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lancker小伙伴 / 來源:Plancker
Greenpill中文讀書會第二期
獻給alpha新世代:加密學如何讓世界重生
活動時間:2022.04.17 02:00 PM UTC+8
領讀人:Terry Tien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
領讀內容:chapter3 "When"、chapter4 "What",希望分別重點討論第一性原理視角下的“新金融體系”和博弈論概念視角下的協調治理。
參與方式:北京線下參與或線上會議(參與活動需要提前報名,回答問題,通過我們的認證后會主動提供給你參與活動的地址和會議鏈接)
主辦方:Greenpill中文社區
支持社區:PlanckerDAO、Crypverse、DAOSquare
▍前言
本讀書會是Greenpill中文社區學習、研討Greenpill的線上讀書會,分為三次。歡迎對web3公共治理感興趣的朋友參與。我們將為參與者提供會后知識鞏固/答疑。
作為Greenpill第二期讀書會,本次分享內容是第一期讀書會的承接,建議小伙伴閱讀上一次讀書會活動資料。Greenpill中文讀書會第一期:活動總結
有關Greenpill中文社區
Greenpill中文社區是一群受Greenpilled思想影響的web3愛好者、社會建設者、未來夢想家和互聯網公民自發組織的社區。關注主題圍繞區塊鏈、加密經濟學、社會學理論、博弈論等多個方向。我們旨在向人們傳播“再生加密經濟學”精神,號召碳中和及使用清潔能源、建設新型協調機制、資助公共物品等,運用再生加密經濟學開拓人類的發展空間、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tg:https://t.me/greenpill_cn
twitter:@CGreenpill
什么要發起《綠藥丸》讀書會?
我們希望吸引和識別更多的同道中人加入我們,一起為行業做貢獻。我們希望篩選出《綠藥丸》的倡議有熱愛的人,組織起來為第下一版做貢獻。我們希望熱愛Dao和對治理話題感興趣有熱情的人,組織起來共同探索。
Greenpill后續編寫:
讀書會之后,我們希望繼續組織該話題的社會研究,為下一版本的編寫貢獻力量。如果你閱讀書籍或參與了讀書會后收獲良多,可以之后報名參與進來。以下為初步參與條件:1. 具備一定的社會/政治學知識 2. 了解web3生態有自己的見解
Terry Tien:
大家好,
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與大家交流green pill這本非常具有前沿精神的書。
我自己是政治哲學研究背景,在green pill里也體現了很多相關路徑。正如Owocki自己所言,當前的第0版實際上是一個底層架構,提出的很多概念需要經過社區與其他貢獻者的努力去填充豐盈,以web3的形式完成后續版本創作。
因此我個人理解,讀書會本身也是一個再解讀再創作的過程,需要大家一起交流貢獻??
▍Terry領讀部分
回顧上次的讀書會,我們討論了如何定義Greenpill視角下的協調失靈和它聚焦的面向:鏈下和鏈上的協調失靈。其次,我們討論了再生機密經濟學的特征。最后我們總結Green Pill的基礎目標和終極目標,即web3基礎設施協調失靈解決方案和全球范圍內協調失靈的解決方案.
協調矢靈:
以公地悲劇為表現的公共品治理失靈一一市場失靈+政府失靈
Web3面向協調失靈的可能性一一社群治理模式與共享經濟
再生加密經濟學的特征:再生加密經濟學在社會系統研究的范疇內—因此不可能完全脫離現有系統的規范化
產生凈正外部效應一從碳中和開始
基本構造塊是Impact Dao——資源消耗類型彈性、可持續
綠色藥丸的基礎目標: 組建 web3時代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組織協調模式—區塊鏈加密貨幣系統中的公共品問題
綠色藥丸的終極目標: 實現全球性范圍內社群治理模式的協調-----面向人類社會的治理協調設想
05.
第三章
何時?When?
