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來源:
2019 年,許多虛擬貨幣的愛好者仍然在爭論國家干預虛擬貨幣是好事還是壞事。這是一個很有分歧的話題,尤其是當我們考慮到——比特幣發展背后的源動力是個體對自由的追求!
很多國家在 2017 年后仍在關注加密貨幣,一些國家比較激進,試圖利用加密貨幣行業帶來的新機遇,而另一些則采取禁止加密貨幣的做法。
很多國家早在 2013 年就開始干預虛擬貨幣,相信大多數人可能會對此感到驚訝。在本文中,我們就來回顧一下區塊鏈在 2013-2014 年的歷史。
01
2013年
1.牛市 VS 國家
2013 年初,比特幣的價格為 13.30 美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由于技術問題和國家監管的影響,加密資產的價格劇烈震動,這也驗證了加密資產的高波動性。
2013 年 3 月,由于比特幣分叉,比特幣價格暴跌 23% 。升級錯誤導致產生了兩條鏈,它們在 6 小時內同時記錄了不同版本的交易歷史。社區馬上注意到了這一點,并將所有版本都降級到 0.7 版之后,問題才能得到解決。在這幾個小時內,Mt. Gox 停止了存款功能,導致比特幣崩盤。
2013年比特幣暴跌
幾個小時后,比特幣價格回升至 48 美元的歷史高位。這是對比特幣去中心化治理的第一次考驗,因為開發者需要說服大多數已升級到 0.8 版本的節點降級為 0.7 版本,以保持交易鏈的唯一性。
2013 年 3 次價格大崩盤
一個月后,即 5 月 15 日,美國當局介入并查封了 Mt. Gox 的賬戶,源于他們沒有注冊 FinCEN 貨幣匯款指南。
14個被列入加密貨幣資產Internet Archive
這是使用 Internet Archive Wayback 機器從 Coinmarketcap.com 獲得的最古老的屏幕截圖。時間是 2013 年 5 月,令人奇怪的是——當時只列入 14 種加密貨幣資產。
2013 年 6 月 23 日,另一個里程碑事件發生了,美國緝毒局的 DEA 將11.02 個比特幣列為美國司法部的扣押資產。這是國家機構首次扣押比特幣,這增加了比特幣作為有價資產的合法性。
2013 年 7 月,加密貨幣領域遭受重創。總部位于西雅圖的軟件工程師 J.R.Willet 推出了第一個初始代幣發行(1CO):Mastercoin,后來更名為Omni。這種發行代幣的方式在未來幾年被許多項目利用。
下半年,區塊鏈的發展向前跨躍了一大步——以太坊問世。
3.Blockchain 2.0,即以太坊
Vitalik Buterin 是比特幣雜志的程序員和作者,他在白皮書中定義了以太坊,并展示了構建去中心化應用平臺的愿景。
首先,V 神試圖在比特幣社區內達成共識,開發一種可以允許應用程序開發的腳本語言,但經過多次討論后,依然以失敗告終,于是,他提出了以太坊。這是白皮書的摘錄:
試圖解決基于比特幣的智能資產、智能合約以及去中心化自治企業的難題,這是我們對 Cryptocurrency 2.0 技術最初產生興趣的原因。
然而,我們在研究中意識到:雖然比特幣協議對于貨幣、基礎的多重簽名托管和某些簡單版本的智能合約來說,已經足夠了,但是,存在一些基本的限制,這使得它對于超出某些特定范圍的事物都不可行。其功能范圍非常有限。
10 月,聯邦調查局在逮捕了絲綢之路暗網市場的負責人羅斯后,查獲了 29,678 個比特幣。聯邦調查局認為絲綢之路的銷售額超過 950 萬比特幣,收入為 600,000 比特幣。
按當時的價格計算,這相當于 12 億美元的收入和 8000 多萬美元的傭金。大約在同一時間,OpenCoin 更名為 Ripple Labs 。
4.中國的比特幣的禁令
