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 2020 年是屬于 DeFi 的高光時刻,DeFi 的總鎖倉價值(TVL)呈指數級增長,截至 2020 年 12月 31 日,DeFi TVL 接近 150 億美元,成為了整個加密市場增長的重要引擎。
作者:Zenlink / 來源:資訊
過去的 2020 年是屬于 DeFi 的高光時刻,DeFi 的總鎖倉價值(TVL)呈指數級增長,截至 2020 年 12月 31 日,DeFi TVL 接近 150 億美元,成為了整個加密市場增長的重要引擎。
這一波浪潮中,DEX(去中心化交易平臺) 作為 DeFi 市場中最為核心的細分賽道之一,刷足了存在感,以 Uniswap 為代表的一眾 DEX 的爆發以及交易量的大幅增長,有力地沖擊了 CEX (中心化交易平臺)的江湖地位,DEX 將撬動 CEX 成為未來趨勢的聲音持續發酵。
但人們往往容易忽略的是,DEX 總是基于區塊鏈底層基礎設施而構建的,正如 Uniswap 是基于以太坊而構建,于是乎我們不禁思考面對日益高昂的 Gas 費用以及遠水不解近渴的 ETH 2.0,Uniswap 真的是用戶的最佳選擇嗎?
本文試圖圍繞用戶對于 DEX 的三大訴求——快速的交易、最低的成本、最優的價格,來分析什么樣的 DEX 才能撬動 CEX 的未來?因為很顯然的是,現階段下的 DEX 與用戶的這些核心訴求還有些距離。
首先來探討一下如何在 DEX 中實現快速的交易,在此之前,我們還是不可避免地要先聊聊老生常談的 TPS,因為想要在 DEX 交易中實現快速交易意味著這個 DEX 必須建立在擁有足夠交易吞吐量承載能力的底層基礎設施之上,因此 TPS 自然是個避不開的話題。
目前,以太坊的 TPS 大約為15,這導致其交易體驗非常不好,速度慢且費用高,這一問題在此前的流動性挖礦高峰期尤為突出。正因如此,以太坊逐漸開始往 Layer2 的方向探索,尤其是對于目前公認的最優的二層擴容解決方案—— Rollup 系列的實踐。
以太坊的核心人物 Vitalik Buterin 此前曾多次公開發表了他對于 Rollup 技術的看好,同時,他在其最新發表的文章《Rollups 不完全指南》中指出,Rollup 是一種強大的新的二層擴容范例,并有望在將來成為以太坊的關鍵擴容解決方案。不過,目前 Rollup 還存在用戶難以理解、生態系統不支持、交叉 Rollup (Cross-Rollu 交易)、Plasma 以及 Rollup 之間設計空間的探索、最大化預確認(pre-confirmations)安全性、高效的 ZK-VM 等關鍵挑戰。
即使是在這一情況下,隨著近期以太坊網絡的擁堵以及價格的攀升,以太坊 Layer2 項目還是受到了大量的關注,相關項目的幣價也在近期“突飛猛進”且創下了日交易量歷史新高,這一現象也足以說明廣大用戶對于提升以太坊性能的迫切期望。但由于 ETH 2.0 的工程量龐大,按照路線圖,ETH 2.0 正式推出至少還要 1-2 年時間,而這一緩沖期反而給了其他底層公鏈更多的發展機會,比如常常被大家拿來與以太坊對比的波卡。
與以太坊不同的是,波卡(Polkadot)采用的是異構分片的架構,而所謂的異構,其實就是不同區塊鏈的“聯合”,與之相比,以太坊的分片則是同構的,都是屬于以太坊區塊鏈的一部分。
在波卡的架構中,區塊鏈可以分為兩種即中繼鏈(Relaychain)和平行鏈(Parachain),中繼鏈是一條中心鏈,它連接了所有的區塊鏈,而連接到中繼鏈上的就是平行鏈。正是得益于中繼鏈+平行鏈的架構,波卡可以獲得更高的可擴展性,多條鏈可以并行處理交易,而不用在一條“道路”上排隊等候處理,因此,波卡可以擁有更高吞吐量、更快的速度以及更低的費用。
不難看出,相比于以太坊,波卡在性能上的優勢突出并且是在不犧牲安全性的條件下實現的,這將為未來基于波卡而構建的 DeFi 應用以及使用這些應用的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
更具象的對比,我們也可以參考波卡創始人 Gavin Wood 曾說過的一段話:“比特幣的 TPS 在每秒 2-4 筆交易,沒有什么可編程功能;以太坊在每秒 25 筆左右,不過你用得越多,它的性能就越糟;Polkadot 在有了平行鏈之后,速度將擴展到每秒 10 萬至 100 萬筆交易。”
經過以上對比分析,我們有理由相信,基于波卡構建的 DEX 將在交易速度上優于以太坊上的 DEX,這也為波卡 DEX 打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而 Zenlink 作為基于波卡的跨鏈 DEX,在底層選擇上便體現了其前瞻性思維。
除了最快的交易速度,獲得最低的交易成本也是用戶使用 DEX 的重要訴求之一。
