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歷史文章 / 來源:白話區塊鏈
寫在前頭
在這個還有相當一部分社會精英認為比特幣是虛假貨幣和炒錢工具的年代,日本卻在2017年4月1號正式承認了比特幣作為虛擬貨幣的合法地位。
前幾天,笨笨君不遠萬里前往日本,親身體驗了一把日本的比特幣支付。來日本之前,笨笨君給自己定下了三個小目標:
① 在Bic Camera用比特幣購買一個電飯煲。
② 使用比特幣訂一晚酒店。
③ 在一家餐廳使用比特幣支付賬單。
雖然過程很曲折,但總算全部達成。這篇文章寫于從日本歸來之后,詳盡地展示了比特幣支付在日本的現狀和笨笨君的一些感悟。文章題目借用了吳曉波先生在2015年1月發表的《去日本買只馬桶蓋》。閱讀本文需要8分鐘,內有一個6分44秒的獨家視頻。
進擊的Bic Camera
Bic Camera是一家綜合型家電賣場,相當于中國的蘇寧和美國的Best Buy。4月1號以來,Bic Camera,Air Regi,樂桃航空等公司先后宣布了對比特幣支付的支持計劃,其中最早落地和消費者見面的就是Bic Camera。
笨笨君在出發之前了解到,Bic Camera已經開啟了東京的兩家門店的比特幣支付,分別是新宿(東站)店和有樂町店。而就在笨笨君離開日本一天之后的7月11日,Bic Camera就緊接著宣布了將于本月在日本所有門店開啟比特幣支付的計劃,發展勢頭不可謂不迅猛。
Bic Camera東京有樂町店內比特幣支付海報
如此迅猛的發展勢頭,當然不是出自Bic Camera對于比特幣的熱愛。商家愿意主動推廣某種支付方式,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消費者喜歡,這恰恰也是日本位于旅游景點的商家紛紛支持銀聯,微信和支付寶的原因之一(去日本旅游的國內游客非常多)。根據Nikkei的報道,Bic Camera開啟比特幣支付后非常受歡迎,使用的人不僅包括國際游客,日本本國顧客也非常喜歡,這大大超出了他們的預期。
而這一切,和笨笨君本人在Bic Camera所了解到的信息完全一致。下面這段6分鐘的視頻來自笨笨君在Bic Camera新宿東站店的比特幣支付體驗,里面有和店員很有意思的對話,因為店員要求,對他的頭像做了馬賽克處理:
并不是真的到賬,而是收到交易,真正confirm一般需要一個小時
從視頻中可以看出,支付過程非常順暢,只需要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發出比特幣的5秒過后,商家的支付軟件就已顯示“到賬”(),所以整個支付過程的耗時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收銀員對比特幣支付的熟悉程度。
視頻里還展示了一個很貼心的小細節:當笨笨君掃描二維碼的時候,收款地址和交易數額同時出現在了手機上,只需點按發送即可,非常方便。
在上下共7層的賣場里,僅一個(專門接受比特幣的)收銀柜臺每天使用比特幣支付的顧客就多達上百人
笨笨君從Bic Camera的工作人員那里了解到,他們為比特幣支付接受了專門的培訓。,這大大超出了笨苯君來日本之前的預期。
商家愿意使用比特幣支付的原因一致:和信用卡相比更低廉的手續費,以及降價吸引消費者從而提升營業額的營銷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比特幣支付能夠享受到與其他支付方式完全相同的服務。比如外國游客只要出示護照就可以享受8%消費稅的減免。為了鼓勵顧客使用比特幣支付,Bic Camera還提供了額外的5%的折扣,這也和笨笨君在《數字貨幣和支付》一文中所提到的
笨笨君在Bic Camera東京新宿東站店使用比特幣支付的收據,和普通的收據沒有任何區別(因為排版需要做了剪裁拼接)
一波三折的餐廳支付體驗
在三個小目標當中,Bic Camera如大家所見比較順利,而訂酒店笨笨君使用的是Expedia(于2014年6月11號宣布了支持比特幣預定酒店)。唯獨餐廳吃飯使用比特幣支付這個目標,笨笨君訪遍東京、京都、大阪、札幌和旭川,雖然遇見的餐廳收銀員中大約有五分之一聽說過比特幣,但遲遲沒有遇到接受比特幣支付的餐廳。
相比信用卡支付在歐美和移動支付在中國的普及,日本支付手段的兩極分化十分嚴重。同一個城市,在游人聚集的景點,你能想得到的支付方式應有盡有;而在安靜小巷的餐館,只有現金才能流通。日本的餐廳恰恰就處在支付手段兩極分化的一端,很多餐廳只接受現金。
這中間還有一段小插曲。在東京的最后一天,為了體驗餐廳的比特幣支付,笨笨君找到了一家在Air Regi官網上用例研究頁面展示的一家使用Air Regi接受支付的燒烤店,希望可以體驗Air Regi POS機的比特幣支付功能(Air Regi的官網 https://airregi.jp/mp/ 宣布7月3號開始支持比特幣支付)。然而當笨笨君千辛萬苦找到這家燒烤店的時候,老板卻說連Air Regi都不支持,只接受現金。笨笨君拿出手機向他展示Air Regi官網和官網上他本人的照片,他依然很不耐煩地用“busy”把笨笨君打發走了。這次體驗遂已失敗告終。
