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歷史文章 / 來源:白話區塊鏈
白話區塊鏈,從入門到精通,看我就夠了!
ICO 的含義
ICO按照英文字面意思來解釋 (Initial Coin Offerings),是一種用加密貨幣投資早期項目的方式。
從字面意思來看,分別是:初始 、虛擬幣、產品。是指用虛擬幣去投資早期產品或者項目的行為。
使用的虛擬幣,有可能是比特幣,也有可能是ETH以太坊,另外還有一些項目接受更多品種的虛擬幣。
投資完成后,項目方一般會按比例給投資者發放代幣,多數情況下代幣是可以在這個項目中使用的或者享受分紅的權益,少數情況是直接給的項目股份。
通常情況下,隨著項目的發展,代幣價值會有相關性的變化,有的項目會發展的很好,投資者獲得了巨大的收益。而有的項目,卻會由于種種原因沒有發展起來,那ICO 參與者有可能什么都得不到。即使是得到代幣,也有可能因為代幣歸零而損失巨大。
參與 ICO 獲得的代幣,有的可以通過二級市場交易獲得升值回報,有的可以通過得到分紅獲得回報。
并不是所有的 ICO 項目在 ICO 結束后都會得到平臺的交易支持。有些項目已經 ICO 完成幾年了,都沒有得到平臺的交易支持,以至于盡管參與者賬面有資產,卻只能通過場外交易變現,甚至根本無法變現。
ICO與現實世界中對標的是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開募股,后面我會專門講ICO和IPO的區別。
ICO的歷史
首個明文記載的ICO項目時間是2013年6月,萬事達幣(MSC)在Bitcointalk論壇上發起了眾籌。
萬事達幣是建立在比特幣區塊鏈上的一種傳輸協議,能夠提供比特幣協議層不能提供的功能。當時共募集了5000多個比特,令人唏噓不已的是,這個ICO的項目至今沒有代幣上線交易,項目應該是失敗了。
接著,Bitcointalk論壇上出現了第二個加密貨幣ICO項目—未來幣(NXT),募集了21個比特幣(當時約為6000美金)。NXT基于全新編寫的加密貨幣代碼(不是比特幣初始代碼的分支),并且是首個完全使用POS的系統。
當時該項目對ICO投資者來說是很成功的,全盛時期NXT的市值更是超過了1億美元(現在只有1000萬美元不到了),NXT也因此成為了投資者眼中最成功的ICO。
自從見證了NXT的成功之后,2013年底到2014年初涌現了大量的ICO。當時正是比特幣價格上漲幅度最大的時候。很不幸,大部分ICO都因過度炒作或者詐騙而宣告失敗。不過,至今為止最成功的ICO項目以太坊,也是在那個時候出現的,當時募集資金超過1800萬美元,市值也達到了10億美元,最近有所回落,目前市值還有8.27億美元。
再后來一個與ICO有關的項目是以太坊上的"The DAO"項目,"THE DAO"的運作模式和傳統風投公司十分類似。從嚴格意義上講,DAO并不是ICO,因為募集的資金只是存在了智能合約上,理論上這些資金是可以返還給投資者的。但不幸的是,2016年6月,攻擊者利用DAO智能合約漏洞盜取了一部分的項目資金,這件事直接導致了以太坊的分叉、ETC 的出現,以及DAO這個項目的失敗,令人不勝唏噓。
ICO 與 IPO 的區別
-
標的不同。ICO主要是獲得發放應用代幣,少量是股權;但IPO 是強調股權的首次公募。
-
參與者目的不同。ICO參與者本身并不在意股權,而在ICO項目本身帶來參與ICO之后的資產增值;而IPO是強調股權的獲得的。
-
監管不同。到目前為止,全球沒有聽說過一起針對ICO的判例,因為區塊鏈資產本身作為貨幣監管的法律都沒有完善,對于用區塊鏈資產進行ICO的管理就更加無從提起;而各個國家對于 IPO 都有非常嚴格的監管條款的,因為IPO過程違規而觸犯法律而被處罰的情況,在各個國家都會發生。
-
決策權不同。ICO發出的代幣,對項目沒有決策權,最多有進行反饋信息的權利;IPO 釋放出的股份,是跟隨著企業股份比例的決策權力的。
