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erry / 來源:白話區塊鏈
作者 | Terry
出品|白話區塊鏈(ID:hellobtc)
前不久,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拋售部分 Visa 和 Mastercard 持股,并增加巴西最大金融科技銀行 Nubank 的投資敞口。
根據公開文件顯示,伯克希爾哈撒韋在 2021 年第四季度購買價值 10 億美元的 Nubank A 類股票,同時分別出售價值 18 億美元和 13 億美元的 Visa 和 Mastercard 股票。
01
從“老鼠藥”到“老鼠藥的平方”
Nubank 旗下交易平臺 Easynvest 自 2021 年 6 月以來一直在積極提供比特幣 ETF,目前已經成為對加密友好且為客戶提供比特幣交易平臺交易基金 (ETF) 的投資渠道,在拉丁美洲擁有 4000 多萬客戶,這種滿滿的“比特幣”元素, Nubank 可謂是十足的“加密資產公司”。
但在此之前,巴菲特則是幾乎人人皆知的加密資產質疑者和比特幣反對者,最為市場所知的無疑就是在比特幣價格僅 100 多美元時,巴菲特將比特幣比喻為“老鼠藥”。
而后續比特幣從 100 多美元漲到 9000 多美元后,記者再次征詢巴菲特的意見,巴菲特則回答說“可能是老鼠藥的平方了”。
其實彼時的巴菲特同意比特幣是一種十分有效的轉移資金的途徑,知道用戶可以完全匿名地進行資金轉移,不過他認為支票同樣地也是轉移資金的一種途徑,但支票會僅僅因為其能夠轉移資金的功能而值很多錢嗎?
在他的認知里,比特幣能夠成為一種更好的轉移資金的方式,但是任何人可以用一大堆不同的方式復制它,因此關于比特幣具有巨大內在價值的想法就是個笑話。
而在 2018 年 1 月的牛市最后的瘋狂階段,巴菲特預測加密資產肯定會出現“壞結局”,并稱如果讓自己買長期看跌期權,他會買每一種加密數字貨幣的五年看跌期權。
后續的市場走向似乎一度驗證了巴菲特的判斷,因此在 2018 年伯克希爾巴菲特股東大會上,他更是直言不諱地表達其對比特幣不看好的態度,“加密資產最后的結果是會很糟的,因為他們沒有產生任何跟這個資產相關的價值,只能等著別人用更高的價錢接盤”。
2019 年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表示比特幣投機活動重新點燃了他看到人們在拉斯維加斯的感覺:這就是一種賭博工具,其中有很多欺詐現象,比特幣自身并不產生價值,就像貝殼一樣,對我而言算不上是一種投資,玩比特幣的人不會賺很多錢的,比特幣是一種非人類化的方式。
2020 年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的言論更加消極,稱比特幣或其它加密數字貨幣都不會產生任何實質價值,投資它們是一種投機行為,投資者買進只是希望下一個接盤俠可以付出更多的錢。這是賭博的一種,不是投資,比特幣就像郁金香泡沫,破裂的那一刻投資人會傻眼。
而 2021 年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則沒有回答和比特幣有關的問題,表示自己不想讓做多比特幣的人感到悲傷。
到了今年,尤其是最近,巴菲特的商業伙伴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更是言辭激烈,認為 VC 和比特幣有點擴張過度,他甚至認為應該封殺加密資產,因為加密資產令人不齒。
02
從投資黃金到加注 Nubank,股神回心轉意?
