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ason / 來源:NervosCommunity
增發率和通脹率是一個概念嗎?
Nervos的經濟模型中既有基礎發行又有二級發行,不會出現惡性通脹吧?
加密貨幣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加密貨幣的發行,加密貨幣的發行模式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我們對于該加密貨幣的價值認可程度,比如說,我們常常會提到比特幣總量只有2100萬枚,如果你購買了一枚,那么你將永久地擁有比特幣總量的1/2100萬,這可能是說服你去購買比特幣的一個重要原因。
那么我們在加密貨幣中討論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真的采用的是同樣的概念么?你真的理解什么是增發,什么是通脹,什么又是通縮嗎?所以在繼續解讀 Nervos CKB 經濟模型提案之前,我覺得有必要把這些概念先給解釋清楚。
概念的定義
貨幣增發:和字面意思基本一致,貨幣的增加發行。
通貨膨脹:最初是指流通中貨幣數量的增加,現在主要是指物價水平的上漲,貨幣的貶值,更準確的定義應該是“價格通貨膨脹”。市面上一般采用 CPI(Consumer Price Index,消費者物價指數)來衡量這一指標。貨幣增發只是通貨膨脹其中一個影響因素,通貨膨脹還受到貨幣乘數、貨幣流通速度、社會貨物總量增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貨幣通貨膨脹:用于區別物價水平上漲的“價格通貨膨脹”,僅指貨幣供應量的增加,用于替代通貨膨脹最初的意思。這個概念通常較少使用,從理解上,貨幣通貨膨脹的含義更接近于貨幣增發。
為了嚴格區分兩者,我們將通貨膨脹這一概念一分為二,用“貨幣通貨膨脹”指貨幣供應量增加,等同于貨幣增發;用“價格通貨膨脹”指物價水平上漲。
通貨緊縮:指市面上流通貨幣的數量減少,影響物價水平持續下跌。各學派對于通貨緊縮的定義也不盡相同,我們只需明確,通貨緊縮會造成物價水平全面持續下降即可。
這邊為了方便理解,我們也將通貨緊縮這一概念一分為二,用“貨幣通貨緊縮”指貨幣供應量的減少;用“價格通貨緊縮”指物價水平下跌。
本文中“貨幣通貨膨脹”和“貨幣通貨緊縮”僅和貨幣供應量有關,而“價格通貨膨脹”和“價格通貨緊縮”則對應到實際世界中用該貨幣購買物品時,物價水平的上漲和下跌。
比特幣中的理解
在這一節中我們最重要的就是弄清楚一個問題:比特幣到底是通縮的還是通脹的?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比特幣的發行模式,從2009年1月3日比特幣挖出第一個區塊開始,比特幣的發行主要遵循以下兩個規則:
1. 每間隔約10分鐘生成一個區塊,最開始每個區塊獎勵50個比特幣(10分鐘的間隔由算法來保證穩定不變);
2. 每生成21萬個區塊后,比特幣的單次產量減半,從50、25、12.5……依此類推,直至總量達到2100萬。
我們計算一下產生21萬個區塊所需的時間:
(210000*10分鐘)÷(365天*24小時*60分鐘)~ 4年
用生成210,000個區塊所需時間除以每年的總時間,結果約等于四年,這便是我們一直所說的每四年減半的由來。
比特幣的貨幣增發和貨幣通貨膨脹:
比特幣在總量達到2100萬之前,其實每年都在增發,我們可以從下圖中看到比特幣的實際年增發率。
圖中藍線為比特幣貨幣通貨膨脹速率,黃線為比特幣的價格
(來源:woobull)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比特幣的年增發率確實是隨著出塊獎勵減少不斷下降的,現在的年增發率差不多在3.86%,在經歷下一個減半周期之后,比特幣的年增發率將低于2%。所以在比特幣全部挖完前,比特幣始終處于一個貨幣通貨膨脹的狀態。
