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歷史文章 / 來源:白話區塊鏈
白話區塊鏈,從入門到精通,看我就夠了!
比特幣自2009年1月9日誕生以來,靠著強大的應用場景和一次次事件曝光,逐漸從科技圈、資本圈進入到大眾視線。截止2017年8月23日,比特幣的價格在28000元人民幣/個,整體市值達到了4600億人民幣左右。

09年比特幣剛剛誕生時只被少數人了解(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忽略),哪怕后知后覺從2011年開始投資比特幣至今也可以獲得超過4000倍的回報。國內比特幣首富李笑來,就是在比特幣誕生兩年后才開始參與到比特幣的投資,如今他的比特幣資產超過20億人民幣(要知道他當年的總投資成本只有100多萬人民幣)。16年以來,在加密貨幣領域,一個新的詞匯“區塊鏈”不斷在各個媒體平臺被提及。
幾年前,人們對比特幣充滿了各種不信任,認為它取代不了法幣,就是一個網絡極客發明的新型龐氏騙局。然而,有了比特幣對市場多年的教育,區塊鏈一出現就受到了各路資金的追捧,也受到了眾多公司、政府的青睞。它的博弈機制、非對稱加密技術和數據結構,可以形成一個分布式賬本,可以通過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方式共同維護一個可靠的數據庫解決方案。
從大的方面講,區塊鏈可以解決千百年來的中介機構乃至政府的社會信任問題,從小的方面講它可以應用到支付、銀行、股權交易以及最近很火的共享經濟等等。
所以,歸根結底,區塊鏈最核心的革命特性是改變千百年來落后的信用機制。
那么,問題來了:
●為什么會出現信用革命?
●頂級資本認同嗎?
●區塊鏈會成功嗎?
1
從宗教賬本到主權信用,
再到信用革命。
很少有人意識到,未來10年的生產力進步可能會等于幾千年的總和。
更少的人意識到,迄今為止,生產關系已經有160多年沒有進步。
今天,我們對區塊鏈如此的著迷。本質上,生產關系的改變可能帶來巨大紅利。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本該是一對車頭和車廂一般的緊密。但如今火車頭已經跑得很遠,但是車廂還在原地,這本身就不科學。
回顧歷史,生產力在工業革命之后已經出現了長達將近兩個世紀的飛速發展。每一次高速發展都是對生產關系的顛覆,并會對世界進行一次資本洗牌。
生產關系來自權力,權力的早期來源于宗教的賦予,宗教借助權力和謊言制定社會的行為規范以及財富的分配方式。《圣經》、《古蘭經》、《佛經》就是最早期控制生產關系的原罪賬本。在漫長的中世紀,宗教+軍事聯合體的這一模式一直穩定的延續了1000年,直到黑死病的發生,讓人們開始從愚昧走向科學。

在科學騰飛的時代,生產力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勞動資料。人口資源的利用需要一種新的生產關系制度來維系。于是,優秀的主權國家,開始強化【國家共識】,推動【價值互聯】,人類就又來到了主權信用社會。
當時,國家通過產權/股權交易市場,將國家貨幣,鏈接更多的非標準化資產。這一過程,恰恰就像今天的數字貨幣世界所做的ICO。建立在主權國家信用的社會體系上,國家強則貨幣強,具有較強信用等級的國家貨幣,完全可以利用其金融手段貨幣手段,去干預全球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

如今的生產力與19世紀相比,在大幅提高的基礎上,局面有著如下變化:
1.由多數勞動苦力參與,變為由少數人(高智商研發人員)控制的局面。他們的生產力消耗的資源是虛擬的知識和數據,不是鋼鐵和木材,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核心生產資料看不見、摸不著,而且被少數人掌控。
2.經歷了20年的互聯網化,越來越多的生產關系和交易都在云端處理。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生產關系需要交給看不見、摸不著的云端計算機程序,越來越難以干預。
3.在無現金社會和電子貨幣社會的未來場景里,大量的主權信用面臨著與數字貨幣的同時競爭。在這種情況下,到底是繼續信仰主權,還是信仰計算機?

迄今為止,生產關系已經160多年沒有進步,我們在享受工業革命、互聯網革命、信息革命等等時代紅利的同時,也在使用著傳統守舊的絕對權力控制下的金融中介和不透明的信用體系。現如今的的區塊鏈領域進行的加密資本投資,正是在進行一次打破原有信用體制的勇敢嘗試:
首先,運用區塊鏈技術打造擁有共享帳本、智能合約、隱私保護和共識機制等多種功能的產品,并在多領域進行應用。
然后,通過區塊鏈自身的加密貨幣市場,利用Token進行ICO融資,從而打造一套內生的投融資體系。
在這一過程中,中心化的金融機構將首先受到影響,然后蔓延到其他資本領域。參與ICO,其實是區塊鏈技術作用于生產關系迭代的一次嘗試,參與的結果會導致生產關系的重塑和生產資料的重新分配。
這也可能是新一輪財富分配的歷史性機遇,未來的加密資產將形成一個龐大的規模。
2
巨頭進場,區塊鏈正被主流資本接納
如果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馬云這兩年在公共場合提及最多的概念便是信用體系。互聯網在未來不會是創業主題,而會像空氣一樣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螞蟻金服更是馬云最為看重的業務體系,在馬云的構想下,未來人們的生活將無現金化,并可以用信用自由兌換商品。這一切的實現,十分需要一種革命性的信用機制。這一機制在2016年的支付寶APP里已經悄然上線---螞蟻區塊鏈。

