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uke Nolan
翻譯:白話區塊鏈
以太坊仍然是主導生態系統,擁有最多的活躍開發者,但由于對Layer 2解決方案的參與增加以及來自其他L1的競爭,其核心貢獻者數量略有下降。
Layer 2生態系統正在經歷顯著增長,尤其是在Dencun升級之后,Base在開發者貢獻和交易活動方面都處于領先地位。
Base正顯示出成為未來領先的Layer 2平臺的跡象。
錢包和交易平臺類別的貢獻者數量增長最大。
純衍生品平臺的貢獻者數量則出現了最大的下降。
區塊鏈或其底層Token的價值源于多種變量和視角。通常,這可能是投機資本投資于某種想法,無論是對現有競爭對手的技術優勢、看似能夠在未來吸引數十萬用戶的新應用或服務,還是已找到某種產品市場契合度并成為收益資產的協議所產生的實際現金流。
顯而易見的是,沒有一種通用的方法。在股票領域,相對估值或客觀折現現金流模型可能適用得很好,但在加密Token的世界中,很難找到一種方法來幫助你評估任何特定Token或協議。
當我們考慮開發者活動時,我們認為它既可以是滯后指標,也可以是領先指標。表現優于同齡人的區塊鏈或協議往往吸引大量頂尖開發人才,而從一開始就有許多開發者在工作的區塊鏈,通常會比沒有同樣網絡效應的同齡人表現得更好。本文將探討的數字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這一觀點。因此,盡管從廣泛的角度評估基于Token的協議的價值很重要,但本文將專注于開發者活動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包括最近增長最大的領域,以及開發者活動下降最大的生態系統。
我們還將特別關注市值排名前五的生態系統,以及自今年三月Dencun升級以來,以太坊Layer 2開發者生態的變化。
數據的抓取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并會定期改進,因此我們將努力保持定期更新,以便了解事態的發展。
1、方法論
Electric Capital在加密開發者統計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他們不僅維護一個開源的GitHub分類法(我們將使用這個分類法),還每隔幾個月發布一份深入全面的報告,詳細說明他們如何收集和分類數據,這也是本文與未來分析的不同之處。
由于該分類法不斷更新,新生態系統和子生態系統不斷加入,這創建了一個動態的數據集,其過去的數據可能會被改變。例如,去年創建并添加到Base生態系統的新倉庫會修改過去的數字。雖然擁有一個展示“動態”情況的數據集非常有價值,但本文故意將其保持為靜態快照,以便為未來的迭代提供控制。我們仍在研究一個單獨的動態進展以及實施的最佳方式。
在這一點明確之后,我們本次分析的方法論可以描述為:
-
根據上述分類法抓取所有生態系統
-
數據被凍結,以忽略未來抓取中新添加的倉庫
-
-
收集每個生態系統和子生態系統中每個倉庫的總提交次數和獨立開發者的總數
-
僅包括過去30天內活躍開發者至少為50人的生態系統
-
開發者被視為在過去3個月內貢獻至少10次的人
-
這樣做是為了減少所謂的“加密游客效應”,即人們因空投或其他方式被吸引短期參與項目
-
盡管這會導致數字較低,但能更合理地反映出對生態系統貢獻較多的人的整體趨勢
-
該方法論經歷了多次迭代,雖然我們不認為它是完美的,但它產生了非常有趣的結果,今后如有必要,我們將持續優化。
2、生態系統總結
在上面我們可以看到生態系統總結,展示了過去30天內獨立開發者數量最多的頂級生態系統。不出所料,以太坊以約3,500名獨立開發者位居榜首。事實上,榜單上的大部分生態系統都是人們預期的前列。
考慮到Cosmos網絡本質上是“區塊鏈的區塊鏈”,因此有大量開發者在該生態系統中工作是合情合理的,因為它包含了非常多的子倉庫。值得注意的是,有6個以太坊Layer 2在前20名中名列,其中的活躍度增長與Dencun升級后的活動激增密切相關,后文將對此進行更詳細的分析。
表格下方的圖表展示了過去30天內的總提交次數和獨立開發者總數。當然,需要指出的是,這個總數僅包括符合方法論部分中 outlined 的生態系統。盡管總提交次數顯示出相當明顯的長期上升趨勢,但開發者人數自2023年初以來一直停滯或下降,這表明進入加密領域并頻繁為生態系統做出貢獻的新開發者并不多。
3、增長最快的生態系統
增長最快的生態系統通常是那些從小規模起步并產生上升勢頭的生態系統,這種勢頭通常源于新產品開發,或者是屬于經歷了重大網絡升級的更大生態系統(例如,Base因以太坊在3月進行的Dencun升級而增長)。
值得注意的增長最快的項目包括dYdX(受歡迎的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平臺)、Aptos(因今年早些時候的一次顯著漲勢而引起大量關注),以及流行的生態系統如XRP和Ledger(硬件錢包)。
在貢獻者數量增長最大的類別中,交易平臺和錢包位居首位。Solana上多個交易平臺的崛起,以及以太坊領域的激烈競爭,推動了開發者活動,以爭取來自越來越注重費用敏感度的用戶的資本和市場份額,同時追逐基于交易量的Token激勵(如Hyperliquid和Jupiter)。
4、下降最快的生態系統
