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白 / 來源:白話區塊鏈
這一切的一切,吸引來了各界人士的參與,他們有的原先是默默無聞的技術極客、有的是著名主持人、有的是教育工作者、也有律師、財經分析師、學生等等,每一個人和區塊鏈之間的鏈接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
所謂有緣千里來相會,今天大白準備好了瓜子和西瓜,并邀請了一圈大咖,讓我們這個區塊鏈大家庭一起坐下來聊一聊各自是如何接觸區塊鏈。


2013年就聽說過比特幣,但是沒有對其進行深入的了解,有種“不明覺厲”的感覺。2015年,中國最早的數字貨幣交易平臺——比特幣中國聯系到我,希望我加入擔任其質量總監一職。在深入地了解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后,迅速被吸引,加入比特幣中國,從此投身到區塊鏈和數字貨幣行業。
這個行業最吸引我的有3點:
第一是快節奏。行業、技術、政策都在飛速變化,所以公司、項目、個體也在不斷地適應變化甚至提前布局擁抱變化,那些一塵不變的、變化緩慢的會被迅速淘汰。
第二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目前行業還處在較早階段,各方面都沒有形成定式,沒有固定的規律可尋。在行業交流中,你們會發現各家有各家觀點,這些觀點沒有對錯,都能夠自圓其說、自成一派。在行業中,我們可以積極地參與交流、采納意見,并且通過消化吸收,作用到自己的項目和事業中去。
第三是多樣化。如同區塊鏈技術一樣,區塊鏈行業是一個大融合的行業。需要技術,也需要市場;需要計算機和密碼學知識也需要金融和交易知識;需要博聞的全才也需要專攻的專才;行業中幾乎沒有人能夠做到樣樣精通(除了中本聰)。因此在這個行業中可以取長補短不斷地優化、提升自己。

我最早是2017年初在硅谷接觸到區塊鏈,當時身邊有一些程序員關注了一個叫ETH的可編程虛擬代幣,我跟著買了點,但并沒有多了解。
94后BTC價格在中美出現巨大利差,套利的過程中開始好好研究各種虛擬貨幣以及背后所代表的不同layer1、layer2、dapp等區塊鏈技術。
并且因為身處硅谷,開始業余時間幫國內的基金在美國找項目。2017年年底周期來推進他的新分片項目,當時他們只有幾個google facebook核心構架師,沒有別的非工程人員。我聽了他的介紹覺得很有興趣,他也邀請我一起來開創一個新紀元,我們一拍即合,所以我決定放棄百萬美金期權從硅谷的科技公司辭職和他一起做 QuarkChain。

SIPC.VIP聯合創始人 俞佳楠
早期是做區塊鏈相關媒體開始接觸到區塊鏈,和大部分人一樣,最先接觸了比特幣,才知道區塊鏈是什么。從區塊鏈媒體,到挖礦,到聯盟鏈到公有鏈,算是在整個行業的上下游都摸了個遍。
作為一個標準的90后,在選擇工作的時候也有過“金飯碗”的機會,但進入傳統行業格局已經固化,上升空間有限,但是區塊鏈是新興行業,機會多,挑戰大。

VeryHash 創始人 孔猛
我是通過礦工來到這個行業的,這里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更迭速度快,很多機會你剛剛看到就已經過時了,越自由的地方競爭就會越充分。

LaoMao.jp 技術負責人 趙余
最開始的機緣,是?學的時候在?絡上了解到了?特幣及其背后的密碼學原理。
這個?業吸引?的點很多,我個?印象最深的,是 POW 這種看似暴?實則精巧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另外,這個?業?的很多底層技術是構成信息社會個?權利的基?。這?是集中與分散,集體與個體,信任與背叛等等這類永恒沖突的最前線。就像 Ingress 中的藍軍和綠軍?樣,此消彼?。

庫幣聯合創始人 Johnny Lyu
我其實在七八年前就對區塊鏈有所了解,但在17年正式加入庫幣擔任聯合創始人,主要出于對創始人Michael的信任。
當時正值上一輪牛市初期,Michael不僅是BTC的早期礦工,還是NEO早期投資人,獲利頗豐,我們約在一家星巴克,他跟我聊區塊鏈技術,想勸我入股,因為我們是十多年的老友和創業伙伴,我最后決定“肉身”入股,加入庫幣團隊跟大家一起干。大家常把區塊鏈比喻為90年代的互聯網,未來廣大的前景是最吸引我的點。
留言有獎:你又是如何接觸到區塊鏈的,區塊鏈行業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觀點。
本文末按相關話題留言有獎
小編選擇優秀留言5名置頂,各獲得贊助商提供精美周邊禮品一份(有背包、衛衣、毛毯、棒球帽等,為公平起見,已隨機打亂順序,節后公布中獎名單按領獎順序先到先得)后臺回復 “禮品” 可查閱獎品實物照片及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