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NOWER
翻譯:白話區塊鏈
今天本文將介紹一些主要的RaaS(Rollups-as-a-Service)提供商,和作者對Restaking的看法。
1、關于Rollup
考慮到Rollup(L2和L3)的觀點,RaaS(Rollup-as-a-Service)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一方面,支持者認為像Caldera和Conduit這樣的平臺使構建Rollup變得非常容易,這對于整個生態系統的發展是積極的。另一方面,有些人認為我們已經有了足夠的區塊空間,這些工具變得無關緊要。我個人的觀點介于兩者之間,雙方都有一些有力的論點。我相信Rollup基礎設施對于該領域是積極的,無論規模大小,但我也能理解為什么人們對這項技術推動加密貨幣的采用持懷疑態度。
L2Beat列出了大約55個活躍的Rollup,而前五個(Arbitrum、Optimism、Base、Blast和Mantle)在我撰寫本文時占據了82.74%的市場份額。我對于這個現象應該被視為加密貨幣領域處于早期階段、未經區分的Rollup設計的癥狀,還是對大多數Rollup缺乏興趣的普遍現象感到不確定——也許這是這三者的結合體。
Arbitrum和Optimism很容易成為最成熟的Rollup,它們目前更像是“真正”的鏈(而不是以太坊的附屬鏈)。Base擁有一個非常活躍的社區,可能是目前位置最好的Rollup,盡管其鎖定價值較小。類似的情況也適用于Blast,盡管我不確定他們更高的鎖定價值是否比Base建立的社區更有吸引力,因為Base的社區是在沒有游戲化積分計劃的情況下建立起來的。Base甚至明確表示不會發行Token,但沒有人在意,因為這是第一個出現自發活動的Rollup——即使在空投公告之前,Arbitrum和Optimism也大量被挖掘。
Mantle是我非常不熟悉的一個Rollup,但我簡單地查看了該生態系統,認為他們的定位比Mode、Manta甚至Scroll更好。他們的未來發展完全取決于鎖定價值的流入和新應用的部署情況,這兩個方面在進一步發展之前都是待定的。
L2Beat的即將推出的Rollup名單上有44個項目,這比現有的55個活躍Rollup更令人擔憂。這44個Rollup采用了各種不同的設計,例如Optimiums和Validiums,但最終它們都在競爭同一個市場。很少有活躍的Rollup能夠從"模塊化執行層/以太坊附屬鏈"躍遷到"主導鏈,碰巧是L2",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情況。
當多年的開發人才積聚到一個基本穩定的基礎層時,L1才會取得成功,從而為社區形成和生態系統創建提供機會(想想Solana的Memecoin賭場時期、以太坊的DeFi夏季狂潮,甚至是比特幣上的序數)。Rollup的效用來自于它與基礎層的共享安全性,99%的情況下,基礎層就是以太坊,除非你討論的是Solana的L2,以及其相對較低的交易成本。
我認為僅憑技術本身是不足以使一個Rollup在意識形態或市場份額上占據重要地位的,這可以從一些“最強大”的技術(如Scroll、Taiko和Polygon zkEVM)在鎖定價值游戲中甚至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情況看出。也許這些團隊在長期內確實會看到鎖定價值的增加,但根據當前的情緒和追求的不足,我沒有看到這種跡象。不,你的八個用戶不想參加另一個Galxe活動,他們絕對不想要可以交換為不可轉讓Token的積分。
如果你能置身于一個全新的、一臉幸福而無知的加密貨幣投資者的角色中,對于Rollup會有什么感覺呢?除非它有一些你可以賺錢的Memecoin,否則我不確定你會因為看到第15個零知識Rollup和一個等效于EVM的zkEVM之類的東西而欣喜若狂。
這個簡短的分析(僅僅是對L2Beat的簡單瀏覽)看起來相當悲觀,但只要我沒有將資金投入L2或L3,我對此感到滿意。我認為越來越多的Rollup對于該領域來說并不一定是一件壞事,但我們應該更坦誠地談論它所帶來的效用。在過去幾個月中,許多應用已經成為了應用特定的鏈(如Lyra、Aevo、ApeX、Zora、Redstone),我懷疑這種趨勢會繼續,直到從Uniswap到Eigenlayer的所有人都成為L2。
因此,雖然我們無法阻止新的Rollup的部署數量,但至少我們可以試圖對其對加密貨幣的影響保持誠實。我們擁有太多的區塊空間,以太坊主網甚至不需要任何額外的區塊空間——現在可能最多花費10美元來完成一筆交易,而且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幾周。
像Conduit和Caldera這樣的RaaS提供商相當難以區分,我之所以如此自信地說這一點,是因為希望有人能糾正我錯誤的地方。下面是它們各自Rollup部署過程的簡要概述:
-
Conduit提供OP Stack和Arbitrum Orbit;Caldera提供Arbitrum Nitro、ZK Stack和OP Stack。
-
Conduit提供以太坊、Arbitrum One和Base作為結算層;Caldera沒有列出結算層,但我想它可能非常相似。
-
Conduit的DA提供包括以太坊、Celestia、EigenDA和Arbitrum的AnyTrust DA;Caldera提供Celestia和以太坊,但計劃很快整合Near和EigenDA。
