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白話區塊鏈教程手冊 > 白話區塊鏈入門連載 > 相比這個事,“BCH分叉”只是小case!那么什么是分叉?

白話區塊鏈入門009 相比這個事,“BCH分叉”只是小case!那么什么是分叉?

2018-11-16 14:12:31 作者: 饞嘴貓 來源白話區塊鏈

作者 | 饞嘴貓
出品|白話區塊鏈(ID:hellobtc)

其實,鬧得沸沸揚揚的“BCH分叉”事件,在區塊鏈的10年歷史中,也就是“小打小鬧”。史上最大的分叉事件反而是BCH自己從BTC中分叉出來。

 

 01 
什么是分叉?

簡單來說,分叉就是系統升級,就像蘋果手機的iOS系統需要不斷更新升級一樣。

蘋果公司每次推出新的手機系統時,全球那么多蘋果手機用戶,雖然絕大部分人會選擇更新到最新的系統,但依舊會有不少用戶選擇不更新。也就是說,面對新系統,用戶之間也會產生分歧,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在《比特幣的礦工和挖礦是什么意思?》中提到的礦工,他們是維護整個區塊鏈網絡的人,是「節點」,就像擁有蘋果手機的人。面對某個區塊鏈系統的升級,當然也會出現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于是,分叉又可以分為「軟分叉」和「硬分叉」。

軟分叉僅僅是網絡的升級更新,升級前的節點能很好地兼容升級后的節點,并不會產生一個新的數字貨幣。

硬分叉則不然,發生硬分叉后,升級前的節點無法兼容升級后的節點,原來的區塊鏈將分成幾條獨立的鏈,也就有可能產生新的數字貨幣。

究竟是軟分叉,還是硬分叉,主要看升級前的節點能否兼容升級后的節點。如果能兼容,就是軟分叉;不能兼容,就是硬分叉。

原來持有該幣的人,在硬分叉后,理論上都擁有分叉后的每一種幣。

 

 02 
BTC為什么要分叉出BCH?

比特幣每10分鐘左右更新一個區塊,這個區塊上記錄了10分鐘內發生的交易記錄和見證數據。

但由于這個區塊的最大容量只有1M大小,1M的區塊每秒鐘最多能容納5-7筆交易,也就是說,這個1M區塊大小決定了比特幣目前可處理的交易上限是每秒5-7筆。

我們使用的信用卡,交易速度是每秒2000多筆交易;去年雙十一,支付寶處理的交易,峰值時達到25.6萬筆/秒。

所以,隨著比特幣的用戶數和比特幣區塊鏈上的交易越來越多,1M區塊大小成為了比特幣發展的瓶頸。

這也是比特幣網絡擁堵問題越來越嚴重、費用越來越高的原因。畢竟,在交易量太大的情況下,礦工會優先給費用高的交易打包完成交易確認,導致小額交易因支付費用低,確認的時間被大大拉長。

所以,為了比特幣的長遠發展,比特幣擴容迫在眉睫。但是,那次的分叉,并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

一部分人主張直接把比特幣的區塊大小從1M擴大到2MB、3MB……甚至根據需求不斷擴大,就像一條公路太堵了,直接在路的兩邊進行道路拓寬。

另一部分人則主張在比特幣網絡上增加另外一層網絡,小額交易直接走新增的網絡,只需要在比特幣主網絡最終確認即可。這就好比公路太堵,不去進行道路拓寬,而是直接在旁邊修另外一條小路,讓小型車輛直接走小路。

因為意見不合,去年8月1號,比特幣發生了硬分叉,產生了2條鏈。原鏈依舊維持1M的區塊大小,還是稱為BTC;經過升級的鏈,區塊大小改為8M,稱為BCH。

當然,分叉前擁有BTC的人,因為分叉,除了擁有原先數量的BTC外,又多了同等數量的BCH。

 03 
結語

作為區塊鏈歷史上的最大分叉事件,BCH的誕生使比特幣社區遭受了非常嚴重的分裂。

當然,分叉出來的BCH在之后的一年里發展不錯,一舉成了市值排名第四的幣種。

現在,BCH社區也因為意見不合,在今天凌晨發生了“硬分叉”。

分叉出來的兩條鏈,其中的一條或許并沒有當初的BCH那么幸運,畢竟目前支持它的算力太少了,很有可能被扼殺在襁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