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五火球教主 / 來源:白話區塊鏈
作者 | 五火球教主
出品|白話區塊鏈(ID:hellobtc)
最近,V神發表了一篇關于以太坊擴容終局之戰的文章,取名《Endgame》,很多朋友可能已經看到了。
但V神發的東西,對于剛入圈的朋友理解起來還是有難度的,所以我們在這里做一個白話解讀版,希望能夠對入圈不久,或是對于理解晦澀技術文有難度的朋友有所幫助。
看完全文如果感覺難度較高,那只需要先記住以下兩個中心思想就好了:
1、不管你是以太坊的朋友還是殺手,加入Rollup陣營吧,大家一起Roll起來!
2、從以太坊Rollup區塊生產的中心化長期來看,可能是個不可避免的趨勢,But,That’s OK……
下文我們將對這兩句話進行詳細解讀。
01
加入Rollup陣營
不管你是以太坊的朋友還是殺手,加入Rollup陣營吧,大家一起Roll起來。
為什么會這么說?
因為當前的“大區塊鏈”(V神沒有具體點名,但大家都心知肚明,BSC、Solana等鏈)高區塊頻率,大區塊大小,TPS幾百上千的,簡單來說就是家用機或者一般服務器沒法跑節點那種。
你們這幾十個節點,最多百來八十個該怎么“自證清白”,畢竟節點風格免不了看上去就比較“中心化”,和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精神有所違背。
但也沒事我們可以補救,方法就是跟著以太坊學習,引入Rollup。不管是OP那種欺詐證明,還是ZK那種密碼學證明,反正你得Roll起來。
具體方法如下:
1、添加二層的抵押。
區塊中的交易被分割成多個“桶”,每個二級質押者隨機分配到其中一個桶去驗證默克爾樹的狀態根,每個桶2/3驗證者簽署了之后一個區塊才會被接受,把區塊驗證這個事兒給“去中心化”了。
2、跟以太一樣應用OP(欺詐證明)或者ZK-Snark。
3、引入數據可用性采樣。讓用戶可以使用輕客戶端隨機選一些塊來驗證,相當于給人民權利去隨機抽查你有沒有干壞事。
4、添加二級交易渠道以防止審查。
那么,最終這些手段用上之后,我們得到了一個什么樣的BSC或者SOL(或是任何其他大區塊鏈)?
-
它們的出塊的節點依舊是很集中的;
-
然而它們的區塊驗證是去信任化的,而且高度分散;
-
從美學上比較丑陋,但效果好就行了。
V神的重點就是做了一個相對的妥協,把去中心化這個概念從出塊挪到了驗證。
既然為了TPS,為了容納更多的用戶和更好的體驗,出塊的中心化不可避免,那至少我們可以去中心化地驗證這些偏中心化的節點有沒有“干正事兒”。
畢竟,區塊鏈的目的其實是去信任化,而作為公鏈其本質則是非許可的,去中心化只是一種特質,或者說手段。
既然“出塊”我們做不到去中心化,那么從“驗證”入手,只要驗證可以做到去中心化也是可以“曲線救國”,實現區塊鏈去信任化的主要目的。
02
以太坊Rollup是個不可避免的趨勢
從以太坊Rollup這邊區塊生產的中心化長期來看,可能是個不可避免的趨勢,But,That’s OK……
V神說完了以太坊的大區塊黨競爭鏈或是姊妹鏈之后,開始說以太坊本身了。
然后結論跟上面的大區塊鏈觀點有類似的地方,就是以太這邊,Rollup擴容的區塊生產(出塊),可能也會慢慢變得中心化。
但沒事,剛才說大區塊鏈的時候就說了,只要咱把驗證這事兒給去中心化了,效果就還是杠杠的。
為什么以太坊Rollup家族出塊也會慢慢走上中心化之路呢?
兩種可能性:
1、一個是有一個Rollup特別厲害,不管是Arbitrum、Optimism、Zksync還是哪個新生代Rollup,硬件超強、TPS超高、費用超低、體驗超好。
在Layer2混戰之后一統江湖,最后大家都跑來這個Rollup鏈了(本質上這成了一個與以太坊Layer1平行世界的Rollup Layer2)。
那么,這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中區塊生產是集中的,區塊驗證是去信任的和高度去中心化的,這和剛才提到的大區塊鏈風格是一樣的。
要理解V神這個觀點,你必須有關于Rollup的基礎知識,清晰的了解Rollup里,定序器(sequencer)節點的硬件要求是很高的,很多Rollup一開始就只用官方的一個中心化的定序器。
但當你使用某個中心化定序器或證明器的Rollup網絡時,你只是在信任和抗審查性方面有所妥協,而不是在安全性方面妥協。
Rollups定序器的運營者并不能盜走你的資金,換句話說,這個中心化定序器節點即便作惡或者癱瘓,也最多導致鏈的癱瘓,但你的資金依舊是安全的。
2、另一種可能性是Rollup一番廝殺之后,無人一統江湖,大家百花齊放,競爭+合作。
以太坊Rollup最終變成一個類似Cosmos的多鏈風格,大家在各個Rollup上分別做不同的事,共享著ETH Layer1的安全性,然后通過各種橋在各個Rollup上跳來跳去……
那么,大概率會出現一個什么局面呢?
1、跨域MEV(礦工可提取價值)會有節點發現,同時做幾個Rollup的節點好處多多,現如今單獨一個ETH Layer1上面MEV的機會就已經不少了,甚至有專門因此而誕生的項目。
比如Eden,到時候多個Rollup并存,這種跨域MEV的機會只多不少,在經濟激勵下,會有節點同時身兼多個Rollup的節點。
2、哪怕拋開跨域MEV這個經濟激勵,單純的就技術專精而言,一個好的 Optimism塊生產者大概率也是一個好的Arbitrum塊生產者,一個好的 Polygon塊生產者,甚至是一個好的以太坊基礎層的塊生產者……
就像一個好的奔馳銷售大概率會是一個好的寶馬銷售,同樣也大概率會是一個好的奧迪銷售。
這種資源和技術會有一個聚集性,最終是那些技術實力最強,口碑最好的節點去擔任各個Rollup的節點,重疊性很高。
最終你發現,大區塊鏈、一統江湖的一個單一Rollup、百花齊放的多個Rollup,這三種路線圖最終都走向了同一個結果:區塊生產是中心化的,但區塊驗證是去信任和高度分散的,并且仍然可以防止審查。
03
小結
最后,V神放話說別急著預測哪個Rollup會贏,保持開放的探索心態。言外之意就是,到時候幾個Rollup都老老實實關注吧,成年人不做選擇,都要。
另外,根據ETH的一貫作風,這個終局還得好幾年,跨域MEV研究也才剛起步,但道路是曲折的,前途還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