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BMedia / 來源:https://abmedia.io/kol-insights-during-bear-market
死氣沉沉的熊市,又碰上強力的全球監管,這些努力鉆研加密貨幣創新發展的「Degen」們,有什么你不知道的投資智慧與趨勢觀點嗎?
你認為2023 下半年加密貨幣趨勢?
Coinversation
Xiaona:2023 下半年的走勢,個人認為會比較平庸,出現大牛或是再跌出個深坑的概率都不會太高。相較于2022 年,再來一個堪比ftx luna 事件的概率太低了。
Bee:我認為2023 年下半年的市場是下行的。債務上限和銀行危機等問題迫在眉睫、加上加密貨幣市場與股票市場走勢的相關性,以及缺乏強而有力的敘事或催化劑,使我對加密貨幣市場于今年回牛抱持懷疑態度。盡管我很希望它發生,但我不認為在2023 年下半年會明顯轉為牛市。
Lao Bai
從向下視角來看,當前市場不具備2022 年Luna、3AC、FTX等「大雷」事件的基礎,加息也臨近尾聲,所以想要跌破去年底的低點難度很大,圈內與宏觀都不具備「深熊」條件。
從向上視角來看,當前市場缺乏當年新公鏈,Defi等核心創新,下半年唯一值得期待的大事件只有以太坊坎昆升級。但Aptos、OP、Arb、Sui 等新代幣上線動輒幾十億上百億的FDV,讓原本就流動性匱乏的市場消化困難。加息雖然停止,但利率大概率高位維持,年底之前不太可能降息放水。所以圈內與宏觀也不具備大的「走牛」條件。既然無法深熊與走牛,那么市場也就只能上下震蕩了。
Alvin
目前仍然沒有讓我認為能夠在今年回牛的訊號,對于市場也還是相對保守操作,Q3、Q4 可以開始關注坎昆升級所可能帶來的layer 2 風潮,然而最壞的情形或許已經過去,再來就是穩住等到明年的比特幣減半了。
2lambro
我個人是看跌的。關鍵原因是總體經濟及幣圈市場中沒有什么重大事件會在最近發生。比如說,我們現在有期待什么大事將發生呢?以前可能是以太坊合并,現在是中國的敘事…或是監管呢?我很高興在市場回暖時,是有抓到節奏的,但我真的看不到任何好的敘事將至,我希望我錯了。
小浣熊
不懂得呢,對于中長期趨勢的判斷不是我擅長的。
你近期關注哪個區塊鏈賽道?
Coinversation
Xiaona:個人主要關注在DeFi,尤其是衍生品市場。
相較于傳統金融,這個賽道在DeFi 仍處于早期,市場能發展的空間非常足夠;雖然很多人認為,DeFi 非主流,但我個人較感興趣,且認為DeFi 為區塊鏈產業里其他板塊發展的根基。
Bee:我關注的領域一直都是DeFi,目前正在密切關注的賽道包含衍生品交易協議,當中包括波動率產品協議、合約交易、期權及利率交換(intesrest swap) 等類型的協議。密切關注的三個項目是GammaSwap (我是其團隊成員,當然是有一些個人偏見的,我也不排斥讓讀者知道)、Dopex 和Pendle Finance。
Lao Bai
近期關注的賽道主要是下面三個:
公鏈 – 公鏈算是區塊鏈永恒的話題,也是最為重要的基礎設施,所以必須保持時刻關注。公鏈賽道目前主要是在看模塊化的技術,比如前段時間特別火的RAAS (Rollup as a Service),以及可以真正提升EVM 性能天花板的項目,比如我之前Twitter 上提到的ABCDE 會領投的「神秘」項目。
GameFi – 目前來看DeFi 的創新陷入一個相對瓶頸,出圈的方式也暫時沒有頭緒,所以GameFi 依舊可能是破圈的最佳途徑,在經歷了Play2Earn 的泡沫之后,GameFi 賽道有許多新的嘗試,包括Play & Earn、Play2Own、Bet/Risk/Skill 2 Earn、Fully Onchain Game (Autonomous World)等等,其生命力明顯超越DeFi 與NFT,賽道整體融資金額也非常之高,未來1-2 年有希望誕生破圈應用。
AI – 隨著ChatGPT 的火熱,AI 已經成為科技與金融圈最為重要的話題,美股都被AI 帶了起來。且這一波AI 不再是泡沫,而且切實可以改變人類生活和應用的底層科技。大家常說AI 代表生產力,區塊鏈代表生產關系,如何實現AI 與區塊鏈的結合可能在下一輪牛市中變得異常關鍵,也極有可能成為下一輪牛市的主要發動機,因為回顧過去兩輪牛市,每次都必定伴隨新的技術創新和新的資產類別,17年是ETH與ICO,21年是新公鏈,Defi與NFT,25年目前來看最有希望的就是Game與AI。在一級市場已經見到越來越多往這個方向去嘗試和摸索的項目。個人感覺AI極有可能與NFT結合,為NFT打開PFP之外嶄新的應用和賦能場景。