在接下來的幾周時間里,比特幣的價格升至 755 美元,在 11 月 19 日當天暴跌 50%,至 378 美元。
到 11 月底,價格達到了歷史新高 1163 美元,隨后是漫長的熊市,一直持續到 2015 年,價格下跌了 87% 。
此次崩盤主要歸因于 2013 年 12 月 5 日,中國人民銀行禁止中國金融機構使用比特幣。百度停止接受了大部分比特幣相關的服務,比特幣價格再次暴跌。
5、佛系屯幣
12 月 18 日,加密社區最有意思的一個梗誕生了。
自中國禁止機構交易比特幣,比特幣價格急劇下跌,在這種情況下,用戶“ GaeKyuubi ”在 BitcoinTalk 平臺上開通了一個名為“ I AM HODLING ”的帖子。
這就是這個梗的由來。這個帖子還有很多其他的拼寫錯誤,用戶承認在寫這個帖子的時候喝醉了。
隨后,幾十位論壇用戶借用了這個意思,并用它產生出很多梗。后來,一些人把這個詞重新定義為一個縮寫(HODL = Hold for Dear Life 佛系持幣),重申把使用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作為一種價值儲存手段。
02
2014年
比特幣在其誕生的五年后便迎來了盛況,2014 年,比特幣在層出不窮的丑聞、國家的禁令和一些新項目的發行中價格不斷走低,而那些新發行的項目如今已成為主流加密貨幣。
1.交易平臺破產
2014 年,臭名昭著的交易平臺門頭溝( Mt.Gox )開始走向奔潰。
2014 年 1 月和 2 月,交易平臺問題越來越多,尤其是關于交易延展性的問題,使得該交易平臺停止了所有比特幣提款業務。不出所料,這導致比特幣價格迅速崩盤,抗議者開始在門頭溝的東京辦事處門口游行示威。
2 月下旬,該公司的一份 PPT 被泄露,該公司承認丟失了 744,408 枚比特幣(約合 3.5 億美元)。
2014 年 4 月,門頭溝企圖利用外部投資來填補虧損的希望落空后,正式向外宣布他們正在日本申請破產。Nobuaki Kobayashi 是交易平臺的破產托管人,大眾常常指責他,據稱就是因為他賣掉比特幣償還門頭溝的債務,才導致了加密貨幣 2018 年的熊市。
比特幣實體銀行 Neo&Bee
2014 年 3 月,發生了另一件丑聞。塞浦路斯比特幣實體銀行 Neo&Bee 因異常活動,暫停了所有 BTC 股票交易。早在 2013 年,塞浦路斯信貸危機之后,Neo&Bee 項目曾經大肆宣傳,并于 2013 年 9 月成功上市。
在開設了他們的第一個實體分公司后,首席執行官 Danny Brewster 因塞浦路斯的起訴而飛往英國。前員工曾在 Reddit 上譴責公司的狀況。
2.中國對比特幣的第三次禁令
2014 年 5 月,加密貨幣世界遭到中國的當頭一棒。為應對總部設在北京的全球比特幣峰會,中國當局向所有媒體機構發出指示,不能對會議進行任何報道,但隨后這些指示被泄露:
“所有網站不得參加或報告峰會,不能炒作比特幣,所有關于比特幣的報告都必須符合金融監管機構的規范,請立即執行以上要求。”
此前,中國工商銀行( ICBC )宣布所有與比特幣交易有關的賬戶將被關閉。中國五大比特幣交易平臺的首席執行官也拒絕參加全球比特幣峰會。
3.以太坊時代
2014 年 1 月,在邁阿密舉行的北美比特幣會議上,以太坊問世。
會議期間,有一群人在邁阿密租了一間房子,這些人有 Gavin Wood ,Charles Hoskinson 和 Anthony Di Iorio,其中 Anthony Di Iorio 是多倫多人,為該項目提供資金。他邀請了朋友 Joseph Lubin , 而 Joseph Lubin 又邀請了記者 Morgen Peck 來為這個項目作證。
到 2014 年 4 月,Gavin Wood 發表了以太坊黃皮書。