對于加密行業的從業者而言,巴菲特對比特幣和加密資產的抗拒排斥,只是源于其“不愿意投資新技術”的弱點。
因此就像巴菲特曾因此錯失投資谷歌與亞馬遜的機會而事后懊悔一樣,他早晚也會再次對自己的錯過表達遺憾。
不過其實在對新事物的投資觀念轉變上,被稱為“股神”的巴菲特并非大家刻板認知的“食古不化”,甚至一旦確定了方向,轉手就極擅長下重注。
仍是以科技股為例,雖然直到 2016 年,巴菲特才找到了蘋果公司,但現在這也是他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投資,價值一度逾千億美元。
與此同時,巴菲特不投比特幣的原因,大抵與黃金相仿——黃金和比特幣屬于非生產性資產,也即不是能產生價值的資產,同時比特幣至今沒有支撐起廣泛的用途和需求,因此是“真正的泡沫”,所以巴菲特對黃金的態度也從來都是不投資。
但頗值得注意的是,2021 年 8 月 14 日,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罕見地出售了其在富國銀行 26% 的股份以及持有的一定摩根大通股份,購買了巴里克黃金公司近 2100 萬股股票。
其實早在 2021 年 6 月,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就曾向 Nubank 投資 5 億美元,使得Nubank 估值飆升至 300 億美元,隨后 Nubank 在紐約證券交易平臺(NYSE)成功上市,到 2021 年 12 月,伯克希爾哈撒韋在 Nubank 上的投資回報為 1.5 億美元。
此番在二級市場上的加注,從某種程度上其實可以視作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對 Nubank 及其背后的比特幣 ETF 的看好。
所以這次伯克希爾哈撒韋對 Nubank 的加注,究竟是否意味著在黃金之后,巴菲特對加密資產的觀念也發生轉變,甚至是否會復刻巴菲特進軍加密行業投資的另一個“蘋果故事”,尚未可知,但卻十分值得期待。
不過如果細數的話,巴菲特其實早在兩年前就已經直接持有過加密資產了——早在孫宇晨 2020 年 1 月與巴菲特的餐會上,彼時的孫宇晨便向巴菲特贈予了一個內置有 1 枚比特幣和 1930830 枚波場(數字代表巴菲特生日,巴菲特生于 1930 年 8 月 30 日)的三星 Galaxy Fold 手機。
也就是該手機,讓巴菲特一度“被動”成為他所認為是“老鼠藥”的加密資產的持有者。
03
真香在區塊鏈行業從不缺席
最近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真香案例”無疑就是摩根大通了,其首席執行官戴蒙早就是加密領域知名的“老搖擺人”了。
戴蒙一直以來都聲調頗大地攻擊比特幣,甚至曾直言“我個人認為比特幣一文不值”,并直接禁止員工投資加密資產,稱比特幣是騙局,誰交易開除誰。
但同時戴蒙也表示摩根大通將為其客戶提供投資比特幣的機會。戴蒙是在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年度活動上發表此番簡短講話的。
而 2 月 15 日,摩根大通更是在 Decentraland 開設了一個虛擬空間 Onyx Lounge,名稱來源于其專注于加密和區塊鏈的部門 Onyx ,用戶可以在這里建立虛擬空間和進行漫游,摩根大通也因此元宇宙中的第一家大型銀行。
此外摩根大通還發布了一篇名為「Opportunities in the metaverse」的研究報告,探討企業如何在元宇宙中尋找機會。
甚至去年 11 月摩根大通在一份報告中重申,比特幣價格長期內有望達到14.6萬美元,前提是波動性大幅消退,金融機構開始在其投資組合中更加偏好比特幣而非黃金。
嘴上說不要,身體上為了利益卻很實誠,這其實也是 2021 年以來加密行業的影響力日益壯大、出圈的一個側面印證。
04
小結
2021年,加密市場發生了很多標志性的大事件,從上半年的特斯拉、MicroStrategy 等上市公司相繼購入比特幣,到全球首個比特幣現貨ETF在加拿大通過,再到 SEC 通過了首支比特幣期貨 ETF,下半年薩爾瓦多更是宣布將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
大風起于青萍之末,2021 年比特幣的主流接受度獲得突破性進展,2022 年加密世界向傳統世界進軍的速度大概率會超出想象,前景可期。