謝林點 Schelling Point
謝林點是博弈論中,人們在沒有溝通的情況下做出選擇的傾向。做出這一選擇是因為它看起來自然、特別且和選擇者有關,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實例來解釋:
我和一個人要分100元,每個人寫一個數字,希望自己得到多少錢。若兩個人寫的數字之和小于100,每個人分到自己寫的錢數;若兩個人寫的數字之和大于100,則每個人都得不到錢。在這個實證實驗中(40人),有36個人選了50,有兩個人選了40和49.99;只有另外的兩個人沒有選擇在這樣的區間。博弈雙方在沒有交流的情況下大致能猜到對方和我怎樣能達到最優。
謝林點涉及到三個核心概念,一個是無交流、二是自然選擇、三是具有特殊性(在這個例子中體現為選擇50%)。
在市場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例如,A和B廠在市場中都生產100w個茶杯,標價10。但A經過市場調查發現,它可以生產150w個茶杯,標價8,這樣可以擴大利潤。但他為什么沒有這樣做?因為它知道,它提高產量,B也會采取相同的策略。A和B一起增產的時候,因為市場的需求有限,利潤反而會降低。因此A和B都會在明知道自己可以單方面提高產量的情況下不去提高產量,維持平衡。
理解了這個概念,那為什么本書要把謝林點擺在這里?從邏輯上可以歸納出四個步驟。
首先,提出謝林點是因為在前Web3時代中謝林點很不好找。因此第二個關鍵點在于Web3需要共創新的謝林點,解決協調失靈。即部署到分布式區塊鏈網絡中來創新一種設計機制。第三,目前有一個巨量的資金池基礎(2.1萬億),可以將其利用起來,創造全球金融網絡下的新的金融體系。最后,如何來完成呢?書中給出的方案是投資底層數字基礎設施(公共物品),將價值觀編程進加密貨幣,確保公共價值可持續。之前我們討論了公共物品和治理的協調失靈,這一周我們來討論為什么之前不行,為什么現在行的問題。
第一性原理 First Principles
接下來,在第67到69頁,從第一性原理出發,有三個相似的三段論推演書。
第一性原理最初是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哲學概念。它是邏輯性的思維方式,特征是從根本原理入手。亞里士多德的定義是,第一性原理是基本的命題和假設,不能被省略和刪除,也不能被違反。一個體系在建構之初,一定有一個第一性原理。
歸納法是從人類的經驗出發,而第一性原理則是演繹法的邏輯方式,最底層則是一種先驗原則,是無法被驗證而給定的。例如上方這個圖,從分子到夸克,逐漸把它分解成最底層的邏輯。我們日常用的電腦,我們認為有電腦一定就有鼠標鍵盤,我們要用手去操作它。如果從第一性原理出發,鼠標和鍵盤提供的是用思維在電腦上實現某種操作的方式,有沒有可能拋棄這些?如馬斯克提出的腦機接口。這就是拋棄了經驗,而對對問題的分解再組裝。
我們看67到69頁,這里面的邏輯都是三段式的邏輯梳理,每個三段式的第一段,都是第一性原理視角下,它所認為的邏輯起點。這三個邏輯起點都是什么呢?web3資金池足夠大、公共物品足夠重要和互聯網、區塊鏈帶來信息服務、金融的新用途。這三個邏輯起點相加我們可以歸納出一句話,就是以足夠資金支持編程進價值觀的加密貨幣公共物品,形成公共物品可持續、人類繁重的新金融體系。它解釋了為什么現在是我們的好時機。
73頁非常重要,是留給大家思考的。相關問題不僅在Web3發展的當下階段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長期都值得人們思考。
約束堆棧
接下來,提到了約束堆棧的概念。堆棧是排序的數據結構,用它來類比人類社會系統,是因為它認為可以在不改變最底層邏輯之下,改寫棧頂的文化、媒體和金融這樣上層的文化規則。
對此我有幾個問題。首先,現實世界是否能用計算機結構中的堆棧技術來類比?其次,自下而上的堆棧順序(即數學、體育、權利結構、法律、金融、媒體、文化這個順序)是為什么,是怎樣出現的?——不過這不影響我們閱讀本書。
螺旋動力學
下一頁又是一個類似的圖——螺旋動力學。看起來有點讓人怵頭,因為對于我們大部分人而言又是一個全新的知識體系。DR Ed Beck and Chris Cowen在螺旋動力學中提出了一種對世界歷史演化的認知。我們如何來看待世界歷史的演化?人的本性不是恒定不變的,人從戰略發展的角度下能適應環境。從而,他們創造了一個復雜的世界概念模型,并用顏色進行填充。
不過在下面這張圖中,顏色被顛倒過來了,即青綠色應該是螺旋向上的最上端,但可以更好的輔助我們理解。
