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manAbio|白話區塊鏈

加密市場 9 月份表現強勁,龍頭比特幣上漲幅度超過10% ,與此同時,號稱“下一個Solana”的Sui市值增長132.2%,位列第 13 位,成為近期關注焦點。
頂著曾經的明星項目Libra的光環,Sui 的五位聯合創始人都是前 Facebook 不同領域的大牛,相比于同樣作為Libra繼承者的Aptos,似乎團隊實力更加強勁。關于Sui的團隊故事和誕生過程,其聯合創始人Adeniyi Abiodun近日做了一個詳細的分享。
以下為正文:
想象一下:你的妻子正在分娩,第一胎即將出生,而你卻在傾盡所有的積蓄,冒著風險投入一個創業項目。你會這么做嗎?我做到了,而這個決定改變了我的一切。這是我人生的轉折點,最終讓我與這個行業中一些最優秀的人才聚在一起,創辦了Mysten Labs并構建了Sui。接下來,讓我先講講我的故事,再講講Sui的故事。
01
前情提要
2012年,我在金融行業工作。那時候的生活和工作非常規律,我能準確告訴你從早上醒到下班之間的每一個細節。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坐哪趟車、見誰、坐下時誰會在我面前、我會寫些什么、如何做測試、如何檢查代碼,甚至在回家之前,交易員會對我做的新改進說些什么。這一切都太可預測了。
對我來說,生活中的確定性反而讓我覺得無聊。我渴望一些不確定的東西,挑戰一下自己,或者至少讓我感覺能更有發展空間。正是在這個時候,我發現了比特幣。
我第一次是從一位同事那里讀到比特幣白皮書(上圖),最初覺得這有點像騙局,覺得這沒什么可看的。直到后來我查看了代碼,又重新讀了一遍論文,心想:“哇,太不可思議了,這太棒了!”去中心化資產的概念深深打動了我。這不僅僅是挖礦,而是更大的愿景,比特幣讓我看到,穩健的資產可以在傳統金融系統之外存在。
于是我開始購買比特幣,自己進行挖礦。我在家里搭建了自己的礦場,隨著時間推移,我意識到市場上有需求,開始為別人提供挖礦服務,然后人們開始為此付費。直到有一天,我妻子要求我把機器搬出家,因為再也沒有空房間了。屋子里滿是不停運轉的礦機。于是我開始租用數據中心的空間,結果建立了自己的礦業公司。當然這一切都是順其自然的。
但最終,我做出了全力以赴的決定。
想象一下,你在醫院里,妻子正在分娩,而你不得不承認自己剛剛把所有的積蓄都花在了比特幣礦機上。這就是我的現實,那一刻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我當時感到緊張和焦慮,但心里也充滿希望。我知道這很冒險,但我相信加密貨幣能改變我們的生活。妻子當然很生氣,但我向她保證,這是一項對我們未來的投資。我明白,做出經過深思熟慮的風險決策和追求自己的夢想是非常重要的,盡管這意味著要面對不確定性和可能的失敗。
于是,我用這筆錢買了礦機,把它們放在數據中心,人們付費租用我的機器時間,挖到的比特幣歸他們,我則收取一定的手續費。我的大部分訂單來自美國,最大的供應商也在德克薩斯州。所以考慮到我在供應商那里的支出和從美國賺的錢,去美國發展業務就很合理。
我于是搭上了去美國的飛機。本來這只是一次為期六個月的臨時搬遷,目的是和供應商合作,同時等待礦機投入生產,但最終變成了一次長期的定居。當然這并不是我第一次突然搬到新地方,適應新環境和新朋友。
02
擁有阿伯丁口音的尼日利亞小孩
讓我們回到這一切的開始。