細心的朋友不難發現,比特幣的年增發率曲線并不是平滑的,而是存在非常多的波動,按照我們上面對于比特幣發行規則的定義,計算下來的曲線應該是相當平滑的,這邊就會涉及到比特幣的另一個問題,算力難度調整——比特幣如何控制出塊間隔約為10分鐘,這邊簡單描述一下:比特幣系統的難度是動態調整的,每挖2016個塊便會做出一次調整,調整的依據是前面2016個塊的出塊時間,如果前一個周期平均出塊時間小于10分鐘,便會加大難度;如果大于10分鐘,則減小難度,目的是為了保證系統穩定的每過10分鐘產出一個塊,每次難度調整的間隔周期大概是2周,這是造成比特幣年增發率曲線波動的一個主要原因。
比特幣的貨幣通貨緊縮:
前面我們已經說明了在比特幣的發行年限內,比特幣始終是貨幣通貨膨脹的,只是貨幣通脹率在不斷減少,最終趨于為零。但是如果考慮進現實中經常發生的比特幣私鑰丟失事件,那么在比特幣丟失速率大于比特幣增發速率之后,比特幣就會出現貨幣通貨緊縮的現象。
比特幣的價格通貨膨脹和價格通貨緊縮:
在此之前我們首先介紹一個在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中,經常被引用的公式(雖然該公式并不是精準的經濟分析模型,但在這里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加密經濟中的通脹和通縮):
MV = PY
其中 M 代表貨幣發行總量,V 代表貨幣流通速度,P 代表平均物價,Y 代表社會的貨物總量。
我們將 P 看作通貨膨脹的指標之一,平移等式得到:
P = MV/Y
從這個等式中,我們看到平均物價和貨幣發行總量、貨幣流通速度成正比,和社會貨物總量成反比。
這里重點說一下貨幣流通速度和平均物價的關系。貨幣流通速度可以由很多個因素決定,一方面技術的升級,比如網上支付、信用卡的普及,都會使得貨幣流通速度、換手率增加;另一方面,貨幣流通速度的增加,會使得貨幣乘數中的現金在存款中的比率降低,從而也能導致平均物價的上升,關于貨幣乘數的概念在這里我們就不展開了,在后面的估算中,我們暫且假定貨幣流通速度是一個定值。
我們這里把比特幣當成一種貨幣去進行考慮,套用一下上面的公式 P = MV/Y,P 代表平均物價;M 代表比特幣發行總量;V 代表比特幣流通速度,暫且看做是一個定值;Y 代表社會貨物總量。
M 在比特幣發行結束之后是一個定值,那么隨著比特幣覆蓋人數的增長、應用場景的增多,對應的可以購買到的社會貨物總量 Y 會增加,那么平均物價 P 就會下降,這就意味著如果我們將比特幣當作貨幣去進行使用,比特幣可以購買的現實物品的總量在不斷增加,那么我們購買同一個物品需要的比特幣的數量將是不斷減少的,這也就是我們常常聽說比特幣是通縮的原因,這里的通縮指的是價格通貨緊縮。
在比特幣發行結束之前,M 是一個一直在增加的數值,而 V 是定值,這邊就需要衡量 M 的增加速率和 Y 的增加速率之間的關系,我們基本可以這樣認為,在早期比特幣的增發速率非常高的時候,那么 M 的增加速率是大于可購買的社會貨物總量 Y 的增速的,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價格通貨膨脹的情況;在中后期隨著比特幣增發速率減緩,會逐漸小于 Y 的增速,之后就會逐漸出現價格通貨緊縮的現象了。
但在這里需要明確的就是,我們能不能用比特幣去購買不斷豐富的現實世界的物品是一個尚不可知的事件,如果在實際中比特幣的應用場景不斷減少,可以購買的物品總價值在不斷減少,那么就可能不會出現價格通貨緊縮的情況了。
關于比特幣的總結:
不考慮丟幣等現實事件,那么比特幣在發行期內是貨幣通貨膨脹的,如果將比特幣當作一種貨幣去進行廣泛使用,早期會出現價格通貨膨脹的現象,但是最終會走向價格通貨緊縮。
CKB 中的理解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 CKB 的發行模式好了:
1. CKB 有兩種發行模式:基礎發行+二級發行;
2. 基礎發行和比特幣發行模式類似,每四年減半,全部給到礦工;