他認為人類史的演化的發展過程橫向可以分為學習系統、思維和結構,大致是螺旋上升的。但他也提出,個人或是組織在不同的場景中,主導的層級是不同的。例如,一個組織在內部協調時,可能是處在綠色這個平等主義的層級。但同樣是這個組織,它進入市場競爭的時候,它可以回到紅色的層級,以自我為中心你死我活的競爭。層級是向下兼容、平衡的。那么把這張圖放在這里,Owocki認為在未來,解決了協調失靈的金融體系和模型應該是無限趨向于黃色和青綠色,即螺旋動力學的后兩個階段的。
例子:阿富汗在美國入侵之后,扶持了民選的政府,實現了在制度上、設計上是委任代制的民選代表形式。但一旦本國內部國家結構瓦解后(塔利班重新掌權后),國家結構就降到了紫色的(部落式的)組織結構。在人類發展歷史中,組織結構可以上下螺旋運作。
民主的形式
我們上次讀書會拋出了一個問題:鏈上社區如何回應和國家的關系。從76頁開始,講了四個社會變革過程。一言以蔽之,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從狩獵采集階段到了信息階段,人類治理形式和自治模型也在發展。但Owocki以及其他政治家認為,民主的形式已經跟不上生產力的發展了。從中世紀農業社會過度到工業生產時期最大的一個變化就是代議制民主在人類社會中的產生和它作為普適價值的確定。人民主權這一概念的出現伴隨著委托代表式的民主形式。但從19世紀開始,經歷了兩百多年的發展,委托代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民主治理的需求了。在完善的西方民主社會中,代表首先被政黨所俘獲,不再能履行直接為被代表者發聲的職能了。首先,代表要先代表一個政黨,民主黨或者共和黨,其次才能代表選民。代表和選民之間存在了委托代理的預期誤判。
舉個例子,美國總統大選是選舉人制。加州是民主黨的大本營,加州有55票。美國的選舉制度是贏者通吃,如果民主黨候選人獲勝,55票全都能被拿走。如果我是一個加州的共和黨支持者,那么我自己的投票是沒有價值的。
線上數字民主這個例子就對民主的形式已經跟不上生產力的發展的問題的解決做出了回應。但是數字民主真正的效果如何,我們還可以再進行探討。如果拋開開源式的社區, 線上民主社區和web2的政務平臺有什么本質區別?。開源性能帶動積極性嗎?我認為也未必。 但它降低了門檻,并且這個門檻是大家來定的,而不是政府定的。
群眾的同意
在79頁他談到了群眾同意。上個月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姚前局長發表的文章(《中國金融》|姚前:Web3.0:漸行漸近的新一代互聯網)總結的很好:web3時代的群眾同意有四點,第一是用戶自主管理身份,第二是賦予用戶真正的數據自主權,第三是用戶在算法面前的自主權,不用再被平臺算法牽著鼻子走,第四是建立全新的信任與協作關系。從政治形態伴隨生產力發展的歷史階段回望,群眾同意的力量似乎從未如此清晰,如此具有低成本和可行性。
二次國度Quadratic Lands
接下來,他提到了二次國度。我推薦大家去看Vitalik的博客。衍生出的二次融資和二次投票,這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我們在這里不去討論背后的數學設計,而是用最簡單的語言進行描述。
二次融資:
是通過算法將配套的資金池資助給小額捐贈者捐助的項目。Gitcoin的資金池如何分配,就是由社區來定。它的實質是相信具有更多支持者數量的項目,而不是相信更大的資金的量支持的項目。它的運行模式就是將資金池里的資金和小額捐助者數量進行匹配。例如有三個項目,每個都得到了小額捐贈者捐助的100個BTC,但第一個項目有80個捐助者,第二個項目有10個捐贈者投幣,第三個有5個。從捐贈者層面,每個項目都獲得了100BTC,但第一個項目有更多的人捐助,它能夠從資金池中獲得更更多的資金。這個設計機制能夠解決一些問題,它能讓小額捐款對生態的長期發展的作用發展的更好。小額捐款者有更大的洞察力,且對公共物品進行了更多的使用。
二次投票:
以一個海邊的公共漁場為例,公共海域存在嚴重的濫捕,因此需要設置休漁期。漁民希望盡可能少休漁,希望休漁期為4個月。內陸地區的公民不是實際的利益相關者,只想保護環境,想要8個月的休漁期。富商想要維持自己海邊別墅的景觀,希望一年12個月都是休漁期。如果采用一人一票的模式,內陸地區的公民有最龐大的數量,他們將決定休漁為8個月。但休漁8個月,很多漁民可能會破產,而實際上從生態的角度來說可能4個月的休漁期就足夠了。這種投票模式對于少數高價值的利益相關者(即本例中的漁民)非常不利。如果采用一幣一票的模式,富商就勝出了,他的影響力極度擴大,可以盡可能的買票。
因此Vitalik就引出了第三種投票模式,quadratic voting,允許買票行為,但要符合自己付出的利益相關方。例如休漁期對漁民的影響比內陸更大,他們可以通過付出代價而獲得更多的票。通過不斷加碼于這個代價,就能杜絕富商的壟斷。
06.
