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饞嘴貓 / 來源:白話區塊鏈
可能不少新朋友在一些社群或論壇上會看到“大姨太”、“小姨太”這些詞,看到的時候會不會一臉黑人問號呢?
其實,“大姨太”就是被稱為“區塊鏈 2.0”的以太坊,簡稱 ETH;“小姨太”就是以太坊經典,簡稱 ETC。
看到這里,你可能有些迷惑,兩個名字這么像,是不是有什么關系糾葛呢?
你猜對了,ETH 和 ETC 兩個項目的代碼基本上是沒有多少差異的,事實上,ETC 是 ETH 硬分叉之后產生的。
“硬分叉”這個詞聽起來比較頭疼,這邊我們可以先不糾結這個概念,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查看《相比這個事,“BCH分叉”只是小case!那么什么是分叉?》這篇歷史文章來看看硬分叉到底是什么。
ETH 可以想象成是一個類似安卓一樣的操作系統,程序員可以在 ETH 這個平臺上開發各種應用。在 2016 年 6 月,這個平臺上線了一個名叫 The DAO 的明星項目,這個項目當時募集了超過 1200 萬個 ETH(當時價值超過 1.5 億美元)。
作為 ETH 上眾籌資金最多的明星項目,The DAO 自然引來了眾人的矚目,同時也因為智能合約的漏洞遭受到黑客的猛烈攻擊,被轉移了 360 萬個 ETH。
為了挽回投資者的損失,以太坊社區和基金會緊急發起投票,根據投票結果決定在原來的 ETH 主鏈上進行升級形成新的主鏈,即現在的以太坊(ETH)。
社區中還有部分人相信“Code is law(代碼即法律)”,他們認為,ETH 既然是已經成功上線的區塊鏈項目,就應該像比特幣一樣,一旦發布即不可更改,不能因為黑客攻擊而隨意更改代碼,所以這些人依然支持原來的 ETH 主鏈,因此原來的主鏈也存活了下來,后更名為以太坊經典(ETC)。
所以,就出現了現在以太坊(ETH)和以太坊經典(ETC)并存的情況。
目前 ETC 和 ETH 的價格相差幾十倍,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這個我們后面再聊,您也可以在留言區說說您的看法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