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話區塊鏈編輯部 / 來源:白話區塊鏈
如果將2018年稱之為“公鏈元年”,2019年或許可以稱為“跨鏈元年”。
3月14日,主打“跨鏈技術”的Cosmos項目主網成功上線,開啟了業內人士對新一輪跨鏈機制的熱烈討論。除了Cosmos,按計劃今年下半年另一個主打跨鏈的知名項目Polkadot也會上線主網。此外,行業里還有許多在路上的跨鏈項目。
跨鏈項目的落地,會給整個區塊鏈行業帶來哪些影響呢?會不會對現有公鏈產生沖擊?白話區塊鏈文字采訪了Nervos團隊和imToken錢包團隊。
以下是采訪內容:
什么是跨鏈
白話區塊鏈:能否用最簡單、白話的語言,給我們用戶描述一下什么是跨鏈?
Nervos:從應用的角度來說,跨鏈就是一個鏈上的狀態。通常是某種加密資產,通過某種方法轉移到了另一條鏈上,比如 Alice 將10個 BTC 從 Bitcoin 區塊鏈上轉到 ETH 區塊鏈上變成了10個 WBTC。從技術的角度來說,跨鏈是通過一個協議,保證一個鏈上的事件一定會觸發另一個鏈上的某個事件。上面的例子中,實際上是 Alice 在 Bitcoin 區塊鏈上將10個 BTC 轉到了某個托管地址,然后由合約在以太坊上將10個 WBTC 轉到 Alice 在以太坊上的地址。跨鏈協議的存在就是要保證這個過程的安全性,從而防止一個事件發生了而另一個事件沒有被觸發。
imToken:簡單一點的對比,跨鏈之于區塊鏈,就如同互聯網之于局域網。
從比特幣2009年初誕生以來,十年的發展,涌現了非常多的公有鏈項目,早期是針對比特幣的克隆技術,如:萊特幣,狗狗幣,點點幣,未來幣等等。2015年誕生的以太坊,作為首個圖靈完備的智能合約平臺,又帶動了一批區塊鏈2.0項目產生。從整個行業來看,比較知名的公有鏈就超過上百種,各自有不同的技術特點、改良創新、利益追求和應用場景,但每條鏈就好比局域網,互相之間是無法通訊和交互的。如果每條區塊鏈都承載著自己的生態和價值的話,當前行業的現狀就是:汪洋大海,漂浮著滿眼的「價值孤島」。
跨鏈,本質上就是要解決孤島問題,讓「局域網」狀態的區塊鏈之間能夠互聯互通,我們一般叫做鏈的「互操作性 Interoper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