為了實現全部三個小目標,當然不能輕易放棄。笨笨君于是接著前往另一家事先找好的離日本國會議事堂不遠的美式餐廳進行體驗。餐廳的店長是個滿臉笑容的日本中年人,和剛剛冷漠的店老板形成鮮明的對比,不禁讓人心暖了幾分。笨笨君從和他的對話中了解到,這家餐廳有很多家分店,也有很多外國食客,但接受比特幣的僅此一家。從今年1月份開始接受比特幣以來,到店里使用比特幣支付的食客并沒有很多,每個月只有可憐的個位數,而笨笨君是他們7月以來使用比特幣支付的第一位客人。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餐廳雖然和Bic Camera一樣,也是和bitFlyer合作,但使用比特幣支付的過程相對麻煩一些。店長先手動地查詢了比特幣對日元的實時價格,并手動計算出了需要支付的比特幣數量,然后就這樣寫在了賬單上:
笨笨君在餐廳吃飯的用比特幣支付的賬單
在確認無誤后,笨笨君掃描了iPad上的二維碼,不出意外的,出現在手機上的只有地址,沒有數額。手動輸入數額并確認后,笨笨君才完成了這次支付。
餐廳使用的比特幣支付系統,非常簡陋,就是一個網頁和一個二維碼(對反光下的店長頭像作了處理)
店長還告訴笨笨君,自己是2013年年末第一次聽說比特幣的,當時比特幣價格經歷了巨大沖擊,所以他一直沒有買。在這里不禁感慨一句,時至今日,比特幣已經步入了自己了第九個年頭,而大多數人聽到比特幣的第一個反應依然是它的價格,從事數字貨幣的人更是不乏瘋狂的賭徒和投機者。
笨笨君認為,關注價格并沒有錯,嘗試投資也未嘗不可,但如果因此就忽略了比特幣作為一項對現有金融體系乃至世界擁有顛覆式革新力量的技術的價值,那就真是買櫝還珠,舍本逐末了。傲慢與偏見,源自于無知。放下身段,丟掉浮躁,虛心學習,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再談數字貨幣支付
在《數字貨幣和支付》一文中,笨笨君談到過對于數字貨幣走入尋常百姓家,作為日常消費支付手段的可能性。此次日本之行讓笨笨君意識到,支付手段的普及,很大程度上還是取決于消費者的使用意愿。
微信、支付寶在日本(旅游景區,免稅店等)的普及,一方面取決于騰訊和阿里在商家端的推廣,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使用它們支付的用戶基數實在太大。而能夠在日本使用自己熟悉的便捷的支付方式,國內的游客自然有動力去使用。
反觀比特幣在日本,同樣有商家在推廣,同樣有用戶愿意使用,但細看之下還是有很多不完善之處。我們看到,在餐廳用比特幣支付的體驗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消費群體也十分小眾。在Bic Camera,有單筆消費10萬日元的限制,除此之外如果使用比特幣的顧客想退貨,那么得到的退款只能是日元。原因很簡單,因為商家收最終到的,是通過諸如bitFlyer的比特幣交易平臺將用戶支付的比特幣轉換得到的日元,而比特幣價格波動過于劇烈,商家不可能將日元轉換回比特幣再退款給顧客。這樣一來,就會對那些本來因為麻煩而不愿使用日元的顧客,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另一個我們之前沒有談到的問題,就是比特幣本身的交易費用。雖然商家使用比特幣的手續費要低于信用卡,也因此可以向顧客提供折扣,但顧客在支付比特幣的時候,卻需要自己承擔網絡的交易費用。這樣的體驗對于普通的消費者,顯然是難以接受的。以笨笨君在Bic Camera新宿店的支付為例,賬單是29868日元(免稅加95折過后),支付比特幣0.1104個,但與此同時笨笨君也支付了0.00065175個比特幣(在當時價值大概1.6美元)的網絡交易費(俗稱礦工費,因為這筆費用最終會由比特幣礦工獲得)。普通的消費者理解“網絡交易費”的概念尚且困難,對于這樣的支付模型只會更加難以接受。比特幣在Bic Camera的支付體驗很美,但離大眾接受尚有很長的路要走。
數字貨幣作為支付手段依然具有顛覆性的優勢:跨國境,無中介,結算快,(商家)費用低。
令人欣慰的是,有很多初創公司正在為此努力,讓數字貨幣走入尋常百姓家。不要忘了,盡管還不完善,這些優勢結合在一起,傳統的支付手段(例如信用卡)實在難以突破,這也是笨笨君對數字貨幣支付的未來一直抱有信心的原因之一。
總結
日本之行就這樣告一段落了,希望看完本文的你對比特幣在日本的現狀有了更多的了解。笨笨君以前從沒這么說過,但這一次真心希望大家可以將這篇文字轉發給你的朋友們,讓更多的人了解數字貨幣在一個被認定合法的國家作為支付手段的現狀。了解技術,了解應用,而不是投機倒把,更不是一無所知而當街唾罵。
數字貨幣說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
整編| Wang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