)發表了他們的開創性白皮書,題為“比特幣: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
這份文件只有九頁,提供了一個藍圖,重新構想了我們在數字時代應該如何感知和轉移價值的方式。它深入研究了密碼散列的復雜性、區塊的架構以及用于維持它們的計時機制。
該白皮書的主要創新之一是其提出的工作量證明(PoW)系統。雖然不是中本聰的發明,但它在去中心化加密貨幣背景下的應用是新穎的。基于 Adam Back 的“Hashcash”等想法,作者采用了先前存在的工作量證明概念來解決雙重支出問題。這確保了網絡上的每筆交易都通過共識進行驗證,而不依賴于中央機構。
“一旦花費了 CPU 的精力來滿足工作量證明,那么在不重做工作的情況下就無法更改塊。由于后面的區塊被鏈接在它之后,更改該區塊的工作將包括重做它之后的所有區塊,”中本聰在白皮書中寫道。
Luxor 是一家為比特幣挖礦和算力衍生品交易平臺提供固件的公司,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稱中本聰的設想“神奇”。
“比特幣區塊鏈有點神奇,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越來越強大……這在某種程度上違反了宇宙法則。隨著事物的老化,它們通常會退化和損壞,”Nick Hansen 告訴 Blockworks。
“我認為中本聰可能預見到了這一點,”漢森補充道。
目前,比特幣區塊鏈的大小已超過522 GB,基本上使得任何篡改分布式賬本的嘗試都成為徒勞。
漢森表示,他認為中本聰可能也看到了這樣一個未來:機構和大公司將成為比特幣開采的主導者,特別是隨著網絡規模的擴大和計算需求的增長。
“由于中本聰很早就將其設計為全球支付軌道,我認為假設該生態系統的挖礦部分可能不需要由大型機構級公司來完成是愚蠢的,”漢森說。“我想說,是的,他可能認為比特幣挖礦將成為一項巨大的商品業務。”
中本聰在白皮書的“激勵”部分中與黃金開采進行了類比,詳細說明了比特幣最初如何流通。本質上,“挖礦”是指驗證網絡上交易的過程。
“穩定增加數量的新硬幣類似于金礦開采者花費資源來增加黃金的流通。在我們的例子中,消耗的是 CPU 時間和電力。”Nakamoto 寫道。
中本聰可能預見到也可能沒有預見到比特幣如何被用來幫助那些在獨裁者統治下受苦受難的人。
人權基金會(HRF)是一家倡導人權的非營利組織,將比特幣視為反對專制主義的關鍵武器。其去中心化性質允許獨裁政權下的人們在政府控制的法定貨幣范圍之外進行交易。
為了進一步支持這一事業,HRF 的比特幣發展基金向致力于改善比特幣網絡的創新者提供資助。一個值得注意的受益者是lnp2pBot背后的開發者,該計劃通過讓用戶無需 KYC(了解你的客戶)身份即可將美元兌換成比特幣來增強隱私性。
HRF 的首席戰略官 Alex Gladstein 告訴 Blockworks,他現在對比特幣“更加看好”,因為自 2013 年 HRF 首次開始使用比特幣以來,使用比特幣變得更加容易。
“這些應用程序更好,它們有更好的用戶體驗,”格拉德斯坦說。“我們擁有閃電網絡,這是我們當時沒有的,因此我們不必等待大約 10 分鐘進行確認,您可以立即發送比特幣 ( BTC )。我們擁有比以前更好的隱私工具,這對活動人士來說非常重要。”
格拉德斯坦還指出,中本聰在 10 月 31 日發布比特幣白皮書的奇怪選擇。正是在同一天,500 多年前,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將其革命性的 95 條論綱釘在教堂的門上,以抗議天主教。
格拉德斯坦說,路德反對教會的論點首次提出了宗教與國家分離的概念,而比特幣白皮書則主張貨幣與國家分離。
對于發布日期的另一種解釋可能是萬圣節對于后來成為加密貨幣領域最著名的蒙面匿名人物的人來說非常合適。
或者,選擇 10 月 31 日這個具體日期可能沒有任何特殊原因,除了可能恰逢傳統股市歷史上一些最嚴重的跌幅期間。
無論哪種方式,中本聰的想法、動機和意圖都可能成為未來幾年猜測的沃土。
本文鏈接:http://www.zhucexiangganggs.com/kp/du/11/4817.html
來源:https://blockworks.co/news/bitcoin-anniversary-satoshi-nak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