在觀察下降最快的生態系統時,如果我們忽略不太知名的生態系統并關注一些熟悉的名字,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數據。首先,Lightning的下降在面臨新興比特幣 Layer 2 解決方案的激烈競爭時尤為顯著。盡管Lightning無疑是經過嚴格測試的協議,但它在時間的推移中未能產生顯著的吸引力,隨之而來的是Stacks、Babylon和CoreDAO等協議在比特幣潛在收益機會出現后重新占據了用戶的關注。
有趣的是,去中心化社交網絡Nostr的貢獻者數量有所下降,這可能與Farcaster(約5萬日活躍用戶)的崛起有關。Algorand、Polygon和Tendermint的下降也十分明顯。
在下降的類別中,DeFi平臺的貢獻者數量明顯減少,衍生品平臺的貢獻者也有所下降。后者可能是我們分類方法的局限,因為只有純衍生品平臺被考慮在內;提供現貨交易的平臺則被歸類為“交易平臺和錢包”,而如前所述,這一類別一直是增長最快的類別之一。
5、市值前五名
在市值最大的生態系統中,以太坊位居首位并不令人意外,因為它歷史上一直擁有最活躍的開發環境,成為DeFi的發源地。Solana的崛起在圖表上清晰可見,與其他在過去幾年中開發者貢獻停滯或下降的生態系統趨勢相反。有趣的是,所有開發者統計數據中都存在季節性變化;每年年底,活動量會顯著下降,因為開發者們可能會休假或休息。
在市值前五名中,以太坊和BNB智能鏈是活動下降最明顯的兩個生態系統。對于BNB來說,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因為CZ被捕以及使用指標顯示的網絡熱情普遍下降。對于以太坊而言,盡管在高峰期幾乎達到5,000的基數,但面臨來自其他L1的競爭和以太坊Layer 2的崛起,導致核心貢獻者數量急劇下降。
6、以太坊Layer 2
3月13日的Dencun升級使Layer 2活動躍升至新高。由于費用通常低于一美分,之前因費用過高而退出Layer 1以太坊的用戶通過Layer 2重新回歸。以下一年變化指標清晰展示了這一點:
所有Layer 2的TPS(每秒交易數):45 → 340
所有Layer 2的每日交易量:340萬 → 1520萬
所有Layer 2的每日活躍地址數:78萬 → 182萬
普遍認為,平均加密用戶對費用極為敏感。在2021年的狂熱中,用戶為一次Token交換支付超過200美元²,而許多交易少量價值的用戶則大批涌向其他鏈。
我們預計,由于更高的安全保障,價值較高的用戶在Dencun升級后將繼續留在Layer 1,而那些對費用敏感的用戶至少會部分回歸,但這次是使用可用的各種Layer 2。
以Uniswap為例,分鏈查看使用情況的兩個指標,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相關證據:
在Dencun升級后,使用Layer 2(特別是Base)上的Uniswap地址數量顯著增加。實際上,Base在每月活躍地址中占據了約83%的市場份額。然而,需要重申的是,這可能更多是對費用敏感的用戶,他們交易的名義金額較低(此外,許多這些地址的余額可能低于10美元——以善意方式清空錢包的成本極低,相較于L1以太坊)。以下圖表展示了這一現象的確切情況:
如圖所示,以太坊仍然在Uniswap交易量市場份額中占據主導地位,即使按鏈劃分時,每月活躍地址的比例僅約為10%。這似乎表明,持有高名義價值錢包的“鯨魚”仍然留在Layer 1,因為他們對費用不敏感。如果您交易數十萬美元甚至數百萬美元,即使燃氣價格飆升使交易成本達到數百美元,這也僅占您頭寸規模的非常小的一部分。
現在來看整體Layer 2開發者市場份額按協議劃分,我們可以看到Base已經長期確立了自己作為貢獻者領先生態系統的地位:
目前,Base是所有主要Layer 2解決方案中TPS最高的,達到46,而Arbitrum為16³。此外,Base有明確的計劃持續升級網絡,預計到2025年底,Mgas/sec目標為80。這些雄心勃勃的計劃可能會繼續吸引開發者在該網絡上構建消費應用和基礎設施。
考慮到Base背后有Coinbase的支持,我們預計它將繼續成為開發者最多的Layer 2解決方案,并隨著時間推移,成為TVL和穩定幣供應量最大的生態系統(盡管考慮到Arbitrum當前的領先地位,這可能需要較長時間)。
7、總結
總體來看,我們分析了開發者的關注重點及其隨時間的變化。具體而言,我們觀察了過去一年中開發者活動增加和減少最多的生態系統和類別,并更深入地研究了市值前五名的生態系統以及以太坊的Layer 2格局。
通過開發者統計數據來觀察生態系統的目的并不是預測某個Token或協議的未來價值,而是試圖評估潛在價值的構建區域;人力資本的集中更有可能導致復雜的DeFi平臺、消費應用或營收生成的企業。總體而言,監測開發者的動態和活動提供了關于創新可能出現的有價值洞察。了解曾經受開發者歡迎但現在逐漸淡出視野的生態系統及那些重新獲得關注的生態系統的長期趨勢同樣重要。
如前所述,本文分析中使用的方法論會定期回顧和修改,以便隨著時間的推移找到準確性和洞察力之間的正確平衡。未來,我們還將專注于分析僅有基礎Token的生態系統,以更好地評估其相對估值的比較。
本文鏈接:http://www.zhucexiangganggs.com/kp/du/10/5485.html
來源:https://blog.coinshares.com/analysing-developer-trends-across-the-crypto-ecosystem-67f470d77b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