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aradigm
翻譯:白話區塊鏈
我們收集了有關G20成員央行領導的63個與區塊鏈相關的實驗的數據。我們發現,在不同的應用場景(如央行數字貨幣(CBDC)、Token化、DeFi等)中,有相當多的項目(樣本中的47%)與以太坊虛擬機(EVM)兼容,也就是說基于以太坊的技術堆棧。此外,越來越多的項目正在公共區塊鏈上啟動,這證明公共、無許可的基礎設施并不與監管機構的需求相沖突。
我們的研究結果強調了幾個重要的事實:
創新始終在邊緣發生,并最終被現有機構采納。因此,阻礙創新不可避免地會減少最終成熟的技術范圍。即使中央銀行對加密貨幣持懷疑態度(事實上他們確實如此),他們仍在以自己獨特的背景利用經過實戰考驗的無許可世界的技術。如果美國政府在信息通信技術(ICT)領域扼殺創新,Fedwire通信可能仍使用電傳機和摩爾斯電碼。為此,中央銀行正在開始超越基本的央行數字貨幣(CBDC)和支付項目,現在正在探索Token化和DeFi。這些項目越來越復雜,并且越來越頻繁地部署在公共的、無許可的區塊鏈上。
根據我們的觀點,以下是一些最有趣的項目:
Mariana項目:一個跨境外匯項目,使用Token化的央行貨幣和以太坊Sepolia測試網絡上的AMM(自動做市商)。
Guardian項目:三個子項目,旨在利用以太坊的第二層解決方案構建流動性池、結構化票據和資產支持證券,用于貿易金融。
對于預測2024年將有多少項目將在公共網絡上部署,現在還為時過早,但我們認為從現在開始會有更多項目的出現。如前所述,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推出了一些在這一領域中最具創新性的項目。MAS在這個領域是無可爭議的領導者,它的舉動表明,將項目部署到具有無許可驗證者集的區塊鏈上,本質上并不違反制裁法律。
網絡效應非常重要,我們相信這再次表明以太坊在當今主要一級鏈中擁有最強大的開發者生態系統。根據一些傳聞,我們聽說一些傳統金融機構已經放棄了專有的企業區塊鏈,轉而選擇基于EVM的區塊鏈,原因是開發者社區的強大(例如開發工具、人力資源等)。
開源軟件經過了實戰檢驗。目前,大部分互聯網都在基于Linux的服務器上運行,未來的金融行業也不例外。加密貨幣常常具有對抗性,但往往被低估的一個好處是,部署到公共區塊鏈上的項目(以及區塊鏈本身)在野外經歷了重大的壓力測試,無論是在安全性還是經濟設計方面。
美國正在落后,但它有機會創建一個正反饋循環。在我們的樣本中,美國完成了5個公共項目,而資本市場規模明顯較小的新加坡完成了8個項目(其中一些項目有額外的階段,我們沒有單獨記錄)。
從表面上看,這看起來不太樂觀。然而,只要其他國家繼續利用基于EVM的開源軟件項目,我們認為美國有機會通過作為許多最有抱負的建設者的家園來發揮領導作用。隨著美國技術被輸出到世界其他地方,美國的價值觀也會得到傳播。看到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已經開始采用Rust技術,我們特別激動。
本文鏈接:http://www.zhucexiangganggs.com/kp/du/04/5111.html
來源:https://policy.paradigm.xyz/writing/Cryptos-Biggest-Skeptics-are-EVM-pil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