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voiceDAC / 來源:網友投稿
所有社會的變遷在時間的巨輪滾動下,裂變的速度瞠目結舌
每一次的工業革命都會讓社會結構產生巨大的變化。在過去的二十年里,我們見證了科技飛速發展所帶來的便捷和生活品質的提高。移動互聯網、社交媒體、電商平臺以及在線支付等新興產業飛速興起,創造出新的工作崗位,同時也取代了大量傳統工作崗位。
但是,在下一次的技術革命浪潮來襲之時,人類社會結構將會產生前所未有的變化,人工智能和機器將會取代幾乎所有人類的工作。現在我們已經看到大量的流水線工人,收銀員等無技術含量的重復工作被機器取代,下一步已經可見的便是無人駕駛取代司機、飛行員。
就像Google創始人Sergey Brin說的,“現有的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技術,已經看不到什么工作是無法被取代的。” 這一次的技術革命早已經扇起蝴蝶的翅膀。[1]
我們其實面臨著一個非常巨大的問題:“人工智能和機器化必將使得大規模的人口失業,工作不再需要人類,那么我們該做些什么?生活的來源在哪?生活的意義是什么?這種變革將會對全球經濟和社會機構產生怎樣的沖擊,我們又應當怎樣應對?” 想要回答這一些列問題,我想目前最接近的答案也許是 : UBI 即 ‘無差別基本收入’ 。
問題1: 器械化和A.I
Blockbuster曾是全球最大的錄像帶租賃商。2004年,這家公司在全球擁有25,800個門店以及84,300名雇員。之后因受到互聯網在線播放平臺Youtube, spotify, Netflix等的沖擊,直到2019年,最后一家門店關門時只剩3名員工。[2][3] 當然還包括圖書,雜志,音像等行業,幾乎所有崗位都消失在歷史的舞臺上。
和這些曾經被新興科技奪走工作的人們一樣,如今全球各大超市零售店在巨大的市場競爭下,不得不用機器取代人工節省成本,提高企業效率和利潤。
根據McKinsey的調查報告,在2030年之前全球將會有至少30%的工作群體失業。在所有產業中,不但從事機械操作和組裝等低技術含量的工作崗位將會被大面積取代,甚至很多專業技術工人,如銷售人員,律師,醫生等都將面臨失業的危險。[4]
最近一項實驗將AI和二十位職業律師放在一起對一份保密協議文件(Non Disclosure Agreement) 進行審查。執業律師平均用92分鐘完成文件審查,正確率在85%;而A.I只用了26秒就取得了94%正確率。再舉個例子,Babylon是一家利用A.I提供醫療咨詢服務的公司。這間公司的人工智能醫生所給出的醫療建議和確診報告全部高于人類醫生的準確率,并且他們從2016年開始就已經在為烏干達共和國提供全民醫療服務。[5]
在金融領域,無數的實驗數據已經證明A.I投資的回報率平均高于人類決策者,其實現在各大銀行以及華爾街已經很少有人來決定金融策略了,幾乎全部交給A.I。在軍事領域,一套由University of Cincinnati開發的戰斗機駕駛A.I已經可以在每一次的飛行戰斗模擬中戰勝有著數十年戰斗經驗的飛行上將。在醫療領域,很多曾經需要專業人士用肉眼和經驗來判斷患者病情的工作,比如放射科醫生,眼科醫生等都逐步再被A.I所取代。[6] 就連人類引以為傲的藝術創作,A.I也已經可以做到讓專家無法分辨的地步。
雖然這些并不表示我們以后不再需要醫生或律師,有一些像夾雜著復雜人類感情的決策,同理心,愛等等的情感因素還是不能被取代,此外有些領域雖然在測試環境中A.I超越了人類,但是由于成本以及復雜環境等因素,我們離全面機械化和人工智能取代人類工作還有一段距離。但是,科技的發展不會因為人的意志停下腳步,我們必須要開始思考未來社會的形態。
問題2: 財富分配不均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全球財富不均的情況日漸嚴重,尤其在發達國家,少數擁有大量資產的富人變得越來越富,現今在美國1%的人口掌握著超過40%的財富,而窮人則進入了死循環,越來越看不到希望。[7] 導致這種貧富不均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對于有一定金融知識的朋友,這并不是什么新鮮事,作者會在之后專門對于這個話題進行討論。當然,這不僅僅是說說而已,荷蘭中央銀行在2018年5月發表的一份《Central bank policies and income and wealth inequality: A Servey*》的報告中對人類過去一百年內12個全球最大經濟體進行了研究,清晰的證實了:國際貨幣政策導致了現今巨大的貧富不均。在美國,這些貧困者賴以生存的低收入工作,已經逐漸被機器所取代,貧富不均、社會福利的壓力都已經到達了極為嚴峻的地步。[8]
現今社會中,低收入群體和絕大部分中產階級,他們的生存完全依賴于自己的工作。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天丟了工作,也就意味著他們無法繼續在社會中生存下去。而這些人為了生存,沒有時間去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技術來提高自己,從而無法獲得更高的收入。
試問一下這些人,假如有一天你的工作突然被科技和機器所取代,你將如何生存?