-
主體不同。ICO 可以是一個項目,一個基金會,一個社區,甚至一個個人都可以募集;IPO 基本上是一個注冊存續期的企業才有資格進行募集。
-
投資者專業度不同。ICO對投資者本身沒有太高要求,基本上能掏錢就行,但IPO的投資者是有較高要求的,按照中國證監會公開的 IPO 規范要求:
“投資者應當認真閱讀發行人公開披露的信息,自主判斷企業的投資價值,自主做出投資決策,自行承擔股票依法發行后因發行人經營與收益變化導致的風險。”這對投資者的要求更加高了,而不是低了;這使得投資者的投資風險更加大了,而不是小了;這對投資者來說責任更加重了,而不是輕了。發行人、證券服務中介機構以及監管部門等只負責發行人發行前所有財務等信息披露的真實、準確、完整、及時,是否投資購買股票、購買多少、持有時間長短完全由投資者自己判斷和決策,并且對自己的投資決策負全部責任。

ICO 與 京東眾籌的區別
ICO是以獲得代幣的方式參與項目,本質是投資行為,京東眾籌是獲得購買到的東西,本質上是購物行為。
ICO是在市場上從0開始獲得項目啟動資金;京東眾籌實際上是賣東西的一種手段,【爆料、爆料】所有上JD眾籌的東西,如果目標是募集1000萬資金,募集方在眾籌開始前就要預交1000萬保證金。也就是說,這種類型的眾籌,不過是賣貨的另一種方式,只會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JD的邏輯是,第一桶金必須你自己帶過來,絕對不允許資金不夠就進行眾籌的情況發生。
所以,ICO是有可能失敗的,而JD眾籌,是永遠不會失敗的。
ICO 的本質
-
ICO本質上是共享經濟的一種,是共同致富的一種模型。
-
是讓沒有專業技能的小規模投資者能獲得一些項目早期投資收益的機會。
-
也是讓達不到融資門檻的創業者通過分享利潤獲得項目資金的一種辦法。
ICO 的風險
用ICO募集資金動輒幾百萬美元,誘惑實在太大,以至于有不少項目直接就是以圈錢為目標。而圈錢跑路的或者圈錢之后不作為的項目,對參與者和認真工作的項目發布者都是一種傷害。所以,這種行為是參與者和其他項目發布者都非常憎恨的行為。但目前法律上并沒有監管的規范。所以,在ICO這個事情上,學會分辨并保護好自己的權益很重要。
法律沒有規范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對虛擬幣并沒有賦予貨幣、資產或投資標的的規范。目前在中國只是被認定為特殊商品,ICO用中國的法律來理解,只是一種以物易物的行為,而且是虛擬物品換虛擬物品的方式,就像在網絡游戲中,我拿寶劍換了你的盔甲一樣,對這個行為,目前是沒有任何法律規范的。
如何判斷一個ICO目標是不是靠譜
普通用戶如何評估
1)用邏輯的方式去判斷項目是否有可行性
ICO一個解決堵車問題的項目——可疑,因為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并不是一個單獨的項目就可以實現的;但是,ICO一個獨立游戲在邏輯上是說得通的。
2)思考項目的可成長空間是否合理
再ICO一個比特幣,那就算了吧,模仿比特幣的各種幣已經有好幾籮筐了,真不缺你這一個;ICO一個專業的軟件工具,而這個軟件工具確實會有需求,但市場上并沒有好的可用產品,而這個軟件工具甚至有可能有一定的市場獨占性,那可能是相對合理的。
3)盡量去考察項目和團隊的背景
在可能的情況下,去考察項目和團隊的背景,如果這個項目或者團隊之前有過黑歷史,或者背景完全不清楚,甚至連核心項目成員都是憑空出世沒有任何背景資料的,風險就會比較大。
4)評估項目的規模是否合理
去評估項目的規模是否合理,不合理的太大或者太小規模的項目,都要慎重。
5)選擇靠譜的 ICO 的平臺
知道我在哪個平臺工作的朋友覺得我應該要打廣告了,然而,我就不,今天任性一回,就不說,我們不能讓分享的含金量受到廣告的影響。
2
平臺的專業方法