3. 每年二級發行的數量是一個定值,根據 CKB 的不同狀態進行等比例分配。
CKB 的貨幣通貨膨脹:
CKB 的貨幣通貨膨脹基本和比特幣類似,前期貨幣通貨膨脹速率較高,之后隨著已發行數量的增加和每四年減半的機制,貨幣通貨膨脹速率會不斷減少。唯一和比特幣不同的地方在于,因為 CKB 存在每年固定數量的二級發行,所以 CKB 的貨幣通貨膨脹速率最終只能無限趨近于零,而不會像比特幣一樣最終在某一天會真的等于零。
CKB 的價格通貨膨脹和價格通貨緊縮:
關于 CKB 的價格通貨膨脹和價格通貨緊縮的情況,其實也和比特幣中的分析基本類似,CKB 的二級發行政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會推遲 CKB 從價格通貨膨脹轉向價格通貨緊縮的這個時間點而已。
至于比特幣和 CKB 最終會不會走向價格通貨緊縮,其決定因素還是在于比特幣和 CKB 能不能獲得市場的認可,被大多數人接受和使用。
關于這種會出現價格通貨緊縮現象的貨幣是不是適合作為日常使用的貨幣,還是會價值存儲的資產,這里我們就不再展開了,會在之后的文章中深入探討這個問題。
CKB 中的角色收益分析:
CKB 的發行模式可以參考「一張圖看懂Nervos經濟模型提案」,因為 CKB 中的基礎發行和比特幣類似,而且是全部給到礦工群體的,所以鐘愛 Nervos 的小伙伴應該知道要怎么行動了,我們就不再贅述了。下面我們會著重分析一下 CKB 的二級發行對于 CKB 體系中不同角色的影響,我們在來簡單回顧一下 CKB 二級發行的分配法則:
CKB 二級發行的引入造成的貨幣通貨膨脹,其實就是 CKB 系統在變相地在向所有 CKB 持有者收取了一定的稅,我們在這里把這個稅稱之為狀態稅。
CKB 的狀態可以分為被正在被使用/占用的狀態和未被使用處于閑置的狀態。
對于持有正在使用的 CKB,我們把持幣者分為兩類,一類是,開發者即持幣者,對于這部分用戶來說,因為他們是既是持幣者,也是開發者,所以他們只需承擔狀態稅即可。
另一類是出租自己的 CKB 給開發者的持幣者,這里就涉及租賃的概念。開發者需要租賃 CKB 來進行開發,因此需要支付一筆費用給租賃給自己 CKB 的出租方,這邊就會涉及到租賃利率。對于出租 CKB 的持幣者來說,他們為開發者提供了可以使用的 CKB 狀態,所以他們可以獲得應得的租賃利息;另外,因為這一部分出租的 CKB 也將處于使用狀態,那么還需要為此付一筆狀態稅。
在被閑置的狀態中,分為 Nervos DAO 中的代幣和保持流通性的代幣。對于將手中的 CKB存入 Nervos DAO 中的持幣者來說,同樣需要付一筆狀態稅,但是根據 Nervos DAO 的機制,持幣者會收到對應的二級發行的補償,這一補償將與狀態稅完全持平,所以對于將 CKB 存在 Nervos DAO 的持幣者來說,他們的成本/收益為零。
在被閑置的狀態中,還有一部分在保持 CKB 流通性的持幣者手中,對于他們來說,需要付一筆狀態稅,但是他們的狀態沒有被占用或出租,也沒有將代幣存入 Nervos DAO ,所以,他們也不會產生其他另外的成本及收益。
梳理一下,CKB 系統中各角色的收益如下:
·開發者即持幣者:-狀態稅
·純粹的開發者:-租賃費用
·為開發者提供 CKB 租賃的持幣者:+租賃費用 -狀態稅
·將 CKB 存入 Nervos DAO 的持幣者:+分配給鎖定在 Nervos DAO 中的 CKB 對應的二級發行 -狀態稅 = 0
·用于保持 CKB 流通性的持幣者:-狀態稅
·礦工:+基礎發行 +分配給處于使用狀態的 CKB 對應的二級發行 +交易手續費
參與討論
關于本話題最初的討論來自于 talk.nervos.org 中真好吃老師的一篇帖子「增發與通脹」,歡迎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論壇,參與關于本話題的討論。
PS:感謝 Kelly & Clare 對本文的審閱與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