解決方案
科技取代人類工作所觸及的領域和速度已經超出這個時代絕大部分人的認知,并以慢火煮青蛙的方式逐步瓦解人類社會,而那些還在為生計埋頭苦干的人們,還有正在浪費寶貴青春學習已經被淘汰的技能的人們,是時候該醒一醒了!無論在任何工作領域,人類幾乎都逃不開情緒,吃飯,休息,睡覺等各種人類活動的“牽絆”,但是機器可以一周24小時重復工作而不帶有任何附加成本。如果你是一個公司的CEO,追逐更高利潤是你唯一的目的,那么用機器取代人工對你來說并不是一個艱難的選擇。很多觀點指出,UBI應該由這些高度機械化取代人工的企業來承擔。比爾·蓋茨也就此提出過,應該由企業負擔 ‘機械稅’ (Robot Tax), 意指由機械化節省下來的成本或者給企業增加的收益,應該用來反哺社會。[9] 簡單來說解決機械化和A.I 取代人類工作的方法,就是把這一部分機器化所產生的價值,以另一種方式投放入社會,而不應該由企業單獨保留。
Andrew Yang, 美國2020年總統候選人,是第一位系統性研究這個問題并提出UBI作為解決方案的人,他的整個總統競選主題也是圍繞科技取代工作和UBI進行的。Andrew提出,如果他贏得總統競選,將會對每一個美國公民發放每月$1000美元的無差別基本收入。無論你是貧窮富有,都會收到這一千美元,你也可以主動放棄這筆收益,但毫無疑問的是,對于一個普通家庭,這一千美元可以提供最基礎的生活保證。當然也有觀點指出一部分本來就沒有工作依靠福利生活的人們,會因為額外的收入變的更懶,更不愿去工作。無論是哪一種觀點,在這個復雜的社會中都會不可避免的發生。但是人類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在能夠保障基本生存需求后,人們更多的是想要獲得更好的物質生活,或者接受更多教育,這也是讓人們能夠繼續創造價值的原始動力。
這些聽上去真的很美,但是UBI的錢從哪里來?
2018年,亞馬遜年度財報凈收益112億美元,但亞馬遜的稅交了多少?答案是“0”。[5] 世界500強中,眾多企業在近十年靠A.I和自動化賺取了大量回報。如果這些節省掉的成本以UBI的方式再次回報于社會中,會是什么樣的結果?根據Andew Yang和許多權威機構的調查研究,美國每年在社會福利上的花費大約在1.5萬億美元,而全面實施UBI政策只需要1.8萬億美元,如果給每一個美國公民每月1000美元的UBI,將會為政府額外增加400億消費稅收。另外,UBI政策會創造出200萬新的工作崗位,并帶來至少8–10%GDP的增長,同時也會大大降低社會犯罪率,節省每年大約2000億的治安和急救支出。[10 ] 簡單來說,UBI政策是讓所有人一起分蛋糕,而不是讓幾家互聯網或者石油企業獨占。
我們還有多久時間?
我們不但要思考這個問題,而且要快。
就像Andrew Yang所說的:“我們必須要馬上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在美國350萬卡車司機將在2020–2022面臨全面失業的風險。” A.I和機械化已經成為不可逆的技術革命,而其必將逐步取代人類。
在過去的幾年中,UBI已經被更多的國家和企業重視。德國,荷蘭,意大利,烏干達共和國等各國政府都正在或即將對UBI政策進行研究實踐,還有美國公司Y Combinator(air bnb母公司)將會在今年美國境內實踐UBI;Blockone公司基于區塊鏈的社交媒體平臺voice也將會用token的方式向全球用戶投放UBI,目前從技術角度上看,區塊鏈也是UBI可行方案的必備條件。當然,UBI政策是否可行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去驗證,就算UBI解決了未來人類基本生存,但更深層的問題,比如生活的目標和意義,仍然值得我們深思。
這一次的科技變革尺度之大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忽略的,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大家對即將發生的未來有個初步認識,再接下來的專欄中,作者會給大家帶來更多深度知識性的文章,這遠比告訴你如何投資更有用。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才能對未來有更準確的判斷,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