我出生在尼日利亞,在那里生活到八歲時。那時我爸爸在讀經濟學博士,所以我們全家搬到了蘇格蘭東部的阿伯丁,他在那攻讀博士學位(之后我哥哥也走上了同樣的道路)。因此,我有很強的阿伯丁口音——這很奇怪,你知道,一個來自尼日利亞的孩子說著蘇格蘭口音,確實很奇怪。
等我爸爸完成博士學位后,我們又搬了一次,這次去英格蘭。他開始工作,但很快做出了大膽的決定——辭職,成為全職牧師,專心侍奉上帝。這讓我明白:一切皆有可能,你并不用局限于曾經的選擇。
至于我媽媽,她就是個天生的企業家,總是投資于商業和房地產。說實話,她可能是我見過的最厲害的談判者。去市場時,她能談判到讓人尷尬的程度,總能得到她想要的。她從不輕易接受拒絕……我或許也從她那里繼承了一些,但絕對沒有她那么厲害。
這條路并不總是一帆風順——搬家、適應新環境,看到父母勇敢邁出步伐。但回首往事,我不想改變任何事情。我的父母在這一切中給予了我巨大的啟發:生活在可預測中是多么無趣。
可以看出,在我小時候,我不斷搬家,最終在女王瑪麗大學學習。但說實話,我對學習完全沒興趣,只想玩游戲和享樂。直到需要考試的時候,我才會意識到書到用時方恨少。
我注意到以前的朋友們都沒什么前途,有的進了監獄,有的卷入了各種陰暗的事情。我想,這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尤其是我的父母是非洲人,這樣下去我就完了。
于是,我決定改變,努力學習,終于勉強考上了女王瑪麗大學。入學后,我參加了為期一年的入門課程,思考未來方向。我對天體物理學很感興趣,但漸漸意識到,我需要做些更實際的事情。理論不錯,但我更喜歡能實際操作的東西。
于是,我放棄了天體物理學,轉向電子工程與計算機專業。在這里,我對計算機、編程和軟件開發的熱情開始真正增長。
畢業后,我在一家初創公司開發軟件和硬件,遠程監控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后來我轉向金融,開始構建交易系統和風險管理系統。在摩根大通和匯豐工作時,構建這些系統很有趣,但漸漸變得無聊。
如我所說,這一切都太可預測了。我能告訴你從早上醒來到離開的每一步該做什么。而且我也看不到自己長期的價值和能產生重大影響的地方。我不想要1%的進步,而是想要100倍的變化,想要那些可以反復談論并引以為豪的成就。
因此,因比特幣挖礦公司而搬到美國對我來說是個祝福,因為我意識到,比特幣所開創的技術不僅僅是點對點的現金,它能夠改變我們世界的運作方式。我開始看到了更大的前景。
03
通過倦怠找到清晰方向
在比特幣挖礦領域待了一段時間后,我感到有些失望,因為我們在比特幣方面似乎沒有太大進展。挖礦只是其中之一,我們還能做些什么呢?
因為我有企業界的背景,特別是為大銀行工作,我開始覺得區塊鏈技術可能是解決企業問題的關鍵。于是,我決定把區塊鏈技術引入企業。這些經歷讓我可以在甲骨文和VMware工作,VMware是一家專注于云計算的軟件公司。加入VMware對我來說是個新挑戰,他們正在開發一款基于區塊鏈的企業解決方案,但進展很慢,幾乎沒有其他產品,只剩下算法。
我們需要建立新產品,推出市場,向企業和客戶銷售,并努力追趕比我們早成立的公司,比如IBM和甲骨文。這讓我感受到很大壓力。
我知道在加密行業變化很快,我必須迅速推出產品,因為我明白失敗的感覺不好。我不想因為失敗是因為當初沒有全力以赴去做,我無法接受失敗的原因是因為我不夠努力。
04
競爭心與倦怠的教訓
更糟糕的是,我一直是個好勝心很強的人。無論是在踢足球、打籃球還是玩視頻游戲,我總想贏。對我來說,真正的勝利就是大勝。我不想在FIFA里以1-0贏你,我必須以6-0的比分勝出,勝差要明顯才夠爽不是嗎?