后來世人熟知的以太坊虛擬機( EVM ),就是基于黃皮書的技術規范,以及通過七種編程語言(C ++,Go,Python,Java,JavaScript,Haskell,Rust)來實現的。
到 2014 年 6 月,也就是以太坊宣布面世的六個月之后,創始人再次在瑞士楚格的一間房子相聚。V 神宣布,該項目將以非盈利方式進行,這就是我們后面所知的以太坊基金會。不過那時 Hoskinson 已經離開了項目團隊。
同樣在 6 月,V神贏得了 2014 年 Thiel Fellows(泰爾學員計劃)。PayPal 聯合創始人和風險投資人 Peter Thiel 投資 10 萬美元,這極大提升了 V神的知名度,在以太坊代幣開售之前,V 神一直霸占著整個加密貨幣領域的頭條。
以太坊的開發資金來自于 2014 年 7 月至 8 月期間持續 42 天的代幣銷售。
參與者可以用比特幣交換以太。此次交易凈收入 31591 個比特幣(當時約合 1840 萬美元),共對外銷售了 60102216 個以太。這筆錢被用于支付法律費用、平臺的開發以及為 ETH DEV 非盈利組織下的進一步開發提供資金。
全世界的開發者,團結起來!
以太坊很快就圍繞其開發聚集了越來越多的宣傳和社區,論壇和 Reddit 子版塊也越來越多,盡管從一開始就有人對以太坊安全性和可伸縮性提出了質疑,但是,到目前為止,以太坊還是開發算力更強的區塊鏈協議。
2014 年 11 月,ETH DEV 在柏林舉辦了為期 5 天的 DEVCON-0 研討會,將來自世界各地的以太坊開發人員聚集在一起。
V 神在 DevCon-0 大會上發言。
DEVCON-0 會議上的許多議題對多種計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以太坊更加可靠、安全和可擴展。以太坊的編程語言 Solidity(專門為實現智能合約創建的高級編程語言)于第二天發布。
4.大項目概覽
2014 年還有很多其他項目推出,以下是主要項目的總結:
-
下一代 McCaleb 發行
同樣,在 2014 年 7 月,Mt. Gox 和 Ripple 的創始人 Jed McCaleb 與 Joyce Kim 一起發行了 Stellar 開源協議。Stellar 于 2014 年 7月 31 日首次亮相,獲得了支付公司 Stripe 300萬美元的種子投資。
該項目最初是基于 McCaleb 的瑞波協議,Stellar 開始開發自己的 Stellar 智能合約,該合約于 2015 年問世。
-
穩定幣的到來
虛擬貨幣的另一個新項目是 Realcoin,它是 Tether 的前身,由布洛克·皮爾斯( Brock Pierce )、里夫·柯林斯( Reeve Collins )和克雷格·塞拉斯( Craig Sellars )于2014年7月宣發,宣稱是第一種以美元背書的加密貨幣。
USDT前身
10 月 6日,第一批使用 Omni 底層協議,與美元對標的穩定幣在比特幣鏈上發行。11月,Reeve Collins 宣布重新命名為 Tether 。
-
瑞波幣的第一個應用場景
到 2014 年 12 月,Ripple 實驗室與全球支付服務 Earthport 合作,將 Ripple 的軟件和 Earthport 的支付系統結合,這標志著 Ripple 協議的首次網絡使用。
03
小結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13 年到 14 年,區塊鏈行業產生了許多新的項目以及標志性的事件,同時,也有些人或事,永遠消失在過去。
后續,我們將繼續介紹區塊鏈行業的發展歷史......
歷史從不會重復,但總會驚人的相似,這幾年發生的哪些事情你認為可以載入“區塊鏈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