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五火球教主 / 來源:白話區塊鏈
“教主,你打個電話讓 BTC 歇歇吧,救救 EOS 還有我手里那些主流幣吧…… ”
“怎么著?手里一個大餅都沒有?” 我詫異地看著他。
“沒有,一手的山寨幣,可是都是主流啊,EOS、ETH、XRP 啥的,這些不都是很優質的主流幣么,咋就是不漲嘞?天天看大餅一個在那發飆……”
“小伙子,你進圈的第一天,我是不是就跟你說過,BTC 還是應該得有啊?” 我有些幸災樂禍。
“哎,我當然記得,可是就是管不住手啊。” 戰士捶胸頓足,然而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分割線------
正所謂“ 萬花叢中一點綠,動人大餅不需多。”貌似已經許久沒有看見過這樣的畫面了,7月10日幾乎一整天,都是這樣的:
于是這兩天微信群里開始流傳一個段子:“真的,去年有幾個讓我教他們投資的區塊鏈小白,讓我推薦買啥,我說我只能推薦比特幣了,他們就只敢買比特幣,然后到現在他們一直在賺錢,天天發朋友圈宣傳比特幣,區塊鏈革命……然后我就把他們的朋友圈屏蔽了。”
而更過分的是,主流們,他們還跟跌不跟漲……
大餅:我拉了主流:我們等等、 大餅:不拉我回調了啊 主流:好的 一起回調……
滿手主流的你,是不是心拔涼拔涼的?
那么問題來了,為啥你手里的主流跑不贏大餅嘞?
01 為啥你手里沒有大餅?
1. 嫌貴!無法暴富!
幾乎每個剛進區塊鏈行業的新人,無論是看早期布道者的文章,還是咨詢已經進圈許久的人,都會得到一句語重心長的勸誡:“記得買 BTC,且最好 BTC 占你資產配置的 50% 以上……”,通常新人也會點點頭,表示知道,然后真的去買了一點大餅。
然后……然后就沒有然后了,過幾個月你會發現,這些新人手里一個大餅也沒有了。
嗯?怎么回事小老弟?你的餅呢?
“我換山寨了啊,參加愛系歐了啊……”
“太貴了啊,你看狗狗幣才幾分錢一個,瑞波也就幾塊錢一個,大餅一個好幾萬啊,你說哪個翻倍容易?”
“你看當年小螞蟻,一年時間千倍,看看人家大空翼,IOTA 拿穩兩年上萬倍!我也要買到一個百倍幣,千倍幣!大餅的市值太高,已經不可能做到了!”
“ETH和EOS 等主流幣就是加了杠桿的 BTC,牛市來了拿 BTC 不如拿主流幣。”
2.不夠刺激
拋開無法暴富的原因,其實每個區塊鏈行業的人心里都知道, 90% 的人一通操作下來,可能收益都跑不過大餅。
那為什么不安心拿著大餅等待這份相對“確定的收益”呢?
除了那份要么是僥幸心理,要么是迷之自信,感覺自己會是那 10% 的幸運兒之外,絕大多數人選擇不拿大餅的另一個很重要原因是:不夠刺激!
這種感覺有點像什么呢?
就好比你打王者榮耀,看見兩邊打得熱火朝天,而你只能做一個商店賣裝備的 NPC!是的,你一定是穩賺不賠的,然而你也同樣體會不到那種“一通操作猛如虎”的快感。
如果只是買入大餅然后坐等,你還加什么微信群,看什么公眾號,盯什么盤,換什么倉呢?
這種拿著大餅不需要操作的“躺賺”,真的是不夠刺激啊……
嗯,于是乎,上述所說的這幾種老鐵,就和封面里的大白一樣,手里抱著一堆“主流”,淚流滿面地看著大餅在 To da Moon 的道路上一去不回頭……
02 為什么大多數主流幣這輪沒跑贏大餅?
這個原因就比較多了,粗略看來,至少有以下四個:
1.幣本身的二八定律
這個二八定律,跟傳統股市非常類似,投資過股票,尤其是美股的朋友都知道,在股票市場,只有 20% 的股票能夠跑贏指數。這也是很多股神,包括巴菲特老爺子,在推薦股票的時候,都會說,你們小散戶就別費那個勁了,買指數基金吃時間和趨勢的紅利就好啦!