因此,在短時間內我承擔了很多責任,因為工作實在太多了。我發現自己在做市場營銷、工程、產品等各方面的事情,并且頻繁出差和開會,對一個人來說這些活真是太多了,但我很有動力。
我總是告訴自己和團隊:“我們必須做到最好,因為我們還在落后,得盡快推出這個產品。”我每天工作20小時,一周七天。在去辦公室和回家的路上,我都在忙著工作,還要和不同時間區的人合作。我覺得自己無可阻擋。
但很快我意識到,真正的問題不在于技術,技術我們可以搞定,而是所有權問題。各家公司都想掌控自己需要的基礎設施,這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變得困難。每家公司都想占一塊蛋糕,沒人愿意為了共同目標一起努力。于是,我第一次經歷了倦怠期,感覺像是被貨車撞了。我在六個月內徹底耗盡了精力。
這個經歷讓我明白,不能把失敗看成是短期的事情。我們需要關注長遠的目標,這是我們在Sui團隊一直遵循的理念。我們不只在追求快速的勝利,而是在建設一個真正去中心化的互聯網。
這不僅僅是1%的改進,而是100倍的提升。我希望這是我能反復講述并引以為豪的事情。但這也需要一個同樣追求100倍成果的團隊,而這一切都始于Facebook的Libra項目。
05
與100倍團隊的相遇
在經歷了在VMware的職業倦怠后,我來到了Facebook。
在Facebook,我開始參與一個叫Libra的項目,這個項目非常有野心。Facebook組建了一個聯盟,目的是打造一個全球數字貨幣和支付系統。吸引我加入Facebook的原因就是他們能做到我們之前工作中沒法實現的團隊合作:在Facebook,大家能圍繞共同目標齊心協力。
雖然我在Oracle和VMware看到的“啟動問題”依然存在,但我覺得Facebook通過Libra和Diem的聯盟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致力于為全世界構建這一基礎設施。
我們的目標是讓網上轉錢跟發電子郵件一樣簡單。我們認為這是一項公共事業,能真正幫助全世界。老實說,經歷了之前的事情后,Facebook的工作感覺輕松多了,環境完全不同。
Facebook組建了我見過的最棒的研究團隊之一。團隊里有來自斯坦福的教授、杰出的計算機科學家和來自世界各地的聰明人。
我與David Marcus和Kevin Weil的合作經歷都非常好,大家對實現我們的目標都很有熱情,團隊氛圍很棒。
不過,即便有這么多優秀的人才,我們還是面臨很大的挑戰。最大的問題是,由于Facebook過去在公眾信任和數據隱私上的問題,很多人對他們啟動新金融系統表示懷疑。
想想看,如果你明天醒來,發現20億人都有了“Facebook銀行”的賬戶,那簡直是世界上最大的銀行。這對任何國家來說都很可怕。
公眾普遍認為:“我不信任Facebook,因為它是個壟斷公司。”這就是我們想解決的問題:如何在不信任的基礎上建立信任?結果,Libra沒能成功。回想起來,我們可能低估了國會對Facebook的壓力。不過,我真心覺得扎克和David Marcus應該受到贊賞,因為他們敢于嘗試別人不敢做的事情。
說到底,Facebook的失敗反而給了PayPal、Visa、Circle等其他公司機會。他們在Libra上的投資以及隨后取消該項目,實際上為其他人打開了大門,我認為他們應該為此受到贊揚。
看到這個優秀團隊因為外部因素而失敗,真的讓我很難過。那是我工作過的最好的團隊,而我對接下來該怎么做一無所知。
06
沒有計劃的優秀團隊
Sui 的五位聯合創始人
我還想說,Libra的失敗對我個人而言也蘊含著成功的種子。如果沒有那次失敗,我就不會有機會與那些優秀的人才合作,他們最終聚在一起創建了Mysten Labs,并隨后推出了Sui。回顧我在Facebook的時光,有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那就是Evan和他的團隊讓我感到震撼。Evan是一位杰出的領導者,也是一個偉大的遠見者。
Evan
Evan是LLVM的主要創新者之一,這項技術為大多數iPhone以及我們每天使用的無數其他設備提供了支持。它在科技界是一個巨大的變革,而他的工作也為他贏得了享有盛譽的ACM計算機科學獎,這個獎項也頒給了許多頂尖的計算機科學家。
他在Facebook領導研發團隊,團隊成員就像瘋狂科學家,創造出我們日常使用的各種東西。因此,當有機會與Evan和他的團隊合作時,我立刻抓住了這個機會,這段經歷也讓我與未來的Mysten Labs聯合創始人們建立了友誼。
