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五火球教主 / 來源:白話區塊鏈
里程碑事件:監管
先做個簡述——以防真的有讀者不知道這兩(其實是三)件事。
1. Libra 聽證會——國會議員對著 Facebook 各種質詢,由此看出:
• 法律制定者對 Facebook 的不信任,超過了對區塊鏈技術本身的不信任。
• 如何確保反洗錢、反販毒、反恐怖主義,如何避免數據、個人隱私被亂用問題 。
• Libra 恐怕一時半會兒是很難繼續推行項目。
2. 參議院銀行委員會區塊鏈聽證會
• 擔憂加密貨幣是否真的能為那些沒有銀行賬戶的人提供幫助。
• 加密公司正在“逃離”美國 (一位參議院發言:“作為一個國家,如果我們不引領這項技術,其他一些國家也將會這樣做。”)
• Facebook 的 Libra 數字貨幣依然是個繞不開話題。
3. SEC 計劃運行比特幣與以太坊節點
• 美國證券委員會(SEC)計劃通過承包商運營一個比特幣節點和一個以太坊節點,并且SEC 還可能尋求運營 BCH、XLM、ZEC、EOS、NEO 和 XRP 等區塊鏈的節點。
• SEC 特別指出應該從托管節點中獲取所有區塊鏈數據(哈希率、挖掘難度和獎勵、交易數量、加密貨幣供應和區塊大小等等)而不是將這些數據作為輔助資料來提供。
• 美國 SEC 將會尋找一家數據公司去外包其對區塊鏈的監控和合規調查。
事件發生的順序是 1-2-3,且間隔非常近。雖然聽證會上多是質疑,但把時鐘往回撥 2 年,你敢想象美國國會會正兒八經地對區塊鏈這個行業做“聽證會”?尤其是,你敢想象 SEC 會打算運行一個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全節點么?國外不少區塊鏈行業的 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 紛紛表示“沒想到我會看到這一天”。
這意味著,比特幣或者說區塊鏈終于正式進入了“頂級權力機構們”的視線,伴隨而來的一定免不了“合規”與“監管”二字。
現在的區塊鏈行業,尤其是在一些討論熱烈的微信群,細心的你一定可以感受到兩股氛圍,一股是擁抱監管,而另外一股則是逃離監管。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倉位決定言論,有的則是為了自己的理想甚至信仰,也有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或是人云亦云。但不管怎樣,你應該有你自己獨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