除了以上的方法,還有更為專業的一些方法:
-
盡職調查(項目背景,早期投資人,開發者背景,項目技術背景)。
-
商業模型分析。
-
代碼評估,這部分比較專業,就不再這里展開了。
3
簡單判斷 ICO 大坑的辦法
-
純粹就是一個幣,且以全球支付為賣點,并說不清有什么顯著特性的ICO,基本上99%是坑,目前已經不具備做個幣就能爆發的機會了。
-
把項目說的巨大,然后并沒有特別明顯盈利模型的項目,繞道而行。
-
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推廣上,代碼寥寥甚至不開源的,不要參與。
-
號稱要做一個平臺,卻看不到任何堅實、創新的技術架構的平臺代幣,基本上也是破發的命。
-
核心領導人在業界口碑不好的,或者曾經有過黑歷史、黑標簽的。
4
普通用戶參與 ICO 的正確姿勢
-
選擇自己看得懂的項目參加。
-
選擇靠譜的平臺參加。
-
少投、心平,不要輕易 all-in。
-
見好就收,不要每次參與ICO賬上都曾經有利潤,最后卻是虧損。
-
小規模的好品種要咬住,如果投入不多,要有就當丟了的心態。
-
如果用自己看好的品種參加ICO,參加之前或之后一定記得對沖,及時買回使用掉的區塊鏈資產,別ICO的品種還沒上漲,參加的品種卻暴漲了,這將會讓ICO得不償失。
-
盡管并沒有法規限制參與者一定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但懂得更多,有自己的思考方法,少踩坑肯定也是參與ICO的正確姿勢。
5
ICO 平臺應該怎么做
-
必須要清楚的知道以ICO方式圈錢的項目非常多,不能無原則的帶著用戶踩坑。
-
普通參與用戶是弱勢方,平臺應該在可能的范圍內維護參與用戶的權利。
-
對于ICO項目的選擇要慎之又慎,盡職調查和項目驗證要沉下心去做。
-
即使考察驗證為一個好項目,也要對參與者給予足夠的風險提示,不確定性總是存在的。
-
再好的項目,平臺也只是幫助用戶做代理ICO,決不能過分的渲染某個ICO項目的價值導致用戶產生錯誤判斷造成投資損失。
6
發起 ICO 項目之前要問自己的問題
-
這是一個真正有價值的項目嗎(注意哦,這里沒有限定必須是區塊鏈項目哦)?
-
如果是一個有創新意義的區塊鏈項目就更好了。
-
這個項目的ICO設計,是不是真正能實現與參與者共享成長(團隊與參與者之間的利益是不是取得很好的平衡)?
-
對項目的系統性風險有沒有足夠的應對措施?
-
會不會在這個項目之后,發起人就變成了一個“黑標簽”了,以后就沒法在某個行業出現了?
-
ICO資金的規模是否合理,會不會因為不合理高估導致被市場放棄,并且被貼上黑標簽?
-
會不會估算太低,以至于錢用完了,項目還沒有成功,然后就失敗了。
-
甚至,有沒有主動的開展項目年度目標管理,下一年的投入由持幣人投票從平臺或者智能合約獲取的心態?
-
是不是不存在無法規避的法律風險,如果已經做上市準備的企業,ICO要慎重,尤其不能輕易用股權來做ICO。
說在最后
-
ICO是虛擬幣的重要應用之一,用避開法律監管的方式解決了市場資本參與項目或企業早期投資的機會。
-
ICO充滿機遇,如果選擇了靠譜的ICO項目,有可能是一次資產暴增的機會,這種機會也許并不多,但相對于傳統行業來說,還是要多的多。
-
ICO 也充滿挑戰,大多數的ICO項目無法實現預期的成功可能是常態,在市場上ICO后破發的不在少數,不小心參與了一個帶坑的項目也是令人心疼的損失。
-
不管是發起ICO還是參與ICO,現在是最好的時代,可能也是最壞的時代。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貓說”
整編 | WangMe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公眾號所有歷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