我們都還清楚的記得幾年前的郭美美事件,讓大家對紅十字會失去了信任。每當中國發生災情,我們每個人在捐款時都會質疑錢到了哪里?螞蟻金服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想依靠區塊鏈技術構建去中心化的信任體系。
無獨有偶,同樣的信任革命已經通過全球各大資本逐漸滲透到各行各業。
2017年3月,企業以太坊聯盟(EEA)宣布正式成立,摩根大通、微軟、英特爾等近30家巨頭加入。
2017年5月,區塊鏈技術公司公信寶(杭州存信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獲得由真格基金、天使投資人李笑來聯合投資的千萬級別天使輪投資。
2017年8月8日,日本軟銀集團孫正義旗下的投資公司SBI宣布投資了區塊鏈公司OMG。
2017年8月28日即將上線的HMS,更是由原IDG團隊合伙人創立,試圖用互助醫療的形式來解決全民健康問題。投資方包括IDG和李笑來。
除了以上這些知名資本企業進入區塊鏈領域,還有更多數不清的區塊鏈公司已經不需要向知名資本募集資金。他們借助區塊鏈技術的優勢,可以自己發行Token,在公開市場上進行融資活動。這一方式被稱為ICO,與證券市場的IPO頗為相似。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球的ICO募集資金近20億美元,比2016年暴漲1000倍。這一爆發式的增長,引來了很多質疑。有人說,這是利用政策漏洞進行非法牟利的行為。然而,從法律上來講,界定非法集資的重要判定原則看是否現金參與,然而由于區塊鏈領域的ICO,完全是利用Token形式進行募集,法律對此還沒有明確的界定。
當然,所有的新生事物,都會出現在法律的邊緣,但是這么多知名投資機構的參與,其實已經幫我們做了很多次嚴謹細致的調查和分析,可以放下心里對新事物的抵觸情緒來擁抱變化。
那么加密資本市場的變化已經到什么階段?
據Standpointc創始人稱,加密資本市場規模將達到2萬億美元。他認為這一新技術不僅能延續多達十年的趨勢,還是一個確實可信的資產類別。這與上世紀90年代硅谷類似---產生大量的新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就在今年8月的美國硅谷,有1500個 ICO 已經或者即將推出,初創公司凡是可以ICO的,都會去ICO。更多風險資本追逐加密貨幣,風險家(VC) 將被迫變成加密資本家(CC)。
我們都知道傳統的VC 分類(種子階段,早期,晚期,等等)會變成pre-ICO, post-ICO。后ICO(Post-ICO) 的VC 會和對沖基金競爭,這不是個(適合VC競爭的)好地方。前 ICO(Pre-ICO) 的VC 需要像天使投資者一樣帶來附加價值,對于很多VC 而言這不是他們熟悉和習慣的位置。最終(美國)證監會SEC會決定ICO這個領域究竟有多大,可能會很大。
在我看來,多數VC面對這個新的顛覆性的現象,大腦還沒轉過彎來。
3
艱難一躍,區塊鏈成功近在咫尺
美國高德納咨詢公司從1995年開始使用的技術成熟度曲線來分析新科技從出現到成熟所經歷的幾個階段:
1.觸發期:產品概念瘋狂,但是缺點問題很多,失敗的案例大于成功的案例。
2.膨脹期:有成功和失敗的例子,但失敗的公司經過補救仍然不能存活。
3.幻滅期:歷經前兩個階段所存活的科技經過多方扎實有重點的試驗,從而對該科技的適用范圍有所了解,成功并能存活的經營模式越來越多。
4.復蘇期:在此階段,會因為一新產品的誕生而讓此科技受到主要媒體和業界的高度認同。
5.成熟期:在此階段,新科技產生的利益與潛力被市場實際接受,實質支援此經營模式的工具、方法論經過數代的演進,進入了非常成熟的階段。
據2016年的技術成熟曲線顯示(如下圖),區塊鏈技術經過了7年的發展進入了期望膨脹期。

截止2017年7月,區塊鏈已經越過了期望膨脹期,進入幻滅期。

越來越多的產品進入市場,也有一些比如公信寶這樣的公司已經實現了盈利。倘若在接下來時間里,有更多的公司通過區塊鏈技術獲得不錯的收益,一定會讓這項技術實現艱難的一躍,逐步走向復蘇期和成熟期。
從目前全球市場對區塊鏈的態度來看,日本已經宣布比特幣合法化,愛沙尼亞已經要準備進行國家ICO項目,中國央行早在2016年就表態支持區塊鏈。
2016年11月,中國政府正式把區塊鏈列入十三五規劃綱要中。

我們有理由相信,區塊鏈技術可以成功從一項新技術走向大眾的生活中。隨著區塊鏈的普及,加密資本也將會在未來成為規模最大的金融投資領域。

我們處在巨變前夕,99%的人看不見,0.8%的人看不起,0.19%的人看懂了,0.01%的人在行動。
本文由白話區塊鏈特邀供稿人白碩撰稿,首發于白話區塊鏈,版權歸本公眾號所有。
編輯 | WangMe


喜歡請給我們點贊哦,謝謝 (●—●)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所有歷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