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goldfed
翻譯:白話區塊鏈
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它一共有六層架構:數據層、網絡層、共識層、激勵層、合約層和應用層。
如下圖,這六層分別對應這樣L0、L1、L2,
Layer 0又稱數據傳輸層,對應OSI模型的底層,主要涉及區塊鏈和傳統網絡之間的結合問題。
Layer 1擴容方案又稱鏈上擴容,指在區塊鏈基層協議上實現的擴容解決方案。
Layer 2擴容方案又稱鏈下擴容,指不改變區塊鏈底層協議和基礎規則,通過狀態通道、側鏈等方案提高交易處理速度。
而上圖中沒有提及的Layer3指的是客戶端應用層,現在,以太坊積極進行合并擴容的情況下,Layer 2發展最熱,但既然L3已經出現,那么L4或L5接下來會出現嗎?這個發展會一直持續到何時?
以下為編譯原文:
@sgoldfed總結道:發展到L3就止步了。
1、L3變得引人注目的原因
1)成本降低超過99%的接入成本。
比如說你從一個中心化交易平臺(CEX)轉移到你的鏈上,而且你的鏈還沒有直接支持CEX(這對于幾乎每個新鏈的發布都是事實)。
如果你的鏈是L2,你需要從CEX到L1,然后再從L1經過橋梁到L2。這將涉及兩筆L1交易。
但如果你是L3,你可以直接從CEX到L2(因為像Arbitrum One這樣的L2有直接的交易平臺支持),然后再從L2到L3。這將涉及兩筆L2交易。
Arbitrum One的交易成本比以太坊便宜99%以上,因此你的接入成本將減少超過99%。
2)“搭上公交車”去到以太坊。
向以太坊發布更新/數據有固定成本,在像Arbitrum One這樣有很多交易的L2上,這些固定成本很快就會分攤掉。
但是,如果你正在發布一個新的鏈,你可能會出現交易量不穩定或波動大的情況,你將會有低數量的交易需要支付向以太坊發布數據的成本(它們必須通過收費站以汽車形式過去)。
如果你運行一個L3,你會向L2發布數據(成本更低),你的數據會和其他所有L2交易一起搭公交車到以太坊。
注意:配置L2/L3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包括不同的數據可用性選擇等等,所以確切的分析會根據你的配置而有所不同,但這兩個原因通常會使L3更具吸引力。
另外注意:Arbitrum Orbit同時支持L2和L3,因此每個團隊可以自由權衡利弊并做出自己的決定。
2、L3發展現狀
L3雖然引人注目,但有趣的是,在L3之后并沒有進一步的累積效應。
與L2相比,引入新成員的成本降低了99%,但對于L4或L5等層級并沒有同樣程度的降低。
同樣地,如果你推出了一個L3,你可以“搭上公交車”到達以太坊。但是L4或L5仍然在同一輛車上(想象成三層巴士),并沒有帶來對L3有意義的額外成本減少。
因此,技術上提升一層的好處止步于L3。我也不認為我們會像有些人所建議的那樣,每隔幾年就增加一個層級。
話雖如此,我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出現一些L4生態系統。但這將是出于生態系統原因,而不是技術或財務方面的好處。
進一步來說,我想象一些L3會非常成功并發展成想要承載自己生態系統鏈的程度。而自然的設計是讓L3作為中心,其他鏈位于其之上。
所以你可能會看到類似的中心在L3層級上出現,從而導致L4生態系統的出現,但并不是因為每次提升一層都會讓交互變得更便宜。
本文鏈接:http://www.zhucexiangganggs.com/kp/du/04/5161.html
來源:https://twitter.com/sgoldfed/status/17781732184964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