那么機構呢?基金呢?操盤手呢?這些專業人士是不是屬于那 20%?還真不一定……
巴菲特 2007 年的時候跟一個專業對沖基金打賭 100 萬美元,賭 10 年內大盤指數基金將會跑贏那個“精挑細選”的對沖基金。結果在十年之賭走到第九年的時候,標普 500 指數基金上漲了 85.4%,年平均回報率為7.1%。
而對手以五只對沖基金建立的投資組合只有 22% 的回報,年平均回報率 2.2%。與巴菲特打賭的對沖基金經理人宣布投降,巴老爺子則是直接把這贏來的 100 萬美捐給了慈善機構。
區塊鏈行業里,比特幣就是那個指數,最終 80% 的幣都跑不贏比特幣,跟股市一模一樣,甚至比股市更加激進。不信,回頭看看 13 年、15 年的主流幣,至今還有多少在榜上,相信你懂的。
2.行業玩家的二八定律
跟上面道理類似,股市里只有 20% 的股票能夠跑贏指數,同樣的,也只有 20% 的股民能賺到錢,不然不會流傳那句“一賺二平七虧”的“股市鐵律”。
區塊鏈行業也沒什么不一樣,那么問題來了,80% 玩家手里有的都是什么呢?根據二八定律,會讓這 80% 的人賺錢么?他們來賺誰的錢呢?
也許下面這段話,恰好道出了這個定律的真諦:
3.可能是比特幣一個人的牛市?
金融危機是金融界永恒的話題,有句話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歷史不會重復,但會押著同樣的韻腳”。
股市或是區塊鏈行業的牛熊也是一樣,周期永遠存在,牛熊永遠在交替,但每一輪都不一樣。
2017 年那輪牛市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不是比特幣的牛市,而是以太坊以及以太坊帶來的愛西歐的牛市。
那么 2019 年的這輪牛市,會不會是比特幣一個人的獨角戲?
要知道今年這輪牛市,目前來看有兩個助推器。
一是機構入場,據說灰度投資公司一家公開的比特幣持倉就有近 23 萬比特幣,占據了比特幣目前流通量的 1.4% 左右。
還有很多機構,都已經在三千多到一萬這一波悄悄布局完成。這使我想起來 2017 年比特幣兩萬美金的時候,很多接盤的新區塊鏈小白期待華爾街和機構可以進入,讓自己手里的比特幣再翻幾倍。
然而,華爾街和硅谷那幫人會是給散戶進來接盤抬轎子和送錢的么?人家進場,一定是搞懂了玩法,進來賺錢的!而且這幫人,可能只會認比特幣一個幣種!
二是場外新人對于區塊鏈的了解。很多的 ZJP、模式幣,確實帶來了一批新增用戶,這些用戶通過“盤圈”了解區塊鏈之后,不管是賺還是賠,他們都會知道一個東西,叫做“比特幣”,他們接下來會買的,大概率也同樣會是比特幣。
而前段時間 Facebook Libra 發幣的消息更是傳遍了互聯網的各個角落,一個人要想了解 Libra ,便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坎,那就是:他必須先了解比特幣是個什么東西,才能知道 Libra是做什么的。
4.時機未到
即便是簡單地重復 2017 年末,2018 年初的瘋牛歷史,至少有幾個數據還需要達到甚至突破。
2017 年 12 月初,比特幣的市值占比達到整個加密貨幣總市值的 67%。隨后的一個月,開啟了主流與山寨的瘋牛行情。在 2018 年 1 月 4日,BTC 的總市值占比迅速下降到 32%。
今年以來比特幣的市值占比最高達到多少了呢?最近差不多也是 66 % 。
嗯?貌似差不多了…… 如果是簡單的歷史重復,也許主流和山寨的崛起,不遠了?!
然而有一點你不能忽視,2018 年被稱作區塊鏈元年,新公鏈,DApp等等新概念都已經在 2019 年被證偽,目前的區塊鏈依舊在摸索出路。
指望 2017 年那種新人瘋狂涌入,各種主流與山寨無腦買入的場景,可能不會再現。很多東西一旦落地了,便失去了想象力,繼而更有可能被證偽了。2018 年區塊鏈世界,落地了太多,失去了想象力,被證明無用或是錯誤的東西,現在的老玩家,多多少少有些“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感覺。
再者,數字資產的谷歌搜索指數與 2017 年年底相比,也依舊相差甚遠。目前的市場,雖然不能說像上半年那樣,依舊是個存量博弈的市場,但新進入的資金和用戶數量,還遠未達到 2017 年那種程度。
不信你想想身邊比一兩年前多了多少新玩家?而這些人不進場,你懷里的“主流”與“山寨”,賣給誰呢?
所以雖然說主流和山寨依舊有希望,但是現如今真的是時候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