Alvin
近期最關注的就是LSDFi 協議了, 是我近期認為最能夠持續到下一個牛市的賽道,有以太逐漸成為通縮資產、鏈上質押率逐漸提高等因素打地基,同時不管是新協議或是藍籌DeFi 如Curve、Frax 也都陸續加入戰場,下一個牛市一定會有LSD 的一席之地,因此可以從近期開始關注。
2lambro
我一直在關注以太坊Layer 2 生態,我曾想過Layer 2 生態將有所輪動,就像先前SOL、AVAX、BSC 的時代一樣,但最近沒有什么進展。
我今年早些時候在「收益率市場」上的研究投入相當多的時間,比如Pendle 和很多小型項目(這邊不太想要業配),這些DeFi 協議有的是來自GLP+LSD 收益率的可持續收益。然而,我認為它目前的價格已經反應了,除非市場回暖,整體收益率上升。我相信大多數散戶投資者仍不了解收益率市場的力量。Perpetual Protocol 仍然是我非常關注的協議,真實收益率的市場,仍處于早期。
小浣熊
錢包和Perp DEX。錢包是流量入口,Metamask 發幣之前屢有暗示,在其他錢包一直搶占Metamask 市占率的時候,他們肯定會加速改善用戶體驗,卷起來的賽道才會有機會,而且這個賽道天花板高,實打實的有數據可以研究,而且不像DEX 那些之類只用Dune 就能研究,市場效率不高,會有不少錯價的情況。主要有三個關注點:CEX 錢包(OKX、Coinbase)、手機錢包(Trust Wallet、Uniswap) 和多鏈錢包(Frame、 Rabby),Account Abstraction 錢包、Social Recovery 和zk 錢包沒有太多關注,因為估值貴,而且還在畫大餅階段,沒有數據,加上現有品牌的錢包也能轉型做這些,不確定性很大。
你如何管理投資組合,加/減倉的邏輯是什么?
Coinversation
Xiaona:這方面我很菜,還是不誤導大家了。
Bee:我是一個長期持有ETH 的人,所以我的主要重點是盡可能多一點累積ETH 的持有量。我對山寨幣的投機性投資最終的目的都是轉換成ETH,以實現收益最大化。
如果我不認為一個山寨幣最終會超越ETH 的增長速度,我就不會投資它。然而,我一般會避免頻繁投機,因為我認為加密貨幣市場受敘事轉變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我并不總是一直花時間去關注及分析。
目前,我90% 的加密貨幣配置在ETH 上,還有一些穩定幣配置,如此才能在用市場下行買入。
Lao Bai
正如上述所說,我個人不擅長二級市場分析,也因此投資組合的管理和加減倉邏輯都非常的業余和簡單,基本上就是在感覺低點的時候買入看好的賽道標的,然后Hodl,價格漲到相對滿意或是跌倒失去信心時賣出/割肉,DeFi Summer 那會經常會去各個鏈上做流動性挖礦,后來隨著DeFi 賽道整體變冷,也就很少參與了。唯一值得一說的也就是自己從來不碰杠桿與合約,永遠只玩現貨。
Alvin
熊市以來一直都是定投為主,可能至少一半的資產都拿來定投,熊市是一個可以努力累積籌碼的階段,絕對不要太騷操作讓自己本金越來越少,再來則是努力找尋有勝算在下一個牛市勝出的團隊,熊市是一個可以有效判斷哪些團隊有實力的時候,5-10% 資產拿來跟市場熱點,不排斥新東西,有機會還是可以沖一下。
2lambro
我的邏輯很簡單,不要梭哈,就不會全部被套牢。幣圈中存在太多機會,等待屬于你的最佳時機,持續耕耘找到你的強項,不要只是在市場中賭博,因為人人都是沒有耐心的。
小浣熊
分散是核心,分散不同資產類別、放不同地方、選擇不同風險,這樣不用懼怕單一投資的風險,心態健康,高中低風險也能更加得心應手。所有Yield 都要自己去做Risk-adjustment,合適的話,多高風險也能適量資金搞進去,不要說有一條硬性規則給自己,Yield 越高越高風險,但Yield 越低不一定越低風險,這里的Risk 很多人忽略的是Smart Contract Risk 和Centralization Risk ,不是說有這兩個風險就不能去,而是一定要考慮,放AAVE 放Binance 放GMX 放土礦還是放銀行都要考慮。
你分別有1000 和100000 美元,會怎么操作呢?
