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essewldn
翻譯:白話區塊鏈
1、什么將成為“僅限加密”卷土重來的催化劑?
加密應用程序可以分為兩大類:
僅限加密:非主權SOV/支付、去中心化金融、數字藝術、DAO、memecoins、部分DePIN網絡、去中心化社交等。
加密貨幣帶來更佳效果:開放金融(RWA/法幣穩定幣)、預測市場、國際支付、大多數DePIN、Token化股權等。
“僅限加密”應用一直面臨挑戰(除非主權SOV外),而“使用加密更佳”的應用則日益受到歡迎。
這種趨勢會改變嗎?如果會,改變將如何發生?
或許當有更好的分發渠道時,情況可能逆轉。比如出現更好的加密應用場景、更清晰的監管,以及關鍵的因素——讓這兩者成熟所需的時間。
這種逆轉或許會體現為某種“加密更佳”場景,通過將錢包交到用戶手中,他們的“拇指學習”才真正接觸到那些“只有加密才能實現”的功能。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加密更佳”應用往往并不真正去中心化——它們只是利用了底層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作為開放性、互操作性和結算的后端支撐。
如果區塊鏈只是充當后端管道,用戶很可能接觸不到其底層架構,甚至與“僅限加密”應用相關的學習體驗會變得更加遙遠或抽象。
可以通過Chris Dixon的“強弱技術”框架來思考這一現象,其中“僅限加密”屬于強技術,“加密更佳”則是弱技術:
強技術通常遵循佩雷斯/Gartner的技術成熟曲線發展……在幻滅期,企業家和投資強技術的人有時會失去信心,轉而關注弱技術,因為弱技術看起來更接近主流應用……盡管如此,弱技術也能取得成功……弱技術會適應當前世界的需求……而強技術則會推動世界適應它自身的邏輯。
我保持樂觀態度,但同時也很想知道:什么將成為“僅限加密”卷土重來的催化劑?
2、商業化給加密帶來的影響
智能合約區塊鏈的前十年,源自比特幣的原始密碼朋克精神:抗審查、開源、無需許可,并寄希望于在全球共享的“世界計算機”之上構建一個民主、公平的互聯網。如今,這些理想價值觀正面臨市場的考驗,因為主流市場追求的并非這些,而是性能、成本、利潤和合規性。
強大的技術很少按照它們的創造者或早期使用者的初衷被應用。看看比特幣這個“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再看看如今的比特幣ETF;還有USDC也是如此。
隨著智能合約區塊鏈的原始價值觀與主流市場需求的融合,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很可能會發生變化。
智能合約平臺上許多正在增長的應用場景——法幣穩定幣/實物資產(RWA)、開放金融、許多去中心化物聯網(DePIN)網絡——既不去中心化,也不無需許可,更不具備抗審查能力,它們只是借助了底層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來實現開放性、互操作性和結算功能。應用程序也逐漸在淡化L1加密貨幣,而這些加密貨幣過去一直被視為抗審查的“互聯網貨幣”,這讓許多人開始重新思考主要加密貨幣的價值主張,包括下一代區塊鏈的基礎資產。
對早期進入這一領域的人來說,這樣的變化或許很難接受。這不是許多人最初投身其中的理由。那么,這是否意味著結束了呢?
我并不這樣認為。可能只是階段性的結束,邁入下一個篇章。
為了順應市場的需求,加密貨幣正在走向商業化。商業化,特別是開放和無需許可的軟件商業化,是將好點子推向更廣泛受眾的形式,由此帶來更深遠的影響。
然而,商業化往往伴隨著妥協。真正的機會在于塑造這些妥協的形式,從而影響其商業化帶來的結果。為了做到這一點,必須放下意識形態上的執念,適應現有的游戲規則,參與競爭,并努力把事情引導向你期望的方向。
舉個例子,為了擴大規模而在去中心化上做出一些妥協(無論是通過rollup還是集成架構),可能更好地服務于今天那些讓錢包真正進入大眾手中的應用。如果這種方式成功了,接下來的機會就是逐步增強去中心化——并讓更多人通過這些新應用,重新接觸和學習那些回歸原始理想的事物。
對我個人來說,這尤為重要。我非常看重最初的理念,這正是吸引我進入這一領域的原因。不過,我更看重的是影響力。我在另一個創意領域學到了這個道理。當年我在蒙特利爾上大學,那時那里有一個異常活躍的文化圈子(Arcade Fire、Tiga、A-Trak、Chromeo、Grimes、Vice、American Apparel等)。這個本地場景的創意迅速走向全球,通過互聯網與其他“文青”圈子交融,特別是在2004-2012年間的音樂博客時代(有人還記得Hype Machine嗎?)
很快,這種創意氛圍與主流市場發生了碰撞。其結果是一些平庸的藝術家和品牌拿走了文化的精髓,拋棄了其中的細膩和深度,將其包裝成流行卻空洞的產品銷售。與此同時,少數原創場景中的藝術家和創意人士堅持下來,并最終成為流行文化的象征。他們往往不得不在保持原有精神和迎合大眾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這種堅定與務實的結合令人欽佩,因為它能夠在更大范圍內產生影響,推動文化前進一步。
所以,如果你覺得當初吸引你進入加密領域的那些價值觀正在被主流市場稀釋——我理解,但試著換個角度看待這一切——因為從影響力的角度來看,加密貨幣的商業化或許意味著真正的機遇才剛剛開始。
本文鏈接:http://www.zhucexiangganggs.com/kp/du/09/5443.html
來源:https://x.com/jessewldn/status/18404668518364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