通常來說,用戶使用 DEX 的成本包含 Gas 費(“燃料費”)和手續費。用戶使用基于以太坊上的 DEX,諸如 Uniswap、Sushiswap 等的 Gas 費取決于以太坊底層以及 DEX 內部交易的復雜程度。
首先來看影響 Gas 費的第一個因素——以太坊底層,這部分可以理解為 Gas 費取決于以太坊網絡的擁堵情況,當以太坊網絡越擁堵時,用戶使用 DEX 進行交易平臺需要的付出的 Gas 費越高,反之則相反。目前的情況是,DeFi 應用主要集中在以太坊上,但受限于以太坊公鏈的性能,經常會發生網絡擁堵現象,導致 Gas 費用飆升,大幅增加了用戶的使用成本,且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
從下圖中可以明顯看出,自今年 5 月份 DeFi 火爆以來,以太坊的 Gas 費也隨之水漲船高,目前的平均 Gas 價格遠高于前幾年的平均水平。
另外,不得不提的一點是,用戶使用基于以太坊的 DEX 進行交易時所需要的付出的 Gas 費還體現在交易結果上。受以太坊網絡的擁堵以及目前 DEX 普遍采用的 AMM 機制影響,用戶常常需要在交易成本與交易結果上進行權衡,因為在交易波動較大時,用戶在進行交易時如果想要一次性成功,往往需要付出更高的 Gas 費,否則就需要承擔交易失敗的結果,這也在另一方面提高了用戶的交易成本。
影響 Gas 費的第二個因素是 DEX 內部交易的復雜程度。這部分是指使用交易流程更復雜的 DEX 所需要的付出的 Gas 成本會更高。針對這一部分,單就 Uniswap 這種采用簡潔的常數函數做市商機制的 DEX 來說,影響較小,但對于一些交易流程更為復雜的 DEX 這一問題則更為突出。
至于手續費部分,原本手續費是 DEX 價值捕獲的關鍵一環,但隨著 DEX 賽道的競爭日益激烈,關于手續費的競爭也變得極為簡單粗暴,簡單說就是打價格戰。到了這一步,DEX 的價值捕獲也變得更加困難,所有 DEX 都需要通過其他方式例如使 Token 持有者擁有參與社區治理的權利等去捕獲價值。當前,各個 DEX 的交易手續費并不會相差太大。
以上是對基于以太坊構建的 DEX 在交易成本方面的分析,那么,按照這一邏輯將這些影響因素放到波卡 DEX 上又會是怎樣呢?
上文中,我們提到得益于中繼鏈+平行鏈的架構,波卡可以多鏈并行處理交易從而擁有更高吞吐量、更快的速度以及更低的費用,這里的費用即“Gas 費”。需要說明的是,波卡使用的是基于重量(weight-based)的收費模型,而不是 Gas 計量模型,因此稱之為“Gas 費”并不準確,此處為了便于理解,暫且將其稱之為“Gas 費”。
一方面,由于波卡在擁有了平行鏈的條件下 TPS 相比于以太坊要高幾個層級,所以理論上并不那么容易造成擁堵,手續費自然會更低;另一方面,由于以太坊的 Gas 費是以其原生代幣 ETH 計價,隨著以太坊價格的不斷攀升,也將影響 Gas 費使其變相增加,而波卡目前處于起步階段,DOT 的總市值與 ETH 還有較大的差距,以 DOT 計價的波卡網絡費用自然也會更低。
因此,毫無疑問的是在網絡費用方面波卡的優勢較為明顯,自然地基于波卡構建的 DEX 也將在這一方面更具優勢。
至于 DEX 內部交易的復雜程度以及手續費,這里我們也以 Zenlink 舉例作簡要分析。Zenlink 將會在波卡網絡上重塑 AMM(自動做市商機制)從而構建 Zenlink DEX,不同的是,Zenlink 將采用把使用 Substrate 技術構建的 Zenlink DEX Module 模塊部署在平行鏈中的方式,令平行鏈擁有基礎的 DEX 功能,比如創建訂單、創建交易對、提供流動性等且這種部署是即插即拔的。
關于 Zenlink 的內部交易流程,因篇幅原因這里不展開描述,讀者可自行閱讀其白皮書了解詳細機制。但從這里我們可以很容易理解的是,在波卡高性能區塊鏈網絡的加成下,其鏈上結算時間將大大的縮短,因此因 Zenlink DEX 內部交易復雜程度而導致的用戶交易成本增加問題并不存在或者說幾乎可以對沖掉。
手續費方面,Zenlink 也設計了一套更為完善的機制,根據初步設計,其收取的手續費一部分將返還給用戶,一部分將給到接入的平行鏈作為激勵,剩下的一部分才會返回協議層。在其經濟模型設計中,將對流動性提供者、普通交易用戶、Token 持有者、開發者、平行鏈項目方等各方更加友好。
由此,一個顯而易見的結果是,基于波卡構建的 DEX 相比于以太坊上的 DEX 在交易成本上將更容易捕獲用戶。
相比于快速的交易、最低的成本,最優的價格似乎是所有用戶最為核心的訴求,因為以最優的價格達成一筆交易意味著該用戶比其他需要做同樣交易的用戶更具備利潤優勢,尤其是大額交易。
用戶想要在 DEX 中交易中獲取最優的價格需要依賴該 DEX 擁有足夠好的流動性,誰能實現更好的流動性就能幫助用戶在交易中獲得最優價格,也就能留住更多的用戶。我們常說流動性是 CEX 的護城河,實際上流動性對于 DEX 而言同樣重要,不同的是,DEX 可以組合從而實現部分共享流動性,目前基于以太坊的 DEX 的普遍做法是做聚合器,聚合更多 DEX 的流動性。