-
Conduit允許您將任何ERC-20作為本地燃氣Token使用;Caldera允許您使用DAI、USDC、ETH、WBTC和SHIB。
總的來說,這兩個平臺非常相似。我想唯一的區別可能來自與團隊的實際咨詢經驗。我還沒有和這兩個團隊中的任何一個交談過,所以如果其中任何一點顯得匆忙或不了解,我表示歉意,但我認為他們會欣賞對RaaS和當前行業狀況的誠實觀察。
我曾經考慮過創建自己的Rollup,只是出于好玩,但是我無法合理地每月花費3000美元來維護一個虛擬鏈(除非有風險投資者想私信我,我們可以商談一下)。
總的來說,我支持Rollup作為服務(RaaS),并希望所有致力于這個領域的人繼續努力。我真的不認為這有什么問題,并且認為在我們行業的現狀下,對于"Rollup太多"的爭議點是毫無意義的。
2、關于Restaking
在討論我們行業現狀的話題上,現在是時候簡要討論一下我對Restaking、LRT、AVS和Eigenlayer的一些不滿了。
截至今天,Eigenlayer中存入的以太坊數量巨大,約為514萬。一開始,我以為在積分計劃結束后,大部分資金都會流失,但令人失望的是,最近的空投公告并沒有導致資金流向更有價值的地方,實際上還增加了。對于那些預期Eigenlayer的空投能夠輕松將資本增加20-25倍的人,我覺得他們可能有點自欺欺人,但我沒有預料到他們事后會對幾乎所有主要國家進行地理封鎖。已經有很多推文表達了對Eigenlayer雙重標準的不滿(包括我自己發布的一條推文),但我真的不認為再討論這個問題還有什么意義。
團隊還發布了一份龐大的白皮書,解釋了EIGEN的工作原理,并介紹了一個稱為intersubjective utility的新概念。實際上,沒有人真正知道它的含義,也沒有人在討論它,因為EIGEN最初將是不可轉讓的,這對于希望建立圍繞其協議的社區的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禁忌。如果無法通過Token或圍繞Token的生態系統讓人們致富,人們將轉向具有賺錢可能性的領域(如memecoins)。
我對Eigenlayer或團隊本身沒有意見,我希望先說明這一點。不過,我對Restaking以及當前在Eigenlayer上白名單的AVSs籃子有意見。考慮到已經存入Eigenlayer的超過五百萬ETH,你可能認為人們能夠獲得很高的收益,對嗎?我要告訴你,這種假設是錯誤的。
當你考慮到Restaking的效用時,你會默認從世界上經濟最穩定的區塊鏈驗證器集合中提取經濟安全性。你將各種類型的stETH投入到類似Eigenlayer(或Karak,最終是Symbiotic)的Restaking平臺中,以換取已經具有吸引力的stETH收益更高的收益率。我的問題是,Restaking本身并沒有產生內在的收益生成,收益必須來自Eigenlayer內提供的AVSs。如果你是一個Restaker,在Eigenlayer中存入了10個stETH,并將這些Restaking的ETH委托給像ether.fi這樣的操作者,那么你就需要信任他們選擇正確的AVSs籃子來為你產生收益。
但這些收益到底來自哪里呢?
確實,以太坊在協議層面上并沒有承諾如果ETH質押者將其風險投入到重新質押協議中就能獲得更多獎勵。收益只能來自于一個地方:AVS本身發行的Token。
我不是專家,但我也很難理解為什么沒有人在Twitter上提出這個問題。當然,更為重要的問題,如糟糕的空投和以太坊安全的風險存在,更受到關注。但為什么沒有人問一個簡單的問題,即在Eigenlayer啟動并最終啟用懲罰機制后可能發生什么?
當團隊既沒有討論潛在收益生成的實際數字,也沒有承載超過1000萬美元的資產,卻擁有超過5億美元或更多的重新質押ETH時,保持我的資產存入的動力在哪里?
我們處于一種有趣的情況中,在Eigenlayer上,排名前十的操作者平均每個人注冊了5個AVS,并且它們之間存在著明顯的重疊。Eigenlayer明智地宣布在大約一年的時間內不會啟用懲罰機制,以便讓每個人適應新的Restaking現實。考慮到除了Gauntlet和Mike Neuder之外,沒有人討論Restaking風險,這是一個明智的決策。盡管這兩篇文章都非常好,但實際上并沒有提供任何具體的例子,因為當前的AVS幾乎沒有什么作用。
正如我之前所說,Eigenlayer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否有必要為每個新興協議提供接近十億美元的用戶Restaking ETH,并使其面臨未來的風險?盡管懲罰機制尚未啟用,但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將會啟用——操作者是否充分意識到他們的Restaking風險以及隨著每次后續AVS注冊而增加的風險?
對此我并不確定。也許我們會看到其他一些重新質押平臺逐漸蠶食Eigenlayer的市場份額,理想情況下,它們會逐步獲得產品市場適應性,并向AVS提供較小數量的Restaking ETH,而不是反過來。
本文鏈接:http://www.zhucexiangganggs.com/kp/du/06/5224.html
來源:https://theknower.substack.com/p/a-look-at-what-ive-been-seein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