Coinversation
Bee:如果是10 萬美元情況較容易回答。單純就是購買ETH,因為它是我最有信心的資產。如果是1000 美元,我將投資于一個有堅強團隊和新敘事的項目,如GMX 即將進行的V2 升級,作為短期具有投機性質的投資。
Xiaona:我和Bee 一樣,90% 的資產會分配在BTC、ETH 等主流幣上,尤其是ETH;另外10% 則拿來投機。
Lao Bai
1000 美元– 會找熱點的低市值小幣,像是PEPE 這種,翻倍出本,留利潤去飛,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斷的切換熱點,爭取迅速擴大本金。
100000 美元– 一半用來配置BTC 與ETH,一半用來配置要么基本面很好感覺超跌,或是未來有圈內外熱點可以助推的優質山寨。
Alvin
十萬美元:專心拿好以太,找幾個可以長期放到下一個牛市的流動性挖礦機會,以及配置幾個看好能穩定發展到下個牛市的藍籌NFT,不頻繁操作。
1000 美元:肯定要嚕空投,再來是盡量留意各個公鏈的發展情況,自己試著組一個公鏈ETF,或是DeFi ETF,這樣長期的報酬才會高。
2lambro
如果我只有1 千美元,我不會考慮買什么幣,而是投資于自己,以獲得更好的薪水,并盡可能地減少生活費用。
小浣熊
只有1000 美元建議不要投資,Gas Fee 也付窮你,我會選擇拿去用Fiat 吃海鮮。100000 美元的話我會拿部分去炒土炮NFT 吧,容量不大但勤快就能賺錢,剩下的放錢包或者放CEX 或者放銀行,選一個自己舒服的比例。
你都是如何掌握資訊?
Coinversation
Xiaona:twitter、discord 是crypto 最好的資訊來源,不過需要自己過濾,資訊比較雜;這里也可以推薦一下我們《談東論西》的電報群,聚集著一群很厲害的幣圈玩家,大家每天都會分享非常有價值的資訊,而且非常及時,我自己也受益匪淺。
Bee:我透過Twitter了解幣圈發展的最新情況。對于總體經濟前景的分析,我喜歡閱讀BitMEX 交易平臺創辦人Arthur Hayes 的內容。
Lao Bai
三個渠道。一是自己看,主要的渠道是Chainfeeds 與Twitter ; 二是和圈內同行的交流; 三是一級市場與各個Startup Founder 的交流。
Alvin
第一手資訊會是Discord,市場有關敘事的風向會看Twitter 各類型的KOL 資訊,會有一個自己分類的框架,培養自己對市場的敏感度,掌握到各敘事的情緒轉變,定期看Alphascan、Defillama、Arkham 等工具,幫助自己能夠提前找到Alpha。
2lambro
我虔誠關注Alvin0617。
小浣熊
看Twitter 和Discord ,不是看資訊本身,是看資訊的表達方式和表達者的身份和動機。
對于美國監管逐漸施壓,亞洲漸進開放有什么看法?
Coinversation
Bee:如果美國監管施壓不放軟,我相信其他國家會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領域逐漸占據領先地位。我認為亞洲已經為下一次加密貨幣市場的繁榮做好了準備。
Lao Bai
個人感覺是兩個原因。短期的原因是FTX的暴雷導致美國對于此類事件有充足的理由擔心,這就是典型華爾街風格的「挪用客戶資產與牛市過度投機」,擔心區塊鏈行業通過類似Silvergate 之類的入口把風險傳遞到傳統金融系統,所以需要加強監管,避免類似事件發生。
而香港等亞洲地區受FTX 等事件影響較小,沒有類似擔憂。長期的原因是加密行業整體萬億市值只相當于半個蘋果,美國這種超級大國對于此類金融創新的需求沒有這么迫切與明顯,尤其是最近AI 的勢頭和帶來的機會明顯更多。
而新加坡作為小國家,資源匱乏,金融、科技、物流等是支柱性產業,所以對于新生事物和高科技項目,天然會有更高的開放性。香港則是作為曾經的亞洲金融中心,近幾年有地位不保,被新加坡和上海趕超的跡象,所以對于區塊鏈和Web3 這種有望作為「翻身牌」的東西,肯定也是要盡早抓住,掌握先機。
Alvin
心情是有點矛盾,一方面為亞洲區塊鏈產業因為美國監管而更為積極發展而開心,一方面也認為整體市場要能夠回暖,形成下一個牛市還是會需要美國局勢的明朗化才有可能,亞洲各個國家陸續于2023 年慢慢走出自己不同的路,十分有趣。
2lambro
無可奉告,這不是我的專業,我只關注市場的資金去向,希望去中心化世界在未來的資本市場中會有一席之地。
小浣熊
買兩邊是最好方法,不要對中國/臺灣/香港/東南亞有太大偏見,也不要有太大幻想。估值現在同樣質素的,亞洲項目體感是美國項目的三分之一,以前是五分之一,折價是有原因的,但夠便宜還是得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