由于Libra/Diem的發布延遲似乎沒有盡頭,Evan和我聚在一起。他問:“如果我們要創辦一家公司,你希望和誰合作?”他把同樣的問題問了其他創始團隊成員。大家的回答都是一致的,這顯然是注定的結果。Sam Blackshear是Facebook的頂尖工程師之一,Move編程語言是他的創意。這家伙是個天才。
左:Sam Blackshear;中:Evan;右:Adeniyi Abiodun
接下來是共識專家George Danezis。
Facebook實際上收購了他的公司Chainspace,以幫助構建Libra,這足以證明他的能力。
最后是Kostas ‘Kryptos’ Chalkias,他想出的東西真是令人震驚。
在Facebook,他是所有與加密相關事務的首選人選,WhatsApp中使用的許多密碼算法都是由他開發的,這款應用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應用之一。
我們一起開了個電話會議,結果大家提到的名字完全一致。于是我們決定:“干脆就這樣做吧!”對于角色和職責沒有爭論。老實說,我們甚至還不知道具體要構建什么,但我們明確一點:我們想要一起合作。這就是Mysten Labs的誕生,這個開端非常好。
07
智能資產的全球協調層
Libra的愿景是讓匯款像發送電子郵件一樣簡單,依靠一個由多家公司組成的聯盟來控制基礎設施。當我們創立Mysten Labs時,我們意識到這個愿景太狹隘了。我們想要建立更大的、開放的和去中心化的東西。
我們也不追求快速成功。正如我之前所說的,這不是1%的改進,而是100倍的提升,這需要是讓我可以反復談論并感到自豪的東西。
世界正在全面數字化,每一種資產都在默認變成數字形式。如今,互聯網在數據傳輸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但在傳遞價值或意圖時卻顯得不足。如果我想給你轉賬,我們面臨的是一堆混亂的協議,沒有哪個能真正控制資金。
那么,互聯網需要什么樣的基礎設施,才能創建一個可以無縫構建、協調和組合資產的世界呢?
如果我們要擁有數十億的資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資產,如何才能以統一的方式協調這些資產的意圖,讓其他人也能參與其中?
我們明白了,這就是我們的使命。
所以,在Libra的灰燼中,Sui的愿景逐漸浮現——數字資產的全球協調層。這是一個很有野心的目標。
但關鍵是:我們知道自己有能力應對這個挑戰。
我們不是一群只是在玩弄加密技術的技術男。團隊中有很多曾參與建設可擴展到數十億用戶的系統和應用的人。我們擁有必要的技術和實際經驗,能打造一個真正能在全球范圍內運作的產品。
對我來說,這一切都完美契合:一個宏偉的愿景,一個我完全信任的團隊,還有機會對互聯網的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
我相信我們有足夠的人才來實現這一目標。
隨著建設的推進,我們團隊的實力愈加明顯。從最快的共識協議到面向對象的方法,再到行業中最佳的開發者體驗,Sui逐漸成形。
我們也明白,完整的愿景不僅僅是一個全球協調層。我們需要一個存儲層和網絡基礎設施。我們正在與Walrus合作構建一個全球存儲層。接下來,我們還會建立一個全球網絡層,我們正在一步步搭建整個技術體系。
我可以自信地說,目前沒有任何L1區塊鏈能與我們在Mysten Labs所追求的愿景或技術相比。而且,沒有其他公司能擁有我們團隊那樣的人才。這就是我相信我們能勝出的原因。正如我之前所說,我討厭失敗。我是個不善于接受失敗的人,而這是我堅信我們一定能贏的比賽。
你可能會問,為什么我花這么多時間講述自己的故事,而不直接聊聊Mysten Labs的激動人心的內容。我覺得了解我的背景很重要,這樣你才能看到更全面的畫面。表面上看似一帆風順,但其實并非如此。就像加密世界一樣,我的旅程充滿了波折——不穩定、不確定,有時甚至冒險,可能還顯得有些魯莽。如果你能看到這里,感謝你的耐心。如果你對Sui的愿景更感興趣,下一篇文章見,我們會深入探討。
原文鏈接:https://x.com/EmanAbio/status/1843693501298684355
原文作者:Adeniyi Abiodun
編譯:白話區塊鏈
本文鏈接:http://www.zhucexiangganggs.com/kp/du/10/5489.html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DPs2EbchbaDW5_ieLL0FX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