這類項目的典型代表是 1inch,其聚合的流動性最多,除此之外 Matcha、Mask Swap、ParaSwap、InstaDapp、Slingshot 等項目也屬于 DEX 聚合器項目。這一賽道中,短期來看,誰能聚合更多的流動性,誰將擁有短暫的競爭優勢,但隨著其他協議的跟進,最終大家聚合的流動性水平并不會相差太大。
不可否認的是,在單鏈狀態下,做聚合器從而聚合更多的流動性確實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案,但 DeFi 絕不僅僅是以太坊的游戲,隨著跨鏈技術的逐漸成熟,多鏈 DeFi 全局共享流動性終將會到來。
而 Zenlink 從設計之初就瞄準的是打造 “全局共享流動性”的 DEX ,致力于打造一個簡單、極致、開放、互聯的跨鏈 DEX 基礎設施,讓所有 DeFi 產品通過 Zenlink 實現一鍵發 DEX。通過集成 Zenlink DEX Module 的方式,Zenlink 可以令平行鏈快速擁有 DEX 能力,并能與其他平行鏈共享流動性。
在具體實現方式上,Zenlink 主要是對于 XCMP 協議進行擴展進而實現資產的跨鏈轉移。目前,波卡創始人 Gavin Wood 正在帶領團隊大力開發平行鏈上的通信協議 XCMP,但就算 XCMP 協議開發完成,我們還需要在 XCMP 協議上開發各種應用相關的通用協議。Zenlink DEX Protocol 就是在 DEX 這一專用領域中,實現一個各平行鏈運行互通、共享全局流動性的協議。
如果我們把波卡上的跨鏈協議類比于傳統的 TCP/IP 協議,那么 XCMP 協議就類似于 TCP/IP 協議中的鏈路層協議,可以起到解決各個鏈(路由)之間無差別感知協議的傳輸作用。而 Zenlink DEX Protocol 就類似于 TCP/IP 的專有應用層協議,每個平行鏈只要接入了 Zenlink 協議,就可以共享波卡上所有接入了該協議的平行鏈上的流動性。
在實現了全局共享流動性的情況下,隨著波卡平行鏈的上線,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項目基于波卡構建,波卡生態也將越來越豐富,此時波卡生態項目由于業務需要而進行的各種相互交互,對應將形成數字資產的龐大流動性,而這些流動性都將聚合在 Zenlink DEX 上。依托與龐大的流動性,用戶在 Zenlink DEX 上進行交易時無疑將獲得更好的交易體驗。
2020 年 12 月 12 日,Zenlink 團隊已經完成波卡上首筆平行鏈之間的跨鏈通信原型驗證,并基于 Zenlink DEX Module 內的資產管理和 DEX 模塊成功實現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跨鏈交易用例。這意味著通過 Zenlink 模塊發行的資產,可基于 XCMP 消息進行跨鏈資產轉移。
回歸到用戶如何獲取最優的價格這個點上,這里涉及到我們經常聽到的兩個詞即“無常損失”和“滑點”,這是幾乎所有 DEX 都需要面對的難題。
無常損失的大小和資產價格波動程度正相關,并且所有采?資?儲備對資產進?定價、依賴套利者調整鏈上資產價格模式的 AMM 都?定存在無常損失。
而關于滑點,在 AMM 中,由于其采用的是資金池的方式來做市,資金池中的資產價格由函數決定,這意味著 AMM 中交易對的價格和其交易資產在資?池中的儲備直接相關,因此一旦交易發?,導致交易資產在資?池中的儲備變化,資產實際的交易執行價便會發?改變,產?滑點。
針對于這兩點,Zenlink 也無法避免,但 Zenlink 已經對此實施了優化方案,其中便包括引入預言機喂價,使資金池內的價格和外部市場價格保持一致,不依賴套利者對池內價格進行修正。目前,Zenlink 已經與 Chainlink 達成戰略合作,同時也會設計更加優秀的做市商函數曲線。
總結來說,得益于波卡優秀的架構,Zenlink 打造的跨鏈 DEX 將能通過集成 Zenlink DEX Module 到各個平行鏈的方式,實現全局共享流動性,這與 Uniswap 以及 1inch 這種 DEX 的理念都是截然不同的,而最終受益的都是用戶。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基本可以說,在波卡平行鏈上線后且穩定運行的情況下,如果是從用戶對于 DEX 的三大核心訴求考慮,基于波卡構建的 DEX 將更具發展空間,也是未來能夠撬動 CEX 的關鍵一環,而 Zenlink 已然邁出了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