第四章
What?
這里涉及到了很多博弈論的概念:
協調博弈
協調博亦是指,當參與者選擇與其他參與者們相同(或對應) 的策略時,參與者會贏得一個更高的收益的博戀情境;
獵鹿賽局:A、B兩名獵手外出打獵。獵物為鹿和兔,他們 互不知道對方選擇的獵物。如果選擇鹿,則需要另一人也 選擇鹿,兩個人合作才能成功狩獵。如果選擇兔為獵物, 則不需要合作也能成功,但是獵兔的收益要小于獵鹿。每 個人可以選擇合作抓鹿或者獨自抓兔子一如果一人獵鹿, 一人獵兔,則獵鹿者毫無收益;
要么都獵鹿,要么都獵兔,這是兩個納什均衡。
關于納什均衡
在一個博弈過程中,如果任意一位參與者在其他所有參與者的策略確定的情況下,其選擇的 策略是最優的,那么這個組合就被定義為納什均衡。
一個策略組合被稱為納什均衡,當每個博弈者的均衡策略都是為了達到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 值,與此同時,其他所有博變者也遵循這樣的策略。
納什均衡點不一定是最優解。更典型例子就是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 Prisoner‘s dilemma
兩個小偷A和B產生了一個博弈的過程。沉默即不招,背叛即招供。如果兩個人都不招則都判處1年,都招供則都判處兩年。如果A招供而B不招,則A判處3年,B無罪釋放,反之亦然。
(在理性人假設前提下)假設我們是A,如果B不招供,我們利益最大化的策略是招供;如果B招供,我們利益最大化的策略是也招供。所以無論B怎么做,A都會選擇招供。與之相對,B也是一樣的。因此這個博弈中的納什均衡就是A和B都招供。
那為什么獵鹿和獵兔的博弈中有兩個囚徒困境呢?
因為如果B去獵鹿,我們也會去獵鹿;如果B獵兔,我們也會去獵兔。這就是與囚徒困境的不同之處。
我們也看到,囚徒困境的納什均衡并不是最優解。怎樣達到最優解?就是串供、共謀。或者反復進行博弈,去訓練兩個Player,能夠使得納什均衡點趨向于帕累托最優。
零和博弈
零和博戀是博弈論中的一種博戀, 如果一方輸了, 另一方就贏了, 反之亦然。零和游戲只能包括 2 名及以上的玩家。
在金融市場中,期貨和期權的投資機制被認為是零和游戲。因為其中的合同直 接代表雙方之間的協議, 如果一個投資者受到損失, 其損失的財富將轉移給另 一個投資者。在零和博戀中, 一方倉位盈利, 一定會使另一方遭受等量相反的倉位損失。
正和博亦
在博弈論中, 正和博弈(positive sum game )是那些輸贏之和大于零(即凈正數)的游戲。
與零和游戲一樣, 正和游戲可以只包括兩個及以上玩家。在正和博弈中, 多方 (或所有人) 都有可能互惠互利。由于再生加密經濟學強調的是凈正值游戲, 因此它通常涉及設計正和游戲。正和博弈的例子:幾年寶鋼武鋼合并,通過合作把蛋糕做大。
還有一種博弈,是負和博弈,例如中美貿易摩擦。
再生加密經濟學強調的凈正外部性就是去做正和博弈。我們來看一看正和博弈的關鍵是什么。我們都知道合作好,但為什么不去合作呢?
首先,信息是否是暢通的。市場價格在不同的中介者下是否一致。第二,是否具有不可更改且具有可行性的協議。即約定的招與不招是否可信。
增強的激勵制度
這兩個概念是否有點熟悉?我們在上一章談到的協調失靈中也涉及這兩個問題。那要怎么做呢?上一次似乎沒有提出一個明確的答案,這一章中Owocki就提出來了為什么能做到以及為什么做不到。他提出用激勵機制重新涉及一個協調機制,即重新寫讀我們現在經濟系統的激勵機制,來設計一個各個梯度都能匹配的加密經濟體系。例如,我對公共物品經濟的投資和我私人物品的經濟投資是一致的。
鄧巴數
在加密世界實現這樣的經濟體系需要突破人類協調組織能力的上限,并且要結合具有長期主義價值觀的群體。突破人類協調組織能力的上限涉及的是Rule of Dunbar's Number.
Dunbar是一位英國一個心理學家,他提出一個人熟人數量的極限是150個,密友是5個,大家庭是15個,宗族是50個。熟人的定義可以參考這個例子,一群朋友在酒吧喝酒,他們沒有邀請我,我就直接坐過去了,他們不尷尬,我也不會尷尬。在游戲中也有這樣的設計,團隊成員的數量就是四五個,發生交叉的NPC數量就是15個以內,超過了這個數字玩家的記憶受到影響,游戲體驗也會受到影響。
Owocki提出這個限制是可以被突破的,實現的關鍵就是通過進入到編程內的價值觀。
編程價值觀中有兩個重要的概念——長期主義、預防成本。
長期主義我們再做討論,預防成本是要使預防成本足夠低,遠低于損失成本。將解決問題的成本推高,變得不可接受。
馬太效應Mattthew Effect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新約·馬太福音 25: 29 》
《馬太福音》的語境是這樣的:國王給了三個仆人三枚金幣,讓他們去做生意。第一個仆人進行投資,賺了10枚金幣,國王獎勵了他10袋金幣;第二個仆人去投資,賺了5枚金幣,國王就獎勵了他5袋金幣;第三個仆人懼怕風險,沒有投資,只有1枚金幣,國王將這枚金幣拿走了,獎勵給了第一個仆人,然后說了這句“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這里實際上強調了管理激勵、績效的概念。
在后期逐漸產生了貧富分化的效應,成為馬太效應。頭部的人對于信息,資源、渠道、資金都形成了一個壟斷循環。一個山區的殘疾人,又沒有工作,也沒法勞作,他就越來越窮。
Owocki認為,我們所需要的激勵機制需要能打破馬太效應,他提到了三點:
1、降低負外部性效應——創造正和博弈,提供可信信息
2、支持一人一票而非一個代幣一票,防止舊時代的精英對線上投票權的壟斷
3、利用再生機制,補償或抵消馬太效應,讓貧窮的人也能賦予起來,即再分配。
社群治理之道
接下來,Owocki又提到了我們上次講過的社群治理之道。
Ostrom在自主治理之中也提到了博弈論范疇的問題,個體的選擇是基于他人選擇的預期之上的,個體不合作的根源是對其他人會選擇不合作的判斷。如何促成合作?就是大家互信,提高合作預期,這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參與者現實社會中的聲譽、進入和退出協議的高成本、更長時期內的聲譽、懲處機制。這也就是Owocki所提到的新的激勵機制、激勵結構,這個結構所面向的就是社群治理之中提到的合作預期、達到正和博弈的過程。
DAO
最后就是DAO,公共服務/公共物品治理脫離國家的可能性。在現代國家中,國家的公共服務能力和行政能力的基石是財政,財政的基石是稅收。Web3可以實現既資助公共物品,也不征稅。這個概念非常重要,這是一種全新的激勵機制,繞開線下的稅收系統。這章的最后一頁提到了用DAO的治理形式實現非捆綁式治理公共物品的治理形態,而并非是現代國家中的捆綁式。
這里面我跳過了一頁,p103,正當性。這里建議去看vitalik的博客。vitalik提的很多維度我們沒法在這里展開,另外vitalik提到的正當性的概念也有一些局限性。
▍討論環節
上一次我提到的問題又放在這里了,上一次大家討論的更多是如何用我們的肉身作為中介,面對肉身所在的線下的國家和線上的治理。我認為不僅僅是這樣的關系,Owocki在書中還提到了區塊鏈社區即國家的可能性。歷史告訴我們有治理的地方必然產生權威,有投票的地方必然產生代表。我們需要思考鏈上社區是否有例外呢?新的權威是不是有一種新的國家形式呢?它如何發展和生成呢?這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就是剛剛提到的長期主義,它怎么能被編程進去?線上匿名社區不固定,可以隨時退出,無法以Ostrom 實證研究中“祖孫三代”這樣的視角去看待長期利益。這個長期又需要有多長?
(大家的討論十分精彩,內容信息含量較大,我們會單獨整理一期推送~)
▍活動預告
第3期讀書會分享暫定4.29周五下午,活動詳細信息會發在tg群里,歡迎有興